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4
第一章 决定历史走向的重要因素 4
地理条件促使中国走向统一 4
文化凝聚力为统一锦上添花 8
均田制推动中国社会演变 13
君主专制下的官僚政治 17
第二章 黄氏中国历史分期法 23
先秦时期:制度与文化的奠基 23
第一帝国(秦汉):确定中国历史的主调 27
魏晋南北朝:社会的重新整合 31
第二帝国(隋唐宋):尝试货币改革的失败 36
第三帝国(明清):收敛与退缩 41
鸦片战争后: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革命 45
第三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50
周公摄政:确立中国的封建制度 50
孔孟之道:从“克己复礼”到“百家争鸣” 54
李悝变法:计划经济的鼻祖 58
第四章 第一帝国——秦汉(上) 63
秦始皇:开创中国的政治制度 63
汉武帝: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 68
霍光:外戚的最高典范 73
第五章 第一帝国——秦汉(下) 79
王莽:毕竟是书生 79
刘秀:历史上典型的成功人士 84
党锢之祸:并非瓦解汉朝的真原因 89
第六章 长期的分裂——魏晋南北朝(上) 95
曹操:乱世重组下的枭雄 95
西晋:一个并不怎么正规的朝代 100
淝水之战:确定南北朝的长期分裂 105
第七章 长期的分裂——魏晋南北朝(下) 110
南朝北伐:统一梦想下的失败 110
孝文帝改革:大分裂后再统一的基础 115
文教体系的产生:分裂中的积极因素 120
第八章 第二帝国——隋唐宋(上) 126
短命隋朝:皇权凝聚于上的悲哀 126
贞观之治:君圣臣良的黄金时代 131
武则天:适逢其会的女独裁者 135
开元盛世:帝国巅峰背后的隐患 140
第九章 第二帝国——隋唐宋(中) 145
安史之乱:两种组织体系的冲突 145
藩镇割据:新旧交替中的代价 149
黄巢起义:对国家新体制的呼唤 154
五代十国:政治与国防重心的东移 158
第十章 第二帝国——隋唐宋(下) 163
赵匡胤:结束分裂,重塑皇权 163
王安石变法:财政税收商业化 168
贾似道买公田:农业国家的现代化困境 172
第十一章 第三帝国——明清(上) 177
忽必烈的妥协:文化冲突的尴尬 177
朱元璋治国:彻底的“复古” 181
一条鞭法:被夸大的改革 184
明末清初并无“资本主义萌芽” 189
第十二章 第三帝国——明清(下) 199
满清入关:弥补中国的缺陷 194
康乾盛世:中央集权制度的巅峰 199
闭关锁国:极不明智的退缩 203
第十三章 未完成的长期革命 208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长期革命的准备阶段 208
辛亥革命:并未变动下层社会的结构 212
蒋介石:过渡性的悲剧人物 216
土地改革:为改革开放作了最坚强的铺垫 219
第十四章 中国历史与世界 221
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的组织 221
威尼斯:初期资本主义的发源地 225
荷兰的兴起:进取与保守的统一 229
光荣革命:英国进入资本主义 233
第二卷 黄仁宇小传 239
父亲教导蕴大观 239
书生投笔始从戎 242
年少爱恋成追忆 245
赴美求学无止境 248
治学求真坎坷路 251
一笑而过荣与辱 254
不是尾声的尾声 259
第三卷 黄仁宇学术著作概述 263
《万历十五年》 263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266
《放宽历史的视界》 268
中国大历史》 269
《十六世纪中国明代之财政与税收》 271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273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