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495
第十三章 陆栖动物:爬虫类 495
一 爬虫类 495
二 爬虫类的体温 496
三 皮肤 498
四 姿态、运动,和骨骼 498
五 摄食和消化 503
六 呼吸、循环,和代谢 504
七 血液 510
八 排泄作用 511
九 生殖作用 512
一○脑 515
一一 感受器 518
一二 内分泌腺 521
一三 行为 522
第十四章 爬虫类的演化 523
一 分类 523
二 爬虫类的颅型 525
三 最早的爬虫类族群:无弓亚纲 528
1.祖龙目 528
2.龟鼈目 531
四 混龙亚纲 538
1.前嘴龙目 538
2.鳍龙目 539
3.盾齿龙目 539
五 鱼龙亚纲 539
六 鳞龙亚纲 540
1.始?目 541
2.喙头目 542
3.有鳞目 544
蜥蜴亚目 546
蚓蜥亚目 551
蛇亚目 551
七 古龙亚纲 558
1.槽齿目 558
2.?目 559
3.蜥龙目 562
恐龙类 562
兽脚亚目 563
蜥脚亚目 565
4.鸟龙目 566
5.翼龙目 568
八 研究爬虫类演化的结论 571
第十五章 飞行动物:鸟类 574
一 鸟类生命的特点 574
二 数量和变异 575
三 皮肤和羽毛 575
四 体色 580
五 骨骼:腰架和胸架 582
六 腰架和后肢 586
七 翼骨 592
八 翼肌 593
九 飞行原理 594
一○翼形 596
一一 翼面积和负荷力 596
一二 翼面的纵横比率 597
一三 翼端、沟槽,和弧度 598
一四 振翼飞行 600
一五 盘旋飞翔 601
一六 起飞和降落 603
一七 高低空翱翔 606
一八 靠上升流翱翔 606
一九 利用垂直的风力变化 608
二○飞行的速度 610
二一 颅骨 610
二二 上下颌、喙,和摄食机制 612
二三 消化系统 615
二四 循环系统 618
二五 喉头、鸣管,和鸣声 620
二六 呼吸作用 621
二七 排泄系统 626
二八 生殖系统 628
二九脑 630
三○脑的功能 636
三一 鸟类的学习 637
三二 印痕 638
三三 引发性刺激 639
三四 内分泌器官 641
1.脑垂腺 641
2.肾上腺 643
3.甲状腺 643
4.副甲状腺 643
5.胰脏 643
6.胸腺、腔上囊,和免疫 644
三五眼 644
三六 耳和听觉 652
三七 其他感受器 655
第十六章 鸟类的行为 657
一 生境选择 657
二 食物选择 658
三 对掠食者的反应和沟通讯息的可靠性 659
四 相互识别和社会行为 659
五鸟类的移栖和识归 661
六 引起移栖的刺激 667
七鸟类的繁殖习性 668
八 求偶和展示 669
九鸟类的领域 675
一○相互求偶 676
一一 营巢 677
一二 卵的形状和颜色 679
一三 雏鸟的孵育和保护 680
第十七章 鸟类的起源和演化 682
一 分类 682
二 鸟类的起源 684
三 侏罗纪的鸟类和飞行的起源 685
四 白垩纪的鸟类 689
五 现代鸟类:新鸟亚纲 690
六 不能飞的鸟:平胸类 690
七 现代鸟类各目 691
1.第七目 目 691
2.第八目 企鹅目 企鹅 692
3.第九目 ?形目 海燕、穴鸟、信天翁 692
4.第十目 鹈形目 ?鹚、鹈鹕、鲣鸟 692
5.第十一目 鹳形目鹳、鹭、红鹤 692
6.第十二目 雁形目鸭、雁 692
7.第十三目 鹰形目鹰、隼、鹗 693
8.第十四目 鸡形目雉、鹌鹑等狩猎鸟 693
9.第十五目 鹤形目 秧鸡、鹤 693
10.第十六目 鹬形目鸥、鹬等涉禽 694
11.第十七目 潜鸟目潜鸟 694
12.第十八目 鸽形目鸽 695
13.第十九目 鹃形目 杜鹃 695
14.第二十目 鹦形目 鹦鹉 695
15.第二一目 鸮形目 鸱鸮 696
16.第二二目 夜鹰目 夜鹰 696
17.第二三目 雨燕目 雨燕 696
18.第二六目 佛法僧目 翠鸟、食蜂鸟 697
19.第二七目 形目 啄木鸟 697
20.第二八目 雀形目 各种枝栖鸟类 697
八鸟类演化的趋向 698
九 达尔文雀 700
一○其他海洋性岛屿上的鸟类 706
一一鸟类变异的发展 707
第十八章 哺乳动物的起源 710
一 分类 710
二 哺乳动物的特征 711
三 中生代的哺乳动物 714
四 合弓类:像哺乳动物的爬虫类 717
五 盤龙类(=兽形类) 718
六 兽弓目 719
七 三叠纪至白垩纪的哺乳动物 724
八 原兽亚纲 726
1.多丘齿目 726
2.三锥齿目和梁齿目 726
九 哺乳动物的牙齿 728
一○牙齿之发育与系列同源 732
一一 咀嚼周期 732
一二 牙齿如何发生功能 733
一三 原兽亚纲 735
1.卵生的哺乳动物:一穴目 735
2.颅骨 736
3.脊柱和四肢 738
4.生殖作用 739
5.毛发和体温调节 741
6.泌尿生殖系统 742
7.感受器 743
8.脑 743
9.其他特征 744
10.特化的特征 745
第十九章 有袋类 747
一 有袋类的特征 747
二 颅骨 747
三 骨骼特征 749
四 生殖作用 750
五 脑 753
六 其他特征 753
七 分类 754
八 负子鼠 755
九 肉食性有袋动物 756
一○袋?和其他类型 757
一一 大袋鼠和袋貂 758
一二 有袋类隔离演化的意义 760
第二十章 胎盘哺乳动物的演化和分类 762
一 中生代末期的真兽类 762
二 最早的真兽类 762
三 胎盤哺乳动物的定义 763
1.胎盘形成 763
2.骨骼 764
四 真兽类的演化趋向 764
五 保守的真兽类 767
六 真兽类的分类 767
第二一章 食虫类、蝙蝠类、和贫齿类 772
一 食虫类 772
1.分类 772
2.现代食虫目动物:无盲囊亚目 773
3.原始食虫目动物:原真兽亚目 776
4.象鼩鼱亚目 777
5.皮翼亚目 777
二 翼手类 778
1.分类 778
2.蝙蝠类 778
3.小翼手亚目 781
4.大翼手亚目 786
三 纽齿类和裂齿类 787
四 贫齿类 787
1.分类 787
2.犰狳 790
3.食蚁兽和树獭 791
地獭 791
新大陆的食蚁兽 791
树獭 793
五 鳞甲目 796
第二二章 灵长类 797
一 分类 797
二 灵长类的特征 799
三 灵长类的分类 804
四 狐猴和懒猴 805
五 化石原猴类 811
六 眼镜猴 812
七 类人猿的特征 816
八 新大陆猴:卷尾猴类 819
第二三章 猴类、猩猩,和人类 822
一 旧大陆猴:猕猴类 822
二 最早的猴类:准猿科 824
三 大猩猩:巨猿科 826
四 化石猩猩类 831
第二四章 人类的起源 834
一 人类的特征 834
二 人类和猩猩的脑 834
三 人类的姿势和步态 835
四 人类的四肢 837
五 人类的颅骨和上下颌 840
六 人类演化的幼体成熟 844
七 人口的增加 845
八 最早的人科动物 845
九 南方猿人 846
一○最早的人类? 849
一一 直立人 850
一二 准智慧人 852
一三 真智慧人 853
一四 人类演化的速率 854
一五 人类的文化 854
人科演化摘要 856
第二五章 啮齿类和兔类 858
一 啮齿类的特征 858
二 分类 859
三 啮齿目 861
四 松鼠亚目 864
五 鼠亚目 867
六 豪猪亚目 869
七 兔形目 870
八 哺乳动物数量的升降 872
第二六章 鲸类 876
一 分类 876
二 鲸类的特征 876
三 摄食习性 879
四 呼吸和代谢 880
五 脑和各种感受器 882
六 发声和讯息沟通 883
七 行为 884
八 生殖 885
九 演化和多样性 885
第二七章 食肉类 891
一 食肉类和有蹄类的亲缘关系:猛兽蹄兽组 891
二 分类 893
三 食肉目 894
四 猫类 895
五 早期的食肉类:古裂脚首科 897
六 现代食肉类:犬首科 898
七 猫首科 900
八 鳍脚亚目 903
九 肉齿目 906
第二八章 原有蹄类 907
一 有蹄类的起源 907
二 有蹄类的特征 908
三 分类 912
四 原有蹄首目 913
髁节目 914
五 南美洲有蹄动物 915
南蹄目 915
六 滑距目 917
七 电兽目 918
八 管齿目 918
第二九章 象和相关的种类 920
一 准有蹄首目 920
二 分类 920
三 岩狸目 922
四 长鼻目 924
五 皆齿目 936
六 恐角目 936
七 火兽目 937
八 重脚目 938
九 海牛目 938
第三十章 奇蹄类 941
一 奇蹄类的特征 941
二 分类 942
三 奇蹄类的辐射演化 944
四 貘和犀牛 946
五 雷犀类 949
六 爪脚类(砂犷类) 950
七 貘马类 951
八 马类 951
九 马类的异速演化 956
一○马类的演化速率 958
一一 研究马类演化的结论 959
第三一章 偶蹄类 961
一 偶蹄类的特征 961
二 分类 965
三 最早的偶蹄类动物 967
四 猪亚目:猪和河马 968
五 反刍亚目 971
六 疣脚下目 971
七 骆驼 972
八 真反刍下目 975
九 鼷鹿首科 鼷鹿 976
一○鹿首科、古鼷鹿科 977
一一 鹿科 978
一二 长颈鹿科 980
一三 牛首科 981
第三二章 哺乳动物的效能 987
一 何谓效能? 987
二 体温控制的效能 988
三 能量代谢 990
四 运动的力学 992
五 牙齿更替的效能 993
六 消化作用的效能 994
七 内分泌系统的改变 996
八 脑的效能 997
九 生存策略 1001
一○生殖作用的效能 1002
一一 关于哺乳动物的优势和进步的结论 1003
第三三章 结论:脊椎动物的演化性改变 1005
一 最早的脊索动物的生命 1005
二 早期脊索动物的生命与哺乳动物之比较 1007
三 脊椎动物演化上的进展 1008
四 鱼类的演替 1009
五 两生类的演替 1013
六 爬虫类的几个连续的朝代 1015
七 哺乳动物的断续灭绝 1019
八 脊椎动物的复杂度和变异性的增加 1022
九 演化缓慢的脊椎动物 1024
一○水栖脊椎动物的相继替代 1026
一一 陆栖脊椎动物的相继替代 1027
一二 趋同演化和平行演化 1027
一三 脊椎动物演化的趋向 1030
一四 总结:演化性改变的方向 1031
一五 演化性进展 1032
参考文献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