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历史背景及其发展 1
第一节 与传统及现代新传统的关联 1
第二节 延安经验和新中国成立初历史剧问题讨论 6
第三节《武训传》事件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16
第四节 新时期以来的转型和发展 23
第五节 成就和存在问题原因探析 26
第二章 总体构架与现实谱系 33
第一节 三元文化的解读 33
第二节 主流历史文学的历史言说 41
第三节 精英历史文学的精神坚守 47
第四节 民间历史文学对历史的态度 53
第三章 体制写作的历史形态 6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60
第二节 毛泽东历史文学观与主流评价体系的确立 65
第三节 政治领袖指令下的奉命写作:《海瑞罢官》的生成 70
第四节 政治是非评定下的悲喜命运:《刘志丹》的两度被禁 80
第五节 政治权力秩序下的诡谲多变:《保卫延安》的坎坷历程 98
第四章 体制写作中的革命叙事 113
第一节 文学新秩序与革命历史叙事的规范 113
第二节《红岩》:文学体制不断规训的产物 122
第三节《青春之歌》:集体声音参与修改的结果 135
第四节《沙家浜》:体制转换导致不同版本之间的殊异 150
第五章 历史观的存在方式 159
第一节 历史观的价值位置及其对体制与叙事的制约 159
第二节 政治文化镜像与主流历史观的嬗变 167
第三节 历史文学题材位移与作家历史观的调整 173
第四节 新历史小说历史观及其解构性的特征 179
第五节 元典寻找及其当下的生存境遇 186
附: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当代历史文学创作 197
第六章 历史观的表现形态 224
第一节 新保守主义与新激进主义的价值取向 224
第二节 民族与民间的不同路径 234
第三节 现代民主观念的融入 246
第四节 现代工商思想的凸显 254
第五节 女性主义的多种实践 262
第七章 历史真实的书写 270
第一节 历史真实的历时演进与现代嬗变 270
第二节 历史真实的不同范式 276
第三节 现代意识观照下的真实及其表现 283
第八章 艺术审美的构建 289
第一节 史诗形式的构建与消解 289
第二节 审美与审丑的新走向 298
第三节 叙事的个人化与日常化 308
第九章 关于“红色经典”的当下重构问题 315
第一节“红色经典”重读:背景与意义指向 316
第二节“红色经典”重写:世俗化及其原因 326
第三节“红色经典”重构的反思 340
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