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述 1
1.1引言 2
1.2工程缘起 3
1.3工程目标及预期效益 10
1.4工程实施 14
1.5枢纽初期运行 18
2自然条件与工程特性 21
2.1水文与气象 22
2.2地质条件 32
2.3枢纽布置 39
2.4枢纽运行方式 48
3施工规划 49
3.1分期导流及分阶段施工 50
3.2施工总进度 51
3.3对外交通运输 62
3.4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 68
3.5主要施工工厂 71
3.6施工总布置 91
3.7安全监测 99
3.8质量标准 102
4施工导流与施工期通航 103
4.1导流与通航方案 104
4.2一期导流 106
4.3二期导流 113
4.4三期导流 129
4.5施工期通航 154
5大坝 157
5.1布置与结构 158
5.2主要技术问题 167
5.3开挖与基础处理 178
5.4渗流控制 185
5.5混凝土施工 193
5.6接缝灌浆 233
5.7金属结构与启闭设备 236
5.8大坝运行 255
6电站厂房 271
6.1布置与结构 272
6.2主要技术问题研究 284
6.3开挖与基础处理 290
6.4混凝土施工 292
6.5金属结构与启闭设备 308
6.6厂房运行 322
7船闸 331
7.1布置与结构 332
7.2主要技术问题 344
7.3开挖及支护 349
7.4混凝土施工 360
7.5金属结构及启闭机设备 371
7.6监控系统和辅助设施 387
7.7系统联合调试 391
7.8船闸运行 393
8茅坪溪防护土石坝 405
8.1布置与结构 406
8.2坝体填筑 411
8.3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 412
8.4监测与运行 419
9电站机电设备 425
9.1机电设备布置 426
9.2水轮发电机组 429
9.3厂房辅助系统及设备 487
9.4电气设备 503
9.5保护、监控和通信系统 514
9.6机组启动试验与运行 536
10生态与环境保护 557
10.1可行性研究与论证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558
10.2.生态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574
10.3生态与环境主要监测项目的初步结果 588
附录1升船机 601
附1.1布置与结构 602
附1.2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 606
附1.3监控系统、辅助设施及公用系统 618
附录2地下电站 623
附2.1进水口 625
附2.2引水洞 629
附2.3排沙洞 629
附2.4主厂房及附属洞室 629
附2.5尾水洞及阻尼井 632
附2.6尾水平台及尾水渠 633
附2.7升压站 633
后记 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