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申柳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5306389
  • 页数:4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是对被害人信条学基本内容的概括;第二部分围绕被害人信条学的理论争议,进行批评和反批评的理性思考;第三部分具体检验这一原理并试图在中国的语境中解释、探讨与发展该理论。全书约40万字。

导论 1

一、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重要性 1

二、我国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现状 7

三、本书的基本研究框架 8

四、本书的创新之处 10

五、本书相关的重要概念 13

第一章 从被害人学到被害人信条学 18

第一节 被害人定义 19

一、被害人的词源 20

二、被害人定义的聚讼 21

三、本书语境中的被害人 27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学的产生与发展 28

一、被害人学产生以前的被害人学说研究 31

二、犯罪被害人学的产生与发展 33

第三节 被害人学研究领域 49

一、被害人学的定义 49

二、被害人学的研究对象 50

第四节 德国被害人信条学的产生和发展 74

一、被害人信条学观点的提出 77

二、被害人信条学的蓬勃发展期 78

三、被害人信条学发展的成熟期 89

第二章 被害人信条学概述 93

第一节 被害人信条学的定义 93

一、被害人信条学命名的由来 93

二、被害人信条学的定义——阿梅隆、许内曼、京特勒、R.哈赛默的观点 96

第二节 被害人信条学的定位 105

第三节 被害人信条学的运用范围 113

一、总则抑或分则之争 113

二、分则具体犯罪类型的运用 117

第四节 被害人信条学与相关刑法科学的界限 122

一、被害人信条学与被害人学的关系 122

二、被害人信条学与刑法信条学的关系 123

三、被害人信条学与刑事政策的关系 125

第五节 被害人信条学的功能 128

一、桥梁功能 129

二、保护功能 132

三、限制功能 152

四、刑法知识论的丰富 162

本章小结 163

第三章 辅助性原则——被害人信条学的宪法上位原则 166

第一节 辅助性原则——被害人信条学的源头 167

一、辅助性原则的历史来源 167

二、现代意义的辅助性原则的含义 170

第二节 刑法辅助性原则 174

一、早期的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判决 174

二、罗克辛关于辅助性原则的论述 176

三、辅助性原则与刑法谦抑原则 178

第三节 被害人信条学与刑法辅助性原则 184

一、罗克辛的观点 185

二、希伦坎普的观点 186

三、京特勒的观点 188

四、许内曼对批判的回应 189

本章小结 194

第四章 最后手段原则——被害人信条学的直接刑法根据 197

第一节 最后手段原则的确立 197

第二节 最后手段原则的具体含义 198

第三节 从最后手段原则看刑法与行政法、民法措施的关系 201

一、刑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202

二、刑法和民法的关系 203

第四节 被害人信条学与最后手段原则 205

第五节 关于被害人信条学是否具有实质规范依据问题 210

本章小结 214

第五章 被害人的保护可能性和需保护性——被害人信条学的核心原则 216

第一节 R.哈赛默被害人信条学研究概述 217

一、总体结构 218

二、第一部分内容简介 219

三、第二部分内容简介 220

四、第三部分内容简介 222

第二节 被害人信条学的核心原则——被害人保护可能性和需保护性 223

一、被害人的保护可能性 224

二、被害人的需保护性 236

三、被害人的值得保护性 258

第三节 对R.哈赛默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质疑 267

一、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批判 267

二、对第二部分内容的批判 270

三、对第三部分内容的批判 271

本章小结 275

第六章 被害人自我负责原则——被害人信条学的姊妹原则 278

第一节 自我负责原则 279

第二节 被害人自我负责的具体条件 284

第三节 许内曼对自我负责原则的评价——兼与被害人信条学比较 289

一、僵化的自我负责原则 289

二、弹性的被害人信条学原则 293

本章小结 297

第七章 被害人信条学的思辨——希伦坎普对被害人信条学的质疑 298

第一节 被害人信条学是对被害人自由空间的侵占 300

第二节 对被害人信条学解释方法的正确性的质疑 304

第三节 被害人信条学将导致刑事政策上的不可接受结论 309

第四节 被害人责任的运用范围:应限制于刑事量刑 317

本章小结 320

第八章 被害人信条学的具体检验领域——以诈骗犯罪为研究视角 321

第一节 德国刑法第263条诈骗罪概述 321

一、诈骗罪的定义 321

二、诈骗罪的六个重要特征 323

三、被害人信条学对诈骗罪研究的检验 334

第二节 被害人信条学关于欺骗行为构成要件的讨论 335

第三节 被害人信条学关于认识错误构成要件的讨论 339

一、确信的程度与认识错误 340

二、阿梅隆的认识错误理论 345

三、被害人信条学学者R.哈赛默的观点 356

四、被害人信条学学者赫茨伯格的观点 368

五、库恩的信息落差理论 373

六、弗里斯的认识错误要件功能理论 374

第四节 被害人信条学在欺骗和认识错误之间的因果关系领域的讨论 379

第五节 被害人信条学在认识错误和处分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领域的讨论 387

第六节 被害人信条学对财产损失构成要件的讨论 389

第七节 被害人信条学与刑法总则中的客观归责理论 391

本章小结 396

第九章 在中国语境中对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思考 399

第一节 中国被害人学的研究状况 400

一、被害人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400

二、被害人学实证性研究的发展 402

三、被害人学教学的发展 403

第二节 中国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现状 404

一、我国台湾地区被害人信条学研究 404

二、我国大陆地区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现状 413

第三节 对德国被害人信条学理论的反思 417

一、对于来自周漾沂批判的分析 418

二、关于张明楷教授对被害人信条学认识错误理论的批判 423

三、德国被害人信条学的问题与完善 427

第四节 被害人信条学理论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契合 433

一、被害人信条学与刑事一体化思想 434

二、被害人信条学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442

三、被害人信条学与刑法的轻刑化 446

四、被害人信条学与酌定量刑情节 449

结束语 455

外文译名对照 457

主要参考文献 460

附录:德国警察官方统计数据——2005—2010年被害人被害数值统计表及被害人被害率统计表 478

后记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