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化妆品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利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17136075
  • 页数:422 页
图书介绍:卫生部规划教材美容医学专业第二轮修订《美容化妆品学》第2版共分两篇,包含二十六章。首篇总论部分,在延续对化妆品基础知识和皮肤解剖组织学作概要介绍的内容外,对化妆品在皮肤科的应用做了单独详细的介绍,还讨论了皮肤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导致的全身反应,以强调严格执行国家化妆品卫生法规的必要性。在各论的章节中,注意皮肤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特点与化妆品的知识体系融汇贯通,以更好地理解化妆品的作用机制、原料和配方,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地应用产品。各论首先依次介绍了清洁、防晒、保湿等十一类皮肤用化妆品,增加了敏感性皮肤用产品。最后五章介绍毛发使用的各类产品。本书在总论专门阐述化妆品的使用方法,在各论又对每种化妆品的使用作了详细的说明,以呼应本书强调化妆品临床应用的宗旨。总论部分还增设化妆品临床评价章节,尤其对皮肤无创性测量技术做了概要的介绍。在各论中针对每类化妆品的评价,推荐了各种测量方法的组合。在传承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力求汇集当前的新进展。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化妆品的发展简介 3

第二节 化妆品的定义 4

第三节 化妆品的特性 4

第四节 化妆品的分类 5

第五节 化妆品的发展趋势 6

第六节 美容化妆品学的学科特点 7

第二章 化妆品相关的皮肤科学 10

第一节 皮肤解剖与结构 10

一、表皮 10

二、真皮及皮下脂肪层 12

三、皮肤附属器 12

四、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及肌肉 13

第二节 皮肤生理 14

一、皮肤的健康标志 14

二、皮肤生理功能与化妆品 14

第三节 皮肤的类型 15

一、中国人皮肤分型 15

二、日光反应性皮肤分型 16

三、Baumann皮肤分型 17

第四节 化妆品的渗透与吸收 17

一、化妆品透皮吸收的途径 17

二、影响化妆品透皮吸收的因素 18

三、化妆品促渗透技术 21

第三章 化妆品的基础科学 24

第一节 化妆品原料 24

一、化妆品基质原料 24

二、化妆品辅助原料 32

三、化妆品的活性成分 36

第二节 化妆品常用剂型与配方设计原则 39

一、乳剂 39

二、粉剂和粉饼 40

三、气雾剂 40

四、水剂 41

五、油剂 41

六、凝胶剂 41

七、面膜 42

八、固体类化妆品 42

第三节 化妆品的生产 43

一、化妆品的生产设备 43

二、化妆品的生产工艺 45

三、化妆品的生产条件 49

第四节 化妆品的包装与运输 51

一、包装的定义和分类 51

二、包装的基本功能 52

三、化妆品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 52

四、化妆品的运输 54

第五节 化妆品的质量标准 55

第四章 化妆品的人体功效评价 57

第一节 化妆品人体评价方法 57

一、化妆品人体功效半定量评价 57

二、化妆品人体功效定量评价 58

第二节 皮肤生物学无创性测量技术 59

一、角质层含水量 59

二、经皮失水 60

三、皮肤表面pH 61

四、皮脂 62

五、鳞屑生成率 62

六、皮肤颜色 63

七、皮肤微循环 64

八、皮肤纹理和皱纹 66

九、皮肤弹性 67

十、皮肤摩擦力 68

十一、皮肤影像技术 69

第三节 化妆品人体试验的一般性原则 71

第五章 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及管理 75

第一节 化妆品的毒理学检测 75

一、原料的毒理学检测 75

二、产品的毒理学检测 76

第二节 化妆品卫生化学检验 77

第三节 化妆品微生物学检验 78

第四节 化妆品人体安全性评价 79

一、总则 79

二、人体皮肤斑贴试验 79

三、人体试用试验安全性评价 81

四、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人体试验 82

第五节 化妆品原料管理 82

第六节 化妆品的标签标识 83

一、化妆品标签标识的相关术语 83

二、标签的形式 83

三、各国对化妆品标签标识的要求 84

第七节 化妆品上市后的监管 86

一、化妆品上市后的监管内容 86

二、各国对化妆品上市后的管理模式 86

三、我国对化妆品上市后的管理模式 87

第六章 化妆品的选择与使用 89

第一节 化妆品的选择 89

一、化妆品的感官特性 89

二、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化妆品 91

三、不同年龄段皮肤的特性及化妆品的选择 93

四、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特性选择化妆品 95

五、根据不同季节选择化妆品 96

六、不同皮肤类型化妆品的选择 97

七、激光术后化妆品的选择 98

第二节 化妆品的使用 98

一、化妆品使用顺序 99

二、化妆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99

第三节 化妆品的保存 101

第四节 变质化妆品的识别 101

第七章 化妆品在皮肤科的应用 103

第一节 医学用护肤品的概念和作用机制 103

一、医学用护肤品的概念 103

二、护肤品的作用机制 104

第二节 护肤品在皮肤科的应用 105

一、干性皮肤与干燥性皮肤病 105

二、敏感性皮肤 108

三、油性皮肤及皮脂溢出性皮肤病 109

四、色素增加性皮肤病——黄褐斑 110

五、光致皮肤损伤 111

第八章 化妆品不良反应 113

第一节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 113

一、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113

二、化妆品光接触性皮炎 115

三、化妆品色素异常性皮肤病 116

四、化妆品甲损害 117

五、化妆品唇炎 117

六、化妆品毛发损害 118

七、化妆品痤疮 119

八、化妆品接触性荨麻疹 119

九、其他皮肤不良反应 120

第二节 化妆品系统不良反应 122

一、重金属中毒 122

二、致癌致畸 123

第三节 常用的诊断性皮肤试验 123

一、封闭型斑贴试验 123

二、重复开放涂抹试验 128

三、光斑贴试验 129

四、使用试验 131

五、人体致粉刺性试验 132

六、毛发图 132

第四节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察体系 133

一、技术法规和标准 134

二、诊断机构认定和监管体系的建设 134

三、监管体系的作用 135

各论 139

第九章 清洁类化妆品 139

第一节 皮肤污垢的概念 139

一、皮肤污垢的组成 139

二、皮肤污垢的分类 140

三、皮肤污垢中的汗液和皮脂 141

四、清洁皮肤、口腔黏膜的目的 142

第二节 清洁类化妆品的原料及作用机制 142

一、表面活性剂 142

二、保湿剂 144

三、活性添加剂 144

四、防腐剂 144

第三节 清洁类化妆品特点及分类 145

一、清洁类化妆品性能特点 145

二、清洁类化妆品分类 145

第四节 各类清洁产品简介 146

一、洁面类清洁剂 146

二、口腔清洁类化妆品 151

三、沐浴类清洁化妆品 155

四、卸妆类清洁化妆品 158

第五节 清洁类化妆品临床评价 160

一、皮肤刺激性 160

二、去污垢能力 160

三、皮肤生物学状况 160

第十章 保湿类化妆品 162

第一节 皮肤保湿的生理学基础 162

一、表皮 162

二、真皮 164

三、皮下组织 164

四、影响皮肤含水量的因素 164

第二节 保湿类化妆品原料及作用机制 165

一、保湿化妆品作用机制 165

二、保湿类化妆品原料 166

三、保湿类化妆品原料开发趋势 170

第三节 产品类型与使用 170

一、产品类型 170

二、产品使用 173

第四节 保湿类产品功效评价 173

一、体外评价方法 174

二、体内评价方法 174

三、保湿功效评价方案 175

第十一章 防晒产品及其防护效果评价 177

第一节 紫外辐射及其对人类皮肤的基本损害 177

一、紫外辐射的基本特征 177

二、紫外辐射对人类皮肤的基本损害 179

第二节 防晒化妆品的历史形成和发展 181

一、古代人的防晒用品 181

二、人类对紫外辐射的认识和防护研究 181

三、早期防晒制品的探索 182

四、现代防晒化妆品的发展 183

第三节 防晒化妆品功效成分 184

一、化学性紫外线吸收剂 184

二、物理性紫外线屏蔽剂 187

三、抵御紫外辐射的生物活性物质 188

四、各种防晒功效成分的复配使用 188

第四节 产品的种类与使用 189

一、产品类型 189

二、产品的选择与使用 190

第五节 防晒化妆品功效性评价 191

一、防晒化妆品SPF值测定 191

二、防晒化妆品SPF值的抗水性能测定法 192

三、防晒化妆品UVA防护效果测定及表示法 193

第十二章 嫩肤抗皱类化妆品 196

第一节 皮肤老化及皱纹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196

一、皮肤衰老的原因和机制 196

二、皱纹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200

第二节 抗皱、抗衰老类化妆品原料及作用机制 202

一、嫩肤抗皱类化妆品的作用机制 202

二、嫩肤抗皱类化妆品原料 203

第三节 抗皱、抗衰老类产品类型与使用 207

一、产品类型 207

二、产品使用 210

第四节 抗皱、抗衰老类产品功效评价 210

一、体外评价 210

二、体内评价 211

第十三章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212

第一节 皮肤色素 212

一、黑素细胞与黑素 212

二、胡萝卜素与血红蛋白 212

三、皮肤厚度及光线 213

四、黑素代谢过程 213

五、黑素细胞调控的信号传导途径 215

六、影响黑素代谢的因素 215

七、黑素的生物学作用 216

第二节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作用机制及原料种类 217

一、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作用机制 217

二、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原料 217

第三节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类型与使用 222

一、产品类型 222

二、产品使用 224

第四节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功效评价 225

一、美白活性成分分析 225

二、美白效果评价 225

第十四章 控油抗痤疮类化妆品 230

第一节 皮脂分泌及痤疮 230

一、皮脂腺与皮脂分泌 230

二、痤疮 232

第二节 控油抗痤疮类化妆品原料 234

第三节 控油抗痤疮类产品类型与使用 237

一、产品类型 237

二、产品使用 239

第四节 控油抗痤疮类产品功效评价 240

一、控油化妆品评价 240

二、抗痤疮化妆品评价 241

三、面部毛孔评价 241

第十五章 敏感性皮肤用化妆品 243

第一节 敏感性皮肤的概述 243

一、定义 243

二、原因 243

三、产生机制 244

四、临床表现及分型 245

第二节 功效原料及作用机制 245

一、天然成分原料 246

二、化学合成原料 246

三、维生素B类 246

第三节 产品类型与使用 247

一、产品类型 247

二、产品使用 249

第四节 产品功效评价 250

一、主观评价 250

二、半主观试验 250

三、客观评价 250

第十六章 面膜类化妆品 254

第一节 美容面膜的发展史 254

第二节 美容面膜的作用机制 254

第三节 面膜类化妆品的分类 255

一、按基本功能分类 255

二、按面膜剂型分类 256

三、按理化性质分类 259

第四节 功效性面膜简介 261

一、保湿类美容面膜 261

二、抗衰老类美容面膜 261

三、美白祛斑类美容面膜 264

四、控油抗痤疮类美容面膜 268

五、舒缓类美容面膜 270

第五节 常用面膜简介 270

一、植物面膜 270

二、矿物质面膜 271

三、海洋生物面膜 271

四、动物原料面膜 272

五、类激素面膜 273

六、其他面膜 274

七、自配面膜 275

第十七章 彩妆类化妆品 279

第一节 彩妆类化妆品的分类和活性成分 279

一、彩妆类化妆品的分类 279

二、彩妆类化妆品的原料及活性成分 279

第二节 面颊部彩妆品 288

一、粉底类化妆品 289

二、香粉类化妆品 293

三、胭脂类化妆品 295

第三节 眼部彩妆品 298

一、眼影 299

二、睫毛彩妆品 301

三、眼线彩妆品 303

四、眉用彩妆品 305

第四节 唇部彩妆品 306

第五节 美甲类化妆品 310

第六节 彩妆类产品使用注意事项 312

一、彩妆类化妆品的使用原则 312

二、特殊时期的化妆注意事项 313

三、妆后保养 314

四、彩妆的安全性 314

第十八章 芳香类化妆品 316

第一节 嗅觉生理 316

一、嗅觉的功能和特性 316

二、产生嗅觉的机制 316

第二节 芳香类化妆品的种类及活性成分 317

一、香水 317

二、古龙香水 318

三、花露水 319

四、芳香类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分析 319

第三节 调香 320

第四节 产品质量标准 320

第五节 使用方法 321

第六节 精油与芳香疗法 321

一、精油 322

二、芳香疗法的基本原理 322

三、芳香疗法 323

第十九章 止汗除臭类化妆品 325

第一节 体臭的形成及多汗 325

第二节 止汗除臭类化妆品功效原料及作用机制 326

一、抑汗剂 327

二、抑菌剂 327

三、除臭剂 328

四、芳香剂 328

第三节 止汗除臭类产品类型 328

第四节 除臭类化妆品功效评价 329

一、止汗功效评价方法 329

二、除臭功效评价方法 329

三、影响功效的主要因素 332

第二十章 健美类化妆品 333

第一节 人体健美的概念 333

第二节 脂肪代谢与肥胖 334

一、脂肪细胞的分布、数量与种类 334

二、脂肪细胞的生成与代谢 335

三、评价肥胖的指标 337

第三节 健美类产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338

第四节 健美类产品类型与使用 340

一、产品类型 340

二、产品使用 342

第五节 产品功效评价 343

一、B超皮下脂肪测量法 343

二、电阻法人体脂肪比率测定 344

第二十一章 美乳类化妆品 345

第一节 乳房健美的概念 345

一、乳房的发育及解剖学特点 345

二、乳房的美学标准 346

三、乳房的形态及分类 347

第二节 美乳类化妆品活性成分 349

第三节 配方举例及使用方法 350

一、配方举例 350

二、使用方法 351

第四节 美乳类化妆品功效评价 351

一、乳房体积 351

二、乳房高度与弹性 352

三、其他乳房测量方法 353

第二十二章 发用化妆品 355

第一节 毛发的结构和性质 355

一、毛发的分类和组织结构 355

二、毛发的生长 356

三、毛发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357

四、毛发的化学性质 358

五、毛发的物理性质 359

第二节 香波 360

一、香波的分类和组成 360

二、香波类型 363

三、香波的使用方法 366

第三节 护发、美发化妆品 367

第四节 剃须化妆品 374

一、湿式剃须用品 374

二、干式剃须用品 375

三、剃须后用护肤品 376

第二十三章 染发类化妆品 378

第一节 染发类化妆品概述 378

一、染发类化妆品的概念 378

二、染发类化妆品分类 378

第二节 染发类化妆品功效原料、作用机制和配方 378

一、暂时性染发剂 378

二、半永久性染发剂 379

三、永久性染发剂 380

四、漂白剂 382

五、使用方法 383

第三节 染发类化妆品功效评价 383

一、体外评价 383

二、人体评价 384

第二十四章 烫发类化妆品 386

第一节 烫发类化妆品的概念 386

第二节 烫发类化妆品功效原料、作用机制和配方 386

一、烫发类化妆品功效原料 386

二、烫发作用机制 386

三、烫发类化妆品配方 387

四、使用方法 390

第三节 烫发类化妆品功效评价 390

第二十五章 育发类化妆品 392

第一节 脱发的概念 392

一、头发的生长周期 392

二、毛发生长与调控 393

三、脱发的诊断 394

第二节 育发类化妆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398

第三节 育发类化妆品配方举例与使用 400

一、育发类化妆品配方举例 400

二、产品使用 402

第四节 育发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 402

一、育发化妆品功效性的人体试用评价方法 403

二、育发化妆品功效性的实验室评价 404

三、动物实验 404

第二十六章 脱毛类化妆品 406

第一节 多毛的概念 406

第二节 脱毛类化妆品原理 409

一、化学脱毛类化妆品的基本原理 409

二、脱毛类化妆品的主要原料 410

第三节 脱毛类化妆品的配方与使用 411

一、脱毛类化妆品的配方 411

二、产品使用 412

第四节 脱毛类化妆品功效评价 413

共引参考文献 415

索引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