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卫星遥感 3
第1章 我国海岛海岸带区域概况 3
1.1 概述 3
1.2 海岛 3
1.3 岸线 4
1.4 湿地 4
1.5 植被 4
1.6 地貌 5
第2章 我国海岛海岸带对卫星遥感的需求及数据选择 6
2.1 海岛海岸带调查的复杂性 6
2.1.1 调查区域范围大 6
2.1.2 调查区域不易达 7
2.1.3 地物破碎性 7
2.1.4 区域动态性 7
2.1.5 地物综合性 7
2.2 海岛海岸带遥感的优势 7
2.2.1 大范围覆盖 7
2.2.2 高时效性 7
2.2.3 多光谱 8
2.2.4 多时序 8
2.2.5 高精度可比性 8
2.3 我国海岛海岸带调查对卫星遥感的需求 8
2.4 卫星遥感数据的选择 9
2.4.1 1∶50000调查卫星遥感数据选择 9
2.4.2 1∶10000调查卫星遥感数据选择 10
2.4.3 高分辨率SAR卫星数据选择 12
第3章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 14
3.1 几何校正 14
3.1.1 常用的几何校正模型 14
3.1.2 控制点选取与分布原则 15
3.1.3 正射校正 18
3.1.4 多星联合定位 18
3.2 影像增强 20
3.2.1 光学图像增强 20
3.2.2 微波影像增强 22
3.3 图像融合 23
3.3.1 融合方法 24
3.3.2 融合实例 26
第4章 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技术 29
4.1 分类体系 29
4.1.1 海岛(礁)分类体系 29
4.1.2 海岸线分类体系 30
4.1.3 潮间带分类体系 31
4.1.4 湿地分类体系 32
4.1.5 植被分类体系 33
4.1.6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35
4.2 解译标志 38
4.2.1 海岛(礁)解译标志 40
4.2.2 海岸线解译标志 45
4.2.3 潮间带解译标志 50
4.2.4 土地利用解译标志 58
4.2.5 湿地解译标志 70
4.2.6 植被解译标志 79
4.3 信息提取方法 81
4.3.1 信息提取步骤 81
4.3.2 信息提取逻辑顺序 82
4.3.3 目视解译方法 83
4.3.4 计算机自动处理方法 84
4.3.5 资料整编方法 86
第5章 遥感专题图制作技术 87
5.1 基础数据选择 87
5.2 注记标注方法 87
5.3 图框制作与图幅整饰 89
5.3.1 图框要求 89
5.3.2 图幅整饰 90
5.3.3 图框和图幅整饰制作流程 91
5.4 遥感影像地图制作 94
5.5 要素专题图制作 98
5.6 遥感影像挂图设计与制作 100
第6章 海岛海岸带遥感应用实例 102
6.1 1979—2009年山东半岛连岛沙坝—潟湖发育变迁研究 102
6.1.1 研究区域概况 102
6.1.2 数据与方法 103
6.1.3 结果与分析 104
6.2 基于遥感植被指数的浙江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110
6.2.1 研究区域概况 110
6.2.2 数据与方法 111
6.2.3 结果与分析 117
6.3 九龙江河口区土地利用及湿地景观遥感动态变化分析 128
6.3.1 研究区域概况 129
6.3.2 数据与方法 130
6.3.3 结果与分析 131
6.4 珠江口海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140
6.4.1 研究区域概况 141
6.4.2 数据与方法 141
6.4.3 结果与分析 143
6.5 南沙珊瑚礁遥感监测 152
6.5.1 研究区域概况 152
6.5.2 数据与方法 152
6.5.3 结果与分析 155
下篇 航空遥感 165
第7章 海岛海岸带航空遥感调查概况 165
7.1 调查区域特点 165
7.1.1 分布广、面积大 165
7.1.2 环境复杂、勘测困难 166
7.1.3 城区海岸带变化速度快 166
7.2 调查技术特点 167
7.3 总体技术流程 168
第8章 调查数据获取 169
8.1 准备工作 169
8.1.1 资料收集 169
8.1.2 区域选划 172
8.1.3 地面基站联测 173
8.1.4 航线设计 186
8.2 数据采集 194
8.2.1 地面基站数据采集 194
8.2.2 空中数据获取 198
8.3 数据检查 200
8.3.1 航空数据初检 200
8.3.2 航摄数据质量评价标准 202
第9章 数据处理 204
9.1 定位定向数据处理 205
9.1.1 定位定向数据组成 205
9.1.2 GPS差分运算 206
9.1.3 GPS与IMU数据融合 208
9.2 激光数据处理 210
9.2.1 激光数据预处理 210
9.2.2 激光数据去噪、滤波 217
9.2.3 激光数据分类 225
9.2.4 生成DEM 227
9.3 数字航空影像处理 231
9.3.1 匀光处理 233
9.3.2 内、外定向 247
9.3.3 正射纠正 251
9.3.4 影像镶嵌 257
9.4 点云与影像联合处理 268
9.4.1 机载LiDAR点云数据与遥感影像的配准 268
9.4.2 真正射影像 279
9.4.3 融合分类 285
第10章 解译标志建立 290
10.1 潮间带 290
10.1.1 沙滩 291
10.1.2 岩石滩 291
10.1.3 砂砾、砾石滩 291
10.1.4 淤泥滩 291
10.1.5 沙泥混合滩 294
10.1.6 丛草滩 295
10.1.7 树木滩 295
10.1.8 珊瑚滩 296
10.1.9 贝类养殖滩 296
10.1.10 芦苇滩 296
10.2 湿地 297
10.2.1 岩石性海岸 297
10.2.2 砂质海岸 297
10.2.3 粉砂淤泥质海岸 297
10.2.4 滨岸沼泽 298
10.2.5 海岸潟湖 298
10.2.6 河口水域 298
10.2.7 红树林沼泽 299
10.2.8 珊瑚礁 299
10.2.9 湖泊 299
10.2.10 河流 299
10.2.11 养殖池塘 299
10.2.12 水田 300
10.2.13 盐田 301
10.2.14 水工建筑与水库 301
10.3 植被 302
10.3.1 针叶林 302
10.3.2 阔叶林 302
10.3.3 红树林 303
10.3.4 竹林 305
10.3.5 灌丛 305
10.3.6 草丛 305
10.3.7 滨海盐生植被 306
10.3.8 滨海沙生植被 306
10.3.9 沼生和水生植被 307
10.3.10 木本栽培植被 307
10.3.11 草本栽培植被 307
10.4 土地利用 307
10.4.1 耕地 308
10.4.2 园地 308
10.4.3 林地 309
10.4.4 草地 309
10.4.5 工矿仓储用地 310
10.4.6 住宅用地 312
10.4.7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312
10.4.8 特殊用地 312
10.4.9 交通运输用地 314
10.4.10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316
10.4.11 其他土地 317
10.5 围填海 318
10.5.1 港口建设用海 318
10.5.2 城镇建设用海 318
10.6 岸线类型 318
10.6.1 基岩岸线 319
10.6.2 砂质/砾石岸线 319
10.6.3 淤泥质岸线 320
10.6.4 生物岸线 320
10.6.5 人工岸线 321
10.6.6 河口岸线 322
10.7 海岛类型 322
10.7.1 基岩岛 323
10.7.2 泥沙岛 323
10.7.3 珊瑚岛 324
10.7.4 人工岛 324
第11章 信息提取 325
11.1 影像特征判读 325
11.2 激光点云与影像特征结合判读 325
11.2.1 高、低潮位线提取 325
11.2.2 植被提取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