《犯罪与刑事政策》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瑞智著
  • 出 版 社:正中书局
  • 出版年份:2000
  • ISBN:9570913169
  • 页数:72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犯罪学之理论 1

第一章 犯罪理论序说 1

第一节 心灵的原因 1

第二节 自然的因果 3

第三节 自由意志之犯罪论 4

第四节 被诱导的犯罪行为 5

第五节 刑法在决定犯罪行为 7

第六节 结论 10

第二章 犯罪与刑罚之思想 11

第一节 古典学派 11

一、希腊罗马时代 11

二、中世的欧洲 12

三、自由意志之刑事思想 13

四、贝加利亚之犯罪与刑罚论 14

第二节 新古典学派 16

第三节 实证学派 18

一、朗布罗梭之犯罪人类学派 19

二、斐利之犯罪社会学派 21

三、贾罗华洛之自然犯论 23

第三章 身体特徵与智能之犯罪理论 27

第一节 身体特徵理论之创始人 27

一、人相学与骨相学 27

二、犯罪人类学 29

第二节 体型理论 33

一、克莱其玛之体质论 33

二、史尔顿之体型分类 34

三、葛绿格之研究 35

第三节 智能理论 36

一、智能研究之背景 36

二、智能测验与犯罪 37

第四章 生物学原因与犯罪 41

第一节 遗传缺陷与犯罪 41

一、犯罪家族之研究 41

二、遗传基因之研究 42

三、孪生子之研究 43

四、性染色体之异常 45

第二节 体内化学作用与犯罪 46

第三节 中枢神经之研究 49

一、脑波学之研究 49

二、癫痫 50

第四节 学习之障碍 50

第五章 心理学之犯罪理论 53

第一节 精神分析之犯罪理论 53

第二节 情绪障碍之犯罪理论 55

第三节 条件性迴避反应 56

第六章 社会心理学之犯罪理论 59

第一节 反社会行为之中和理论 60

第二节 自我观念之理论 63

第三节 标签理论 64

第七章 犯罪之生态学 67

第一节 人类生态学之理论 67

第二节 犯罪区域之研究 69

第八章 行为学习理论 71

第一节 行为之模仿与学习 71

一、犯罪模仿之法则 71

二、差别接触理论 72

三、社会学习理论 74

第二节 文化理论 75

一、下层文化论 75

二、犯罪之副文化理论 76

第九章 社会学之犯罪理论 79

第一节 社会的犯罪原因论 79

一、社会统计学派 79

二、社会环境说 80

三、社会解组论 81

四、无规范之犯罪理论 83

五、偏差行为论 84

第二节 犯罪之冲突理论 85

一、文化冲突论 86

二、价值冲突论 87

三、集团冲突论 8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之犯罪论 91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概说 91

二、马克思主义之犯罪观 92

第十章 规范意识行为之犯罪理论 95

第一节 精神分析说 95

第二节 认知发展阶段说 97

一、杜威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98

二、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99

三、柯尔保之道德认知发展论 100

第三节 内观法 103

第四节 防制偏差行为之社会制裁论 105

一、官方之制裁手段 105

二、非官方之制裁手段 107

第十一章 社会防卫之刑事思想 109

第一节 李斯特之刑罚的目的思想 109

第二节 相对主义刑事政策 110

第三节 新社会防卫论 112

第十二章 我国实证调查之犯罪状况及其原因 115

第一节 犯罪人数与犯罪人口率 115

第二节 法务部调查统计之犯罪原因 118

第二编刑事政策与刑罚之基础理论 121

第一章 刑事政策之概念 121

第一节 刑事政策概念之起源 121

第二节 刑事政策之研究对象及其相关科学 125

一、犯罪学与刑事政策 125

二、犯罪学与刑事法学 127

三、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学 127

四、刑事学之范畴 128

第三节 刑事政策之意义 129

一、刑事政策之概念应以犯罪之观念为前提 129

二、刑事政策系以犯罪之防制与镇压为目的 130

三、刑事政策以刑罚或各种类似制度来矫正犯罪人 130

四、刑事政策,除了矫治犯罪人以外,并以解消因犯罪而产生之社会的矛盾冲突为目的 131

五、刑事政策系国家或自治或公共团体之政治上措施 131

六、刑事政策藉法律制度予以具体化 131

第二章 刑事政策之国际性 133

第一节 犯罪之国际性 133

一、国际犯罪与跨国犯罪 133

二、国际犯罪之类型 134

第二节 刑事政策之国际性组织 136

第三章 刑罚理论 145

第一节 刑罚之意义与本质 145

一、刑罚之意义 145

二、刑罚之本质 146

第二节 刑罚之功能 149

一、一般预防功能 149

二、特别预防功能 151

三、刑罚之社会功能 151

第三节 适度之刑罚及其界限 152

一、偏向于严刑峻罚之所以无效 152

二、法令之规定须符合经济上边际效用始能发挥效力 153

第四节 刑罚之种类 156

一、依能否独立科处而分类 156

二、依被剥夺的法益而分类 157

第三编刑罚与保安处分 159

第一章 死刑论 159

第一节 死刑之变迁 160

一、欧陆死刑之变迁 161

二、我国死刑之变迁 165

第二节 我国刑法对死刑之规定 167

一、绝对死刑之罪 167

二、相对死刑之罪 167

第三节 死刑之执行 174

一、各国执行死刑之方法 175

二、死刑执行原则与各国之规定 179

三、我国死刑之执行 180

第四节 世界各国死刑存废之立法 183

一、全面废止死刑之国家 183

二、只对一般刑法废止死刑之国家 185

三、事实上废止死刑之国家 186

四、目前仍有死刑之国家 187

第五节 死刑存废论 191

一、死刑废止论 191

二、死刑存置论 193

第六节 对死刑存废论之批判 195

一、对废止论之批判 196

二、对存置论之批判 197

第七节 死刑之刑事政策效果的实证探讨 199

第八节 代替死刑之制度 200

一、代替死刑之方式 201

二、死刑之缓期执行 202

第九节 结论 204

第二章 自由刑 207

第一节 自由刑之概念 207

一、自由刑之起源 207

二、自由刑之本质 209

第二节 世界重要国家之自由刑 212

一、欧洲国家之自由刑 212

二、日本之自由刑 215

第三节 我国之自由刑 215

一、无期徒刑 215

二、有期徒刑 217

三、拘役 218

第四节 自由刑之单一化问题 219

一、自由刑单一化之起源 219

二、各国之立法例 220

三、单一刑论之理论基础 221

第五节 短期自由刑之修正 222

一、短期自由刑之问题 222

二、「短期」之意义 224

三、短期自由刑之利弊分析 226

四、短期自由刑之实证研究 228

五、我国执行短期自由刑之情形 230

六、改善短期自由刑之制度 231

第六节 不定期刑 235

一、不定期刑之概念 235

二、不定期刑之种类 237

三、不定期之立法沿革 238

四、不定期刑之赞成与反对论 241

五、不定期刑之适用 244

第三章 财产刑 247

第一节 财产刑之概念 247

第二节 罚金刑 248

一、罚金刑之本质 248

二、改进罚金刑制度 251

三、罚金之额数及执行 261

四、罚金刑之种类 263

第三节 没收 263

一、没收之本质 264

二、没收之立法主义及其方法 267

第四章 名誉刑 269

第一节 名誉刑之概念 269

第二节 名誉刑之赞成与反对论 269

第三节 名誉刑之种类 271

一、耻辱刑 271

二、权利剥夺刑 273

第五章 保安处分论 279

第一节 保安处分之概念 279

第二节 保安处分之沿革 280

第三节 刑罚与保安处分之一元化与二元化 290

一、二元化之理由 290

二、一元化之理由 290

第四节 保安处分之刑事政策意义 291

一、保安处分之存置论 292

二、保安处分之反对论 293

第五节 保安处分之本质 295

一、保安处分之法律性质 295

二、保安处分与刑罚之异同 299

三、保安处分与行政处分之异同 302

第六节 保安处分之一般分类 303

一、依处分之对象而区分 303

二、依处分之目的或手段而区分 303

三、依对象之年龄而区分 309

第七节 我国保安处分之分类 309

一、感化教育处分 310

二、心神丧失人、精神耗弱人及瘖哑人之监护处分 313

三、吸用烟毒人及酗酒人之禁戒处分 314

四、常习犯或游荡懒惰之劳动场所的强制工作处分 316

五、花柳病与痳疯病人之强制治疗处分 319

六、保护管束处分 320

七、驱逐出境处分 325

第八节 保安处分与法人 326

第九节 结论 327

第四编犯罪者之司法处理 329

第一章 起诉裁量主义 329

第一节 起诉裁量主义之概念 329

第二节 各国起诉裁量主义之法律规定 330

第三节 我国起诉裁量主义之法律规定 331

一、不起诉之原因 332

二、不起诉之裁量事项 333

第四节 我国实施起诉裁量主义之概况 335

一、普通刑法犯及特别刑法犯不起诉概况 335

二、检察官依职权不起诉实行之绩效 337

第五节 起诉裁量主义之管制方式 338

一、防止检察官滥用不起诉处分 338

二、对不起诉案件声请再议时如何仿照他国制度补救 339

第二章 刑之量处 341

第一节 量刑之重要性 341

第二节 量刑之意义 342

第三节 量刑之基准 343

一、行为责任与行为者责任之综合与量刑基准 343

二、刑罚理论与量刑基准 344

三、各国之立法例 345

四、我国之量刑基准 346

第四节 我国之量刑政策与判决情形 347

一、量刑政策 347

二、我国判决情形 350

第五节 结论 352

第三章 宣告犹豫制度 353

第一节 宣告犹豫制度之概念 353

第二节 宣告犹豫制度之沿革 354

一、英国之发展过程 355

二、美国之发展过程 356

第三节 宣告犹豫制度之赞成与反对论 358

一、赞成论 358

二、反对论 359

第四节 宣告犹豫制度之法律构成 360

一、一般论说 360

二、日本之改正刑法准备草案之规定 362

第五节 结论 363

第四章 刑之执行犹豫 365

第一节 刑之执行犹豫的概念 365

一、缓刑之沿革 365

二、刑之执行犹豫之刑事政策作用 367

第二节 刑之执行犹豫之法律要件 368

一、日本之执行犹豫 368

二、德国之执行犹豫 369

三、我国执行犹豫之法律要件 370

第三节 缓刑期间与保护管束 372

一、宣告缓刑之期间 373

二、缓刑期间之保护管束 373

第四节 缓刑制度之运用 376

一、缓刑实施政策 376

二、缓刑期间及原判决情形 379

第五节 缓刑宣告之撤销 380

一、缓刑宣告撤销之原因 381

二、缓刑宣告之撤销 383

第六节 缓刑宣告之效力 384

第五编犯罪者之处遇 387

第一章 监狱与受刑人 387

第一节 近代监狱之诞生 387

一、劳役场之设置 387

二、劳役场之普及 390

第二节 狱政革新 391

一、英国之监狱改革运动 391

二、美国之新监狱 392

三、我国现代监狱行刑制度之建立与革新运动 394

第三节 受刑人之法律地位 399

一、行刑之意义 399

二、受刑人之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400

三、受刑人权利之界限 402

四、受刑人权利被侵害之救济 404

第二章 善时制度 407

第一节 善时制度之概念与起源 407

一、善时制度之意义 407

二、各国善时制度之起源 407

第二节 我国之善时制度 409

一、外役监条例之善时制度 409

二、行刑累进处遇条例之善时制度 410

第三节 善时制度之性质 411

一、善时制度之作用 411

二、善时制度之优劣点 411

三、善时制度与假释 412

第四节 善时制度之适用 413

第三章 假释 417

第一节 假释之概念 417

第二节 假释之沿革 417

一、欧美各国之假释制度的演进 417

二、日本假释制度之发展 421

三、我国假释制度的演进 421

第三节 假释之本质 422

第四节 假释之赞成与反对论 424

一、假释之赞成论 424

二、假释之反对论 425

第五节 假释之法定要件 426

一、外国立法例 426

二、我国假释之法定要件与各国之比较 431

第六节 假释之撤销 434

一、外国之立法例 434

二、我国之撤销假释规定 436

第七节 假释之效力 437

一、外国立法例 437

二、我国刑法之规定 438

第八节 假释与保护管束 439

一、外国立法例 439

二、我国刑法之规定 439

第九节 考验期间之运用 440

一、考验期间之概念 440

二、外国立法例 441

第十节 我国办理假释情形 442

一、办理假释应行注意事项 442

二、办理假释实况 446

第十一节 结论 447

第四章 更生保护 451

第一节 引言 451

第二节 更生保护之概念 451

第三节 更生保护之理论基础 452

第四节 各国更生保护及其沿革 453

一、英国之更生保护 454

二、美国之更生保护 454

三、日本之更生保护 454

第五节 我国之更生保护 456

一、我国更生保护之沿革 456

二、更生保护之对象 458

三、更生保护之程序 459

四、更生保护之方式 461

五、更生保护之经费 463

六、台湾更生保护会 463

七、台湾更生保护之实施情形 465

第六节 结论 469

一、组织方面 469

二、直接保护方式之加强 470

三、社会观念之加强 470

第六编犯罪与刑事政策各论 473

第一章 警察制度与犯罪防治 473

第一节 警察体制与人事统一 473

一、政府体制与警察体制 474

二、日本之警察体制 474

第二节 警察之管理与政党政治之关系 475

一、我国警察之管理受地方自治之影响 475

二、日本警察之民主管理与政治中立 476

第三节 警察预算之独立 477

一、我国警察预算之编列问题 478

二、日本警察预算之独立制度 478

第四节 建立犯罪防治制度 479

一、我国警察缺乏完备之犯罪预防制度 479

二、日本设有完整之犯罪预防组织 480

三、计程车之管理与犯罪防治 482

第五节 结论 483

第二章 警察执法与人权 485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与警察角色 485

一、警察任务之分析 485

二、警察应有犯罪侦查权 486

第二节 警政措施问题 487

第三节 盘诘与取缔 489

一、盘诘与取缔之原则 489

二、盘诘与取缔之技巧 490

第四节 警察之犯罪侦讯方法 490

一、合法之侦讯方法 491

二、不合法的侦讯方法 492

第五节 犯罪侦讯中辩护人之权限 493

一、法定辩护人之权限 493

二、辩护人权限之检讨 494

第六节 警察执法可能遭遇之干预 495

第七节 结论 496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与起诉一本主义 497

第一节 日本战前与我国同采职权进行主义 497

第二节 起诉状一本主义之特点 498

第三节 起诉状一本主义不会延误审判 499

第四节 采起诉状一本主义可保障人权 499

第四章 政治犯罪与处罚 501

第一节 政治犯罪之概念 501

一、政治犯罪概念之分析 501

二、政治犯罪之目标 502

第二节 政治犯罪之性质 502

一、政治犯罪之刑事责任 502

二、政治犯罪与言论自由 504

三、内乱罪之本质 505

第三节 内乱犯罪规范之要件 506

一、规范之目的 506

二、规范之方法 507

三、内乱犯罪之处罚 508

四、结论 510

第五章 违法选举及其对策 511

第一节 选罢法的贡献 511

第二节 暴力介入选举及其防制 512

一、暴力介入的种类与性质 513

二、检举暴力犯罪的原则 513

第三节 如何消除贿选 515

一、日本取缔贿选之实情 515

二、在我国取缔贿选之困难 516

三、建立监察小组之公正权威会同警察共同取缔贿选 517

四、起诉之控制 518

第四节 建立现代化之选举伦理 519

第六章 贪污犯罪及其对策 523

第一节 贪污犯罪之方式 523

第二节 检举贪污之困难 525

第三节 贪污罪所保护之法益 526

第四节 整肃贪污政策 527

一、各国之整肃贪污对策 527

二、我国之整肃贪污政策 529

第五节 消灭贪污之方法 532

第七章 青少年犯罪之防制 535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之严重性 535

一、青少年犯罪之人口比率 535

二、青少年犯罪年龄有逐年降低之势 536

三、少年犯罪有一般化趋势 539

四、虞犯少年之行为以滥用药物与游乐型为最多 540

五、少年犯罪之教育程度 541

第二节 少年犯罪之原因 542

一、我国实证统计分析 542

二、各个少年犯罪因素 543

第三节 少年事件之处理 545

一、少年事件之种类 545

二、少年事件之处理机构与程序 547

三、少年事件之执行 548

第四节 少年犯罪防制对策 550

一、我国之防制青少年犯罪方案 550

二、我国防制青少年犯罪方案之改进意见 557

第八章 老人之犯罪、被害及其对策 565

第一节 老人学与犯罪学 565

一、老人犯罪与被害之原因 565

第二节 犯罪与老人 566

一、老人犯罪概况 566

二、老人犯罪之理论基础 568

第三节 老人之为犯罪被害人 571

一、老人被害之特徵 571

二、老人对犯罪之反应 572

第四节 各种犯罪预防与对策 573

一、老人与犯罪预防 573

二、对老人被害之补偿 575

三、其他犯罪对策 575

第九章 暴力犯罪及其对策 577

第一节 我国之暴力犯罪概况 577

一、台湾地区暴力犯罪之缘起 577

二、台湾地区暴力犯罪之趋势 578

第二节 各国之暴力犯罪防制对策 581

一、就美国方面言 581

二、就日本方面言 583

第三节 我国之防制暴力犯罪对策 600

一、贯彻警察防制工作 600

二、有关机关配合办理工作 601

三、检肃流氓条例之立法 604

第四节 实证调查之防制暴力犯罪对策 607

一、一般对策 607

二、提高基层员警士气 611

三、改进刑事政策 612

第十章 从法制上聚制窃盗犯罪 615

第一节 中、英两国防制盗贼之法律对策 615

一、普通窃盗罪 616

二、加重窃盗罪 619

三、强盗罪 620

四、恐吓取财罪 620

五、赃物罪 621

六、假释制度 622

七、结论 623

第二节 窃盗防制对策 623

一、窃盗犯罪之概况 623

二、窃盗问题之因素分析 625

三、防制对策之探讨 627

四、其他尚有建议事项 629

第十一章 药物滥用与对策 631

第一节 药物滥用之状况 631

一、烟毒犯罪 631

二、违反麻醉药品管理条例 632

第二节 药物滥用之类型 633

第三节 药物滥用之管制 636

第四节 药物滥用防制对策 638

第十二章 色情犯罪及其对策 641

第一节 色情交易之历史渊源 642

第二节 取缔色情以消除犯罪温床 643

第三节 制定法令以管理特种营业 644

第四节 对从事色情营业之处罚 645

第五节 成立特别风化区之正反理论 646

一、赞成成立特别风化区之论点 647

二、反对成立特别风化区之论点 649

第六节 结论 649

第十三章 经济犯罪及其对策 651

第一节 经济犯罪之特质 651

第二节 经济犯罪之形态与影响 653

一、经济犯罪之形态 653

二、经济犯罪之情形 654

三、经济犯罪之影响 656

第三节 引渡犯人回国之可能性 656

一、引渡犯人之通则 657

二、引渡犯人之限制 658

三、目前引渡犯人之可能性 658

第四节 押解犯人回国之可能性 659

一、强制押解回国之可能性 659

二、透过国际刑警组织押解回国之可能性 660

第五节 老鼠会之兴起与没落 661

一、老鼠会之起源与发展 661

二、老鼠会之基本型态 662

三、贩卖商品型老鼠会 665

四、多阶层贩卖方式 665

五、老鼠会之特性与法律规范 666

第十四章 道路交通违规及对策 671

第一节 交通违规与事故之原因 672

第二节 交通违规之法律性质 674

第三节 道路交通之趋势与处罚 676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与过失之认定 677

一、过失认定之论理构造 677

二、信赖原则 678

第五节 交通违规之对策 678

一、交通环境之对策 678

二、对驾驶员之安全教育之政策 678

三、制定完整交通法规之政策 679

四、社会政策 679

第十五章 医疗行为与刑事责任 681

第一节 医疗纠纷的原因 681

第二节 医疗纠纷遽增之原因 682

第三节 以刑罚干涉医疗行为之界限 683

第四节 医疗行为是业务上正当行为 683

第五节 医疗过失之种类 686

第六节 医师过失与刑事责任 689

第七节 安乐死的问题 692

第十六章 无被害人犯罪之除罪化 695

第一节 无被害人犯罪之概念 695

一、修尔之论点 695

二、盖斯之见解 696

三、比特之论点 697

第二节 无被害人犯罪之类型 697

第三节 无被害人犯罪的除罪化 701

一、除罪化之三种形态 701

二、决定除罪化之理论依据 702

第十七章 犯罪被害救济制度 705

第一节 适用国家赔偿法请求赔偿之可能性 706

第二节 引进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 707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之沿度 708

一、欧美各国之救济制度 708

二、日本救济制度产生之背景 709

第四节 犯罪被害救济制度之理论 714

第五节 结论 715

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