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上编 3
第一章 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3
第一节 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文学 4
第二节 别尔嘉耶夫研究在中国 53
第二章 巴赫金与中国当代文艺批评 86
第一节 巴赫金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 86
第二节 巴赫金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实践 108
第三节 巴赫金与中国当代文化研究 136
第三章 艾亨鲍姆的“形式论”诗学及其哲学基础 172
第一节 艾亨鲍姆的“形式论”诗学 172
第二节 艾亨鲍姆“形式论”诗学的哲学基础 202
第四章 洛特曼符号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研究 225
第一节 洛特曼符号学思想的本国理论资源 225
第二节 洛特曼的符号学思想 241
第三节 洛特曼的文本理论 254
第四节 洛特曼符号学研究在中国 273
下编 291
第五章 俄苏文学传播中的中国现代期刊 291
第一节 《新青年》与俄苏文化译介 291
第二节 《小说月报》与俄苏文学翻译 302
第三节 鲁迅系刊物与俄苏文学的翻译 315
第四节 “创造”、“太阳”与“新月”的三种态度 328
第五节 “左联”十年论争与俄苏文学文论传播中的期刊 341
第六章 俄苏文学传播中的中国译介专刊 374
第一节 1940年代的俄苏文学译介专刊 374
第二节 “文革”期间的内部译介专刊 381
第三节 热潮期的俄苏文学译介专刊 390
第四节 转折期的俄苏文学译介专刊 409
第五节 调整期的俄苏文学译介专刊 416
第七章 俄苏“红色经典”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428
第一节 俄苏“红色经典”的定位 428
第二节 精神契合:“新俄文学”进入中国 432
第三节 俄苏“红色经典”在1950—1970年代的中国 439
第四节 俄苏“红色经典”在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 450
第八章 中俄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中国翻译家 467
第一节 巴金 468
第二节 曹靖华 484
第三节 戈宝权 496
第四节 查良铮 506
第五节 高莽 518
第六节 草婴 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