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卷 建置 自然环境 96
第一章 建置 96
第一节 建置沿革 96
第二节 区域沿革 99
第三节 区划沿革 104
第四节 县城建置 109
第五节 乡镇场村建置 121
第二章 自然环境 139
第一节 地质 139
第二节 地貌 140
第三节 气候 140
第四节 水系 143
第五节 自然灾害 145
第六节 土壤 146
第七节 植物 147
第八节 动物 148
第九节 矿藏与能源 149
第二卷 民情 民俗 151
第一章 居民生活 151
第一节 收入 151
第二节 消费 152
第三节 居民服务 156
第四节 名吃美食 157
第二章 民俗 160
第一节 节日习俗 160
第二节 生活习俗 161
第三节 生产习俗 163
第四节 婚嫁习俗 164
第五节 丧葬习俗 164
第六节 方言 165
第七节 新语汇 169
第三章 民族 宗教 170
第一节 民族 170
第二节 宗教 170
第三卷 伏羲文化 174
第一章 伏羲文化研究 174
第一节 太昊伏羲氏及其传说 174
第二节 伏羲先天八卦 186
第三节 伏羲文化研究会 187
第四节 主要活动和研究成果 187
第二章 羲皇故都朝祖会 189
第一节 活动背景 189
第二节 组织与会区管理 190
第三节 民间祭祀 191
第四节 公祭 191
第三章 中华姓氏文化节 192
第一节 策划背景 192
第二节 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 193
第三节 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概况 197
第四章 太昊陵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仪式暨伏羲文化论坛 197
第一节 筹办背景 198
第二节 筹办过程 198
第三节 组织机构 199
第四节 开幕式及论坛成果 199
第五章 诏书 祭文 201
第一节 古代诏书祭文 201
第二节 现代祭文 209
第四卷 陈国 陈姓 212
第一章 陈国 212
第一节 陈国的建立 212
第二节 春秋前期的陈国 213
第三节 陈国的衰落 216
第四节 陈国的灭亡 218
第二章 陈姓 222
第一节 陈姓的确立 222
第二节 陈姓的播迁 223
第三节 陈胡公文化研究 224
第四节 陈胡公墓园建设 226
第五卷 龙湖 227
第一章 龙湖的形成 227
第一节 湖区古地貌 228
第二节 文献记载 232
第二章 龙湖生态资源 233
第一节 植物 233
第二节 水产 234
第三节 鸟类 234
第三章 龙湖开发 234
第一节 柳湖 235
第二节 弦歌湖 236
第三节 东湖 237
第四节 南坛湖 237
第五节 内湖 238
第四章 龙湖景观 238
第一节 古代景观 238
第二节 现代景观 242
第三节 古代咏湖诗词 244
第五章 龙湖管理 2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9
第二节 管理措施 250
第三节 龙湖水质 251
第六卷 基础设施 25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53
第一节 城区规划与改造 253
第二节 市政工程 255
第三节 城市绿化 258
第四节 公用事业 263
第五节 公共交通 267
第六节 工程建筑 268
第七节 房产开发管理 275
第二章 城区管理 277
第一节 市容市貌管理 277
第二节 环卫管理 278
第三节 城管宣传与执法 279
第三章 乡镇和农村建设 279
第一节 乡镇建设规划 279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2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 283
第四章 交通运输 284
第一节 公路建设 284
第二节 公路运输 286
第三节 公路运输管理 288
第四节 地方铁路 291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91
第五章 通信 292
第一节 邮政 292
第二节 电信 293
第三节 移动通信 296
第六章 电力 297
第一节 电力设施 297
第二节 用电管理 299
第三节 电网改造 301
第四节 电业管理 302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04
第七卷 改革开放 305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305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05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 307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 308
第四节 住房制度改革 309
第二章 政治体制改革 309
第一节 党政机构改革 309
第二节 事业单位改革 313
第三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315
第四节 民主法制建设 315
第三章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316
第一节 养老保险改革 316
第二节 失业保险改革 316
第三节 医疗保险改革 317
第四节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317
第五节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318
第四章 文教卫体制改革 318
第一节 文化体制改革 318
第二节 教育体制改革 319
第三节 卫生体制改革 320
第五章 招商引资与投资优惠政策 321
第一节 招商引资 321
第二节 投资优惠政策 322
第八卷 共产党 325
第一章 党员代表大会 325
第一节 第六次至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 325
第二节 组织机构 327
第二章 纪检 监察 政法 328
第一节 纪律检查 328
第二节 执法监察 331
第三节 政法工作 333
第三章 组织建设 335
第一节 思想教育活动 335
第二节 组织工作 337
第三节 老干部工作 339
第四节 县直机关党务 343
第五节 编制管理 343
第四章 宣传 346
第一节 宣传工作 346
第二节 党校教育 348
第三节 报纸 网络 349
第五章 统战 信访 政策研究 351
第一节 统一战线 351
第二节 信访工作 352
第三节 政策研究 354
第六章 保密 机要 354
第一节 保密工作 354
第二节 机要工作 356
第九卷 人民代表大会 357
第一章 人大代表及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57
第一节 代表选举和构成 357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58
第二章 县人大组织机构 361
第一节 人大常委会 361
第二节 人大基层组织 363
第三章 履行职权 365
第一节 决定重大事项 365
第二节 调查视察和执法检查 366
第三节 民主评议 367
第十卷 人民政府 369
第一章 政府组成 369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369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 370
第二章 施政方式 371
第一节 会议制度 371
第二节 县长负责制与分工协作制度 373
第三节 目标管理 373
第四节 依法行政 374
第五节 信息化管理 374
第六节 经济发展服务 374
第七节 农村扶贫开发 375
第八节 安全生产管理 378
第三章 施政纪要 379
第一节 第八届人民政府 379
第二节 第九届人民政府 379
第三节 第十届人民政府 380
第四节 第十一届人民政府 381
第五节 第十二届人民政府 382
第六节 第十三届人民政府 382
第十一卷 人民政协 385
第一章 政协委员 385
第一节 政协委员产生 385
第二节 政协委员构成 385
第二章 政协会议 386
第一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议 386
第二节 政协全体委员会议 387
第三章 履行职能 389
第一节 政治协商 389
第二节 民主监督 389
第三节 参政议政 390
第十二卷 社会团体 393
第一章 总工会 393
第一节 会员代表大会 39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394
第二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 395
第一节 团员代表大会 395
第二节 共青团工作 395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397
第一节 妇女代表大会 397
第二节 妇女组织建设 398
第三节 主要活动 398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 401
第一节 机构 401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02
第五章 残疾人联合会 403
第一节 残疾人代表大会 40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03
第六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04
第一节 协会 404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04
第七章 科学技术协会 40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06
第二节 科普工作 406
第三节 主要活动和学术成果 407
第八章 归侨侨眷联合会 408
第一节 代表大会 40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08
第九章 老区建设促进会 409
第一节 机构建设 409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09
第十章 其他 410
第一节 红十字会 410
第二节 老年书画研究会 411
第十三卷 政法 武装 413
第一章 公安 413
第一节 刑事犯罪侦查 413
第二节 出入境管理 414
第三节 经济犯罪侦查 414
第四节 消防 414
第五节 110指挥中心 415
第六节 监所管理 416
第七节 公安法制 416
第八节 网络侦查与管理 417
第九节 治安管理 417
第十节 交通管理 418
第二章 检察 419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20
第二节 反贪污贿赂检察 421
第三节 反渎职侵权检察 421
第四节 监所检察与民事行政检察 421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与检察技术 422
第三章 审判 422
第一节 刑事审判 422
第二节 民事审判 424
第三节 经济审判 425
第四节 行政审判 425
第五节 执行 426
第六节 立案信访 427
第四章 司法 427
第一节 普法教育与人民调解 427
第二节 法律服务 429
第三节 两劳帮教 430
第四节 司法公证和司法鉴定 431
第五章 武装 432
第一节 军事组织 432
第二节 主要工作 432
第三节 人民防空 435
第十四卷 精神文明创建 437
第一章 文明单位创建 437
第一节 创“三优”活动 437
第二节 文明单位 文明社区创建 438
第三节 文明景区创建 438
第二章 四城联创 438
第一节 省级文明县城创建 439
第二节 省级卫生县城创建 439
第三节 省级园县林城创建 440
第四节 中国旅游强县创建 442
第三章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444
第一节 文明乡镇创建 444
第二节 “三下乡”活动和文化大院建设 445
第三节 文明卫生村户评选 445
第四节 文明单位结对帮扶 446
第四章 思想道德建设 446
第一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446
第二节 文明礼仪宣传 447
第三节 爱国主义和公德教育 447
第四节 道德模范评选 448
第十五卷 人事 劳动 民政 449
第一章 人事 449
第一节 干部调配录用 449
第二节 公务员管理 450
第三节 工资制度改革 452
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453
第五节 人才交流 454
第六节 培训教育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455
第七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456
第八节 离退休人员管理 456
第九节 机构 457
第二章 劳动与社会保障 458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58
第二节 养老保险 459
第三节 医疗保险 461
第四节 失业保险 463
第五节 劳动关系与工资 465
第六节 职工培训 467
第七节 劳动仲裁与安全监察 468
第八节 机构 470
第三章 民政 470
第一节 拥军优抚和安置 470
第二节 救灾 救济 475
第三节 社会福利 478
第四节 婚姻登记 481
第五节 殡葬改革 482
第六节 地名工作 484
第七节 区划调整 488
第八节 民间组织管理 491
第十六卷 国土资源管理 环境保护 人口与计划生育 493
第一章 土地管理 493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493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496
第三节 地政地籍管理 498
第四节 土地监察 499
第五节 管理机构 500
第二章 环境保护 501
第一节 环境质量 501
第二节 环境监测与管理 502
第三节 环境污染治理 503
第四节 宣传与执法 505
第三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505
第一节 人口 506
第二节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511
第三节 生育管理 513
第四节 避孕节育 518
第五节 计划生育协会 520
第六节 管理机构 520
第十七卷 财政 税务 金融 521
第一章 财政 521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521
第二节 财政收入 522
第三节 财政支出 524
第四节 预算决算 525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 526
第六节 国有资产 527
第七节 社会保障资金 530
第八节 部门专项资金 531
第九节 财政检查监督 532
第十节 公债国库券发行 533
第十一节 惠农政策 533
第二章 税务 536
第一节 税制改革 536
第二节 税种 税率 537
第三节 税源 542
第四节 税务征管 543
第五节 农税 545
第六节 国税 地税 549
第三章 金融 550
第一节 金融机构与网点 550
第二节 人民币发行 货币投放及回笼 551
第三节 行业管理 553
第四节 银行业务 555
第五节 银行金融机构 560
第六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 564
第七节 保险业 566
第十八卷 计划 统计 审计 571
第一章 计划 571
第一节 计划编制 571
第二节 计划执行 573
第三节 计划项目 574
第二章 统计 574
第一节 专业统计 575
第二节 普查 576
第三节 抽样调查 581
第四节 综合统计 591
第三章 审计 593
第一节 国家审计 593
第二节 内部审计 599
第三节 社会审计 600
第十九卷 工商 物价 质量监督 601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601
第一节 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 601
第二节 市场秩序管理 604
第三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605
第四节 商标注册与专用权保护 606
第五节 广告监督管理 606
第二章 物价 607
第一节 物价与价格体制改革 607
第二节 收费管理与监督 608
第三节 物价检查 609
第四节 价格成本监审与价格信息 610
第五节 价格评估认证(鉴定) 610
第三章 质量技术监督 611
第一节 质量监督与管理 612
第二节 计量管理与监督 613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614
第二十卷 农业 615
第一章 农业经济综述 615
第一节 农业结构调整 615
第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 617
第三节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619
第二章 种植业 620
第一节 粮食作物 620
第二节 经济作物 621
第三节 瓜菜 623
第四节 种植分区 627
第五节 作物种子 628
第六节 植保植检 630
第七节 农田管理 631
第三章 烟草 633
第一节 烟草生产 633
第二节 烟草税收 635
第四章 畜牧 636
第一节 畜禽养殖 636
第二节 饲草饲料 638
第三节 畜禽繁育与引进 639
第四节 疫病防治 640
第五节 畜禽产品加工 641
第六节 机构 642
第五章 林果业 642
第一节 植树造林绿化 642
第二节 果树生产与管理 643
第三节 林业资源保护 645
第四节 林业技术推广 646
第五节 古树名木 647
第六章 农业机械 649
第一节 农机安全监理与培训 649
第二节 农机经销补贴与服务 649
第三节 农机研制与推广 650
第七章 水利 652
第一节 水资源及分布 653
第二节 河道治理 654
第三节 安全饮水 654
第四节 农田水利 655
第五节 灌溉与涵闸 655
第六节 防汛抗旱 656
第八章 气象 656
第一节 气象设施 656
第二节 天气预报 657
第三节 气象服务 657
第四节 人工影响天气 658
第九章 农业名优特产 658
第一节 黄花菜 658
第二节 槐山羊 659
第三节 陈州驴 660
第四节 蒲菜 660
第二十一卷 工业 663
第一章 行业 663
第一节 纺织 663
第二节 机械 665
第三节 化工 665
第四节 塑料 667
第五节 建材 667
第六节 印刷 667
第七节 食品 667
第八节 皮革 669
第九节 服装 670
第十节 板材 670
第十一节 烟花爆竹生产 670
第十二节 小商品 671
第二章 工业园区 671
第一节 科学规划 671
第二节 基础设施 671
第三节 中小企业创业园 672
第四节 入驻企业 673
第五节 管理与服务 673
第三章 工业企业选介与管理机构 674
第一节 工业企业选介 674
第二节 管理机构 676
第二十二卷 商贸 677
第一章 商业 67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77
第二节 体制改革 678
第三节 商业经营与管理 678
第四节 商贸市场 681
第五节 食盐专营管理 683
第六节 烟草专卖管理 684
第七节 对外贸易 686
第二章 物资流通 687
第一节 机构设置和体制改革 687
第二节 物资经营 687
第三节 物资管理 688
第三章 供销合作 688
第一节 体制改革 689
第二节 农副产品经营 690
第三节 农资供应 691
第四节 生活资料供应 692
第五节 棉花生产经营 692
第四章 粮油贸易 694
第一节 体制改革 694
第二节 粮油购销 695
第三节 粮油储运 697
第四节 粮办企业选介 697
第五节 多种经营 700
第二十三卷 教育 体育 科技 701
第一章 教育 701
第一节 教育机构 701
第二节 基础教育 702
第三节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709
第四节 职业教育 713
第五节 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715
第六节 教育教学管理 716
第七节 危房改造和安全管理 719
第八节 教学研究 721
第九节 教师队伍 723
第十节 教育经费 726
第十一节 社会力量办学 731
第十二节 勤工俭学 732
第十三节 学校选介 733
第二章 体育 73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38
第二节 群众体育 738
第三节 竞技体育 741
第四节 武术活动 741
第五节 体育设施 742
第三章 科学技术 743
第一节 体制改革 743
第二节 科技成果 746
第三节 专利发明 748
第四节 科技兴县 752
第二十四卷 文化 757
第一章 文化艺术 757
第一节 群众文化 757
第二节 戏剧 电影 759
第三节 文化设施 760
第四节 文化市场与新闻出版 761
第五节 图书 音像 网吧 762
第二章 文艺创作 763
第一节 文学 763
第二节 书法 美术 765
第三节 摄影 770
第四节 歌曲 771
第三章 档案 史志 775
第一节 档案 775
第二节 史志 776
第三节 党史研究 782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78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783
第二节 广播电台 783
第三节 淮阳电视台 784
第四节 有线电视 785
第二十五卷 文物 旅游 787
第一章 文物保护单位 787
第一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87
第二节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91
第三节 周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94
第四节 淮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97
第五节 一般文物单位 803
第二章 文物保护 805
第一节 保护措施 805
第二节 馆藏文物选介 805
第三章 旅游 811
第一节 旅游管理 811
第二节 旅游规划和景点开发 812
第三节 旅游环境 813
第四节 旅游宣传推介 814
第五节 旅游线路和旅游服务 815
第六节 龙湖赏荷旅游活动 817
第二十六卷 卫生 819
第一章 卫生 819
第一节 医疗机构 819
第二节 医疗队伍及水平 820
第三节 医疗专业及设备 821
第四节 医政管理 822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823
第六节 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 825
第七节 传染病防治 826
第八节 妇幼保健 829
第九节 重点医疗单位选介 833
第二章 食品药品监督与管理 836
第一节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836
第二节 公共卫生监督管理 838
第三节 药品监督与检查 838
第二十七卷 人物 841
第一章 人物传记 841
第二章 人物简介 846
第一节 历任县委书记 846
第二节 历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848
第三节 历任县长 849
第四节 历任县政协主席 850
第五节 社科界人物 851
第六节 文化艺术界人物 857
第七节 在外党政军干部 864
第八节 先进人物 877
第九节 民间艺人 880
第三章 人物表 881
第二十八卷 乡镇场简介 935
城关回族镇 935
新站镇 936
窦门乡 938
朱集乡 940
鲁台镇 942
冯塘乡 943
刘振屯乡 944
王店乡 947
大连乡 950
葛店乡 953
黄集乡 954
四通镇 955
临蔡镇 957
安岭镇 958
白楼乡 960
齐老乡 961
曹河乡 963
郑集乡 965
许湾乡 966
原种场 968
农场 969
附 录 971
一、历史文论 971
谈淮阳平粮台纺轮“易卦”符号 971
宛丘、陈、宛丘城、陈城关系考 972
唐李府君墓志略考 975
《陈州志》和《续修陈州志》重现记 977
宛丘居士张耒及其《宛丘集》 979
淮阳溯源 981
陈国辖域考 983
二、史海钩沉 987
陈国的青铜器 987
书画家补遗 990
淮阳成语典故 992
三、重要文献 1016
四、修志文献 1018
五、供稿单位及主要撰稿人员名单 1024
六、1991年版《淮阳县志》勘误 1026
索 引 1027
编纂始末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