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地球和地质作用 3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3
地球的两极和周长 4
地球的内部圈层 7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1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13
地球的重量及其变化趋势 18
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老 21
组成地球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2
地球的内热和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 24
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大磁石 26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28
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 29
地球表面形形色色的岩石 31
地质年代是怎样划分和确定的 33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说 36
地球上的海陆之分和海陆的起源 38
断层是影响常见地质灾害分布的重要因素 41
火山爆发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 43
二、了解地震和地震灾害 49
人类早期对地震的文字记载 49
人们早期对地震所做出的自然解释 50
近代学者对地震的认识和描述 52
现代地震学的开端 54
产生构造地震的直接原因 56
灾难性的地震非常可怕 58
地震灾害具有瞬间突发性的特点 60
人对地震的感觉及其影响因素 61
防震减灾中常用的概念 63
震级的大小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对应 66
地震烈度和中国地震烈度表 68
常见的地震成因类型 71
关于地震成因的几种假说 73
多数浅震都和活动的大断裂带有关 75
中国地震的主要分布特征 78
破坏性地震可能引发的各种灾害 80
地震灾害的突出特点 82
中国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主要原因 85
三、地震监测预报的常识 89
中国地震监测预报的发展简史 89
地震仪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92
地震仪的工作原理 94
地震台和地震观测台网 96
如何利用仪器记录确定震中的位置 98
地震速报信息为什么会有偏差 101
进行地震预报研究的基本方法 104
为什么小震活动也值得关注 106
地壳微小的形变可能是地震前兆 108
地下水异常现象和地震的可能关系 109
动物在地震前可能会有哪些异常反应 111
植物在地震前可能会有哪些异常反应 113
气候与天气在地震前可能会出现的异常现象 115
地震前可能会出现地声现象 117
伴随地震有时会出现地光现象 119
地震预报仍处于经验性的探索阶段 122
国家对地震预报权限进行了严格规定 125
四、防震减灾的基本途径 131
重视抗震设防是减轻震害的根本途径之一 131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抗震设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35
进行活断层探测有助于减轻地震灾害 137
非工程减灾措施也是防震减灾的重要手段 138
地震预警有时能避免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43
应急救援是防震减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46
倡导地震安全文化,重视防灾宣传 149
增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 152
摒弃错误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态度 153
避免地震谣传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156
五、个人防震减灾实用知识和技能 161
每个家庭都应从不同的方面做好防震准备 161
保持冷静,有效地保护自己 163
在家里安全避震的常识 164
在学校防震避震的常识 165
在公共场所安全避震的常识 167
发生大地震时正坐在车上怎么办 167
地震时万一被压埋如何自救 168
如何用简易器械进行自救互救 169
积极开展自救互救活动 170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该怎么办 172
地震后对伤员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 173
常见的出血类型和指压止血法 177
如何进行加压包扎止血 179
止血带止血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80
进行包扎的正确方法 182
有人发生骨折时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