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如其人&洛秦 1
上编 5
音乐家评论 5
姜夔人文精神的历史定位——兼论姜夔与抗金将领交往对其爱国精神之影响/《音乐艺术》2014年第2期 5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李叔同的音乐、艺术与宗教人生/《莲馆弘谭》2014年第3期 16
音乐界一桩历史公案——萧友梅和冼星海、聂耳的“是非恩怨”/《音乐艺术》2007年第3期 28
民族精神境界之升华——萧友梅与程懋筠的战时音乐教育思想兼及音乐创作与历史地位之比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第4期 45
斯人已乘黄鹤去——悼一代宗师黄翔鹏先生/《人民音乐》1997年第9期 58
人文精神的光芒——纪念吉联抗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音乐学》2014年第2期 63
音乐社会活动家之人格魅力——忆赵沨担任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之始末/《音乐研究》2014年第3期 70
甲子风云 异军突起——中国民族管弦乐领军人物朴东生/《人民音乐》2009年第11期 81
大海一样的深情——论刘文金音乐创作的原动力/《人民音乐》2007年第11期 88
最具震撼力的作曲家——刘文金二胡音乐创作的划时代贡献/《音乐大观》2014年第1期 94
信天游的境界——传统音乐学家乔建中素描/《音乐艺术》2010年第2期 98
琴弦上的梦幻——论闵惠芬二胡艺术成功之道/《音乐与表演》2011年第4期 104
中国文化界的旗帜性人物——闵惠芬的二胡艺术人生/《中国民乐》2014年第6期 118
开辟·超越·开拓——王国潼二胡艺术生涯的“三部曲”/《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23
红梅花开 香飘天涯——于红梅二胡演奏的时代特色及其在海内外的影响/《人民音乐》2011年第3期 129
一位长期“失踪”的钢琴教育家——纪念俞便民先生诞辰100周年/《音乐艺术》2013年第3期 136
音乐界的“无字碑”——纪念于仲德先生/《人民音乐》2013年第2期 140
音乐文论著作评论 147
评刘靖之《中国新音乐史论》——兼论新音乐的历史观/《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3期 147
走下神坛的音乐——《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读后感/《人民音乐》2002年第7期 162
传承:音乐文化永恒的生命——读项阳著《山西乐户研究》有感/《人民音乐》2003年第2期 166
超越国界展示中国音乐历史文化——《中国音乐史图鉴》[修订版]的学术特色与社会影响/《中国音乐学》2008年第4期 170
“向西方乞灵”和“向自然界乞灵”是一对并列观念——解读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惠州“廖氏两兄弟”青主、廖辅叔纪念特刊》2008年11月5日出版 180
一部重新审视中国近代音乐史的重要史学文献——廖辅叔文集《乐苑谈往》的史学特色与现实意义/《音乐研究》2008年第3期 183
诗人的智慧 深邃的哲理——读田青编著《老歌》有感/《音乐界一桩历史公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194
上溯其源 下探其流——评王希彦《山东民间器乐概论》/《人民音乐》2006年第7期 198
《古琴教程》序/朱子易编著,《古琴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 202
《一本书读懂中国音乐史》序/司冰琳,《一本书读懂中国音乐史》,中华书局,2013年 205
代序:历史“角落”的闪光/梁茂春,《音乐史的边角——中国现当代音乐史研究的一个视角》,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年 207
代序:历史的魅力/王守伦,《王邦直律学思想研究》,中华书局,2015年 212
阶梯式通道 螺旋形升华——评《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60首》的现代意义/《人民音乐》2013年第5期 217
指挥实践的理论升华——简评朴东生《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人民音乐》2013年第11期 222
音乐会与音乐作品评论 231
根植传统 求新求变——听刘文金民族音乐作品音乐会有感/《人民音乐》2006年第5期 231
浓妆淡抹总相宜——评“顾冠仁作品音乐会”/《人民音乐》2008年第10期 236
巴蜀神韵 天府名家——聆听“天府之恋——张坚民族作品音乐会”印象/《人民音乐》2010年第4期 242
方闻华夏之根声 又浮敦煌音画景——大型民族交响乐《敦煌音画》创作特色评析/《人民音乐》2012年第8期 248
困境与出路——观摩“前卫”民族交响音画“长征”音乐会有感/《人民音乐》2007年第1期 260
歌剧《秋子》文本分析及其他/《音乐研究》2012年第2期 266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陈田鹤在近代两部同名歌剧《荆轲》创作中的特色与贡献/《中国音乐学》2011年第4期 290
《早春二月》电影音乐创作的前前后后——江定仙遭遇批判折射新中国成立初期音乐的历史曲折/《中国音乐学》2013年第2期 313
生命与沙漠:双重性的震撼——聆听大型民族管弦乐《塔克拉玛干掠影》有感/《人民音乐》2012年第12期 323
艺术创新与时代特色——《三门峡畅想曲》诞生的历史回顾/《人民音乐》2011年第7期 333
音乐社会生活评论 341
批评者,批也,评也!——对“王洛宾热”现象的思考/《人民音乐》1994年第10期 341
中国民族管弦乐的三千年和三十年/《中国艺术报》2013年8月19日第6/7版 350
中国钢琴乐派的起步点——齐尔品举办“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创作评奖之作品分析与历史意义/《中国音乐学》2012年第4期 360
导向作用与实践检验——“编者按”作为音乐批评之存在方式/《音乐研究》2009年第3期 371
新作迭出 百舸争流——“后杨荫浏时代”中国音乐史学的几点思考/《人民音乐》2009年第3期 384
高师音乐史学肇迹钩沉——1982年“中国音乐史暑期讲习班”的时代贡献/《音乐研究》2014年第5期 399
《音乐研究》的“三部曲”——兼论陈荃有办刊创新思维的砥柱作用/《音乐探索》2014年第3期 410
上帝与天使——庆贺人民音乐出版社成立60周年/《乐·书·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建社60周年纪念文集》,2014年10月版 421
二胡演奏艺术泛论/《人民音乐》2014年第8期 427
九五飞龙 学界儒宗——在“庆贺李纯一先生九五华诞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人民音乐》2015年第2期 435
下编 445
著作评论 445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445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445
聊以为序&吉联抗 445
黄翔鹏先生信函 447
古乐新说 总束其成——略评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音乐研究》1991年第3期&冯文慈 448
中国音乐通史著述一瞥——读《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音乐艺术》1992年第3期&郑锦扬 450
贺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再版/《人民音乐》1993年第1期&刘新之 454
音乐史著述体例之比较:谈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之体例/《音乐学术信息》1996年第1期&孙星群 456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修订版] 460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5月第2版) 460
立足学术前沿的音乐史学新著——读《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修订版]和《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下册)有感/《音乐艺术》2006年第3期&张红梅 460
立足学术前沿 探寻古乐新说——读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修订版]有感/《音乐研究》2008年第6期(第四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一等奖)&董郑峰 464
“武音”辨/《中国音乐》2009年第2期&项阳 471
考古学中的音乐和音乐史中的考古——评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修订版]/《人民音乐》2014年第7期&方建军 482
《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 488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488
序&孙继南 488
读刘再生的鼎新力作《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兼评“中国现代音乐史学转型”理论的创建/《音乐研究》2010年第4期&郭树群 490
刘再生的“一家之言”——《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音乐艺术》2010年第2期&刘靖之 501
必也正名乎!——读刘再生新著《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有感/《音乐艺术》2010年第2期&杨成秀 511
专题阐释 旁征博引——评刘再生著《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交响》2010年第2期&王爱国 519
应和“重写音乐史” 拓展“音乐新史学”——评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中国音乐学》2011年第1期&王安潮 525
海纳百川 史论交融——评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兼谈重写音乐史/《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第1期(第四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二等奖)&常江涛 533
两种历史观念 两种史学风格——评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三次修订版与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第四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一等奖)&张斯絮 541
别具一格写信史——刘再生著《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第四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二等奖)&李雅宁 548
以史为鉴 雅俗共赏——读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五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一等奖)&张晨捷 555
文论评论 565
《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刘再生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565
《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序 &田青 565
仰俯宏观与微观 思接历史和现实——评《刘再生音乐文集》/《人民音乐》2004年第8期&郑祖襄 567
《音乐界一桩历史公案:刘再生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574
听惊雷——《音乐界一桩历史公案:刘再生音乐文集》读后/《人民音乐》2013年第1期&宫宏宇 574
品鉴评点 史家之笔——读刘再生音乐文集有感/《中国音乐》2013年第4期&黄俊兰 580
刘再生批评文献阅读心得/《音乐探索》2013年第3期&明言 587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刘再生文论著述折射学术之路/《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第4期&司冰琳 593
难忘恩师情——我与刘再生教授的师生缘/《中国民乐》2014年第8期&于红梅 604
附录:本书图文引用学者、音乐家人名索引 608
跋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