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平传述与学术遡原 1
第一节 生平传述 1
第二节 学术思想遡原 20
第二章 明末清初之学风 38
第一节 时代背景 38
一、政治腐化,民生凋敝 38
二、制科帖括之流弊 40
三、阳明末学之式微 44
四、道问学思想之发展 48
第二节梨洲学术思想之时代性 54
一、经世致用 55
二、笃实践履 56
三、重气节尚廉耻 57
四、考证学之兴起 59
五、新知识之汲取 60
六、闢佛风气之赓续 61
七、批评精神之转化 61
八、民族意识之觉醒 62
九、民权思想之启发 64
十、读书著书讲学之倡导 65
十一、史学论著之蠭出 66
第三章 黄梨洲之史学 71
第一节 历史哲学 73
一、历史哲学与历史纂述 73
二、梨洲之历史哲学述证 74
1.经世论 74
2.资鉴论 76
3.天人论 79
4.民本论 83
5.地理论 85
6.演化论 87
7.伟人论 92
8.文学论 93
9.「唯心」论 94
10.社会论 95
11.道统论 97
12.循环论 99
第二节 研史之目的及特色 100
一、研史之目的 100
1.表章人物 101
2.徵存文献 102
3.匡救时弊 104
4.缅怀故国 105
5.?勉来者 107
6.用资鉴戒 108
7.成一家之言 109
二、治史之特色 111
1.理学为体、史学为用 111
2.以碑传为史传 112
3.详近切实 113
4.因时制宜 115
5.重组织详条例 116
6.不以成败论史 117
第三节 史学方法综述 119
一、史料之蒐集与梳理 119
甲博访史料 119
1.亲见亲闻 120
2.得诸传闻 120
乙梳理史料 121
(一)明辨 121
1.徵实 121
2.祛妄 122
(二)慎取 124
1.参之原始资料以断史疑 124
2.参之诗文以补史阙 125
3.参之野史以订史讹 126
4.参之图象表志以佐史文 127
5.参之地理历法以证史实 129
6.参之县志族谱以正史谬 129
二、属辞比事之原则与方法 131
甲、文采:1.风韻2.明洁3.圆神4.雅驯5.立诚6.兼道 131
乙、比事 137
丙、解释:1.遡原2.推因3.察变4.究委 138
丁、客观:1.直书2.自注3.考异4.阙疑5.论赞 141
三、史书体例与学案作法 147
甲、史书体例:1.列传2.合传3.附书4.寄传5.别录 147
乙、学案作法:1.鸟瞰式2.纂要式 155
四、历史批评之法 155
甲 批评史事 155
乙 批评史书 157
第四节 明史、明史稿、与梨洲史学 163
第四章 梨洲史学之流风遗韻 176
第一节 开清代浙东史学之蚕丛 177
一、万季野(附万贞一、万充宗、万公择) 178
二、邵念鲁 183
三、全谢山 186
四、邵二云 191
五、章实斋 194
六、黄薇香 201
七、黄玄同 204
八、章太炎 208
第二节 树中国学术思想史之规模 214
第三节 拓乾嘉考证学之风气 224
第四节 发清季民族革命之契机 230
第五节 张现代新史学之纲目 235
第六节 为三民主义思想之远源 237
馀论 241
附录 248
著述考辨 248
参考书目举隅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