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术研究的敬重感与教科书哲学对存在的遮蔽 1
第一节 学术研究的敬重感 1
第二节 教科书哲学对德育学的影响 8
第二章 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是德育追求的生存方式 26
第一节 把握社会现实与德育理论研究 26
第二节 马克思总体性思维的维度及德育意义 41
第三节 马克思资本现代性叙述与德育的历史方位意识 58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德育说理思考 78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中国德育问题与理论自觉 84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中国德育问题 84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向度的德育理论自觉 98
第三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教育的澄明之境 112
第四章 马克思的历史过程思想与德育中的成人观 128
第一节 历史上不同的成人观 12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该观念 133
第三节 自发的成人历史过程中的自觉的成人活动 137
第四节 感觉与成人活动 147
第五章 物化与异化批判理论与当代德育反思 154
第一节 卢卡奇物化批判理论与当代德育反思 154
第二节 教育中的拥有、显现与仿真 169
第六章 劳动创造人之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存在论意义 182
第一节 关于劳动创造人的思想是一种假说 183
第二节 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的异同 186
第三节 劳动创造人的理论意义 191
第四节 德育使人向普遍性提升 196
第七章 自然限制的不断退却与个性教育 208
第一节 自然限制的不断退却与人的发展 209
第二节 人格扩张、主体膨胀与个性发展 219
第三节 德育成人的方向性 226
第八章 全面发展教育价值与完整的人教育追求 231
第一节 价值与德育价值链 231
第二节 教育的价值、认识、实践三重关系 236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标的历史回顾 241
第四节 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对德育的启示与指向 245
第九章 三大存在形式与个性教育 259
第一节 三大存在的发展与德育真善美的追求 259
第二节 个性与个别性的区别 269
第十章 拯救式德育与教育乌托邦 286
第一节 拯救式德育写作模式 286
第二节 教育中的乌托邦情结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