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教育变革的本土化选择 1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1
二、研究综述 3
三、研究方法 25
四、概念界定 26
第一章 教育本土化的时代呼唤 31
第一节 教育本土化变革的世纪回眸 31
一、本土化:教育变革的世纪求索 33
二、教育本土化的世纪反思 37
三、两位教育家办学的历史定位 39
第二节 教育本土化的国际背景 39
一、近现代西方教育思潮与趋向 40
二、文化教育“西学东渐”的途径 43
三、“西学东渐”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44
第三节 西部区域发展概况 46
一、社会发展滞后 46
二、军阀割据,政局混乱 48
三、文化教育落后 49
四、近代教育发展 51
第四节 坎坷的经历执着的追求 55
一、雷沛鸿:“为劳苦大众教育事业而奋斗” 55
二、卢作孚:“办实业实际上就是办教育” 60
第二章 融入式办学:雷沛鸿在广西创立“民族教育体系” 65
第一节 民族教育体系的本土化构想 66
一、教育目的 67
二、计划依据 68
三、整体策划 69
四、普及方式 71
第二节 普及国民基础教育 73
一、教育改造与融合 74
二、适应区域发展需要 76
三、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的成就 84
第三节 创办国民中学与大学教育 87
一、国民中学 87
二、国民大学 95
第四节 融入式办学的“本土生长” 99
一、均衡本土化三要素 100
二、行政推进教育变革 101
三、整体构想,体系推进 103
四、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104
五、局限性与教训 106
第三章 互摄式办学:卢作孚在四川境内的办学创新 109
第一节 办学思想和早期办学实践 110
一、本土化办学思想 110
二、早期教育实践 117
第二节 北碚地区的乡村教育 118
一、乡村教育的办学成就 120
二、本土化办学思路 123
第三节 民生公司的职业教育 128
一、实业为主导的办学 129
二、公司办学的本土化特点 133
第四节 互摄式办学的“本土创生” 135
一、本土化的办学思路 135
二、“本土创生”的办学特色 139
第四章 教育本土化:两种殊途同归的办学取向 143
第一节 异曲同工的救国策略 144
一、早年教育救国的理想 145
二、两种救国理想的共同教育追求 147
三、不同救国理想的教育理念 151
第二节 教育管理的本土特色 154
一、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 154
二、区域办学的教育管理特色 159
第三节 寻求教育与社会之间适当的张力 165
一、民国时期教育独立之争 166
二、雷沛鸿、卢作孚在教育独立与依存之间的抉择 168
三、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合理张力 171
第四节 本土情结下的办学理念 174
一、人文主义与实用主义传统 174
二、本土办学:个性成长与社会功用 178
三、人文精神与实用主义的拿捏 180
第五章 两种办学取向的文化反思 182
第一节 本土化办学的文化思考 183
一、适切:时代的选择 183
二、超越:本土化办学的意韵 185
三、张力:办学中各种关系的处理 187
第二节 教育家办学的文化特质 191
一、教育家的成长条件 192
二、教育家的精神品格 194
三、教育家的基本素养 195
四、教育家办学的特点 198
第三节 本土化办学的区域推进 199
一、办学范围的合理选择 200
二、区域办学的策略 202
三、区域推进的意义 203
第四节 本土化办学的困境与局限 206
一、造成之原因 206
二、办学中的困境与局限 208
三、困境与矛盾中的反思 210
结语 213
一、教育家办学:历史回眸与现实追求 213
二、教育本土化:合理性与自觉性 215
三、教育家办学的不同选择 219
参考文献 221
索引 237
后记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