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理论篇 2
第1章 软件测试概述 2
1.1 软件测试发展历史 2
1.2 历史教训 5
1.2.1 1962年,“水手1号”火箭爆炸 5
1.2.2 1978年,哈特福德体育场倒塌 5
1.2.3 “5·19”南方六省断网事件 6
1.2.4 2003年,美加停电事故 6
1.3 软件测试定义 7
1.4 软件测试分类 8
1.4.1 黑盒、白盒、灰盒测试的区别 9
1.4.2 动态与静态测试的区别 10
1.4.3 手工与自动化测试的区别 11
1.5 软件测试阶段 11
1.5.1 软件测试阶段划分 12
1.5.2 回归测试 12
1.6 小结 14
第2章 系统生命周期中的测试策略 15
2.1 测试级别 15
2.1.1 组件测试 15
2.1.2 集成测试 16
2.1.3 系统测试 17
2.1.4 验收测试 18
2.2 测试在质量体系中的位置 18
2.2.1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18
2.2.2 基于过程中的质量 20
2.3 软件测试模型 23
2.3.1 瀑布模型 23
2.3.2 V模型 25
2.3.3 W模型 26
2.3.4 H模型 27
2.3.5 X模型 28
2.4 系统生命周期中的测试策略 30
2.4.1 开发阶段的测试策略 31
2.4.2 产品阶段的测试策略 31
2.5 小结 33
第3章 软件测试组织 34
3.1 测试部在企业的位置 34
3.2 项目团队模型 35
3.3 测试组织的演变 37
3.4 测试工程师晋升通道 38
3.5 测试工程师职业发展 39
3.6 小结 40
第二部分 设计篇 42
第4章 软件测试过程 42
4.1 测试过程模型 42
4.2 计划与控制 43
4.2.1 关键过程域 43
4.2.2 阶段度量指标 58
4.2.3 能力评价 59
4.3 分析与设计 59
4.3.1 关键过程域 60
4.3.2 阶段度量指标 63
4.3.3 能力评价 64
4.4 实现与执行 64
4.4.1 关键过程域 64
4.4.2 阶段度量指标 66
4.4.3 能力评价 66
4.5 评估与报告 66
4.5.1 关键过程域 66
4.5.2 阶段度量指标 70
4.5.3 能力评价 70
4.6 结束活动 70
4.6.1 关键过程域 70
4.6.2 阶段度量目标 71
4.6.3 能力评价 71
4.7 小结 71
第5章 软件质量模型 72
5.1 软件质量框架 72
5.1.1 质量途径 72
5.1.2 产品质量和生存周期 73
5.2 外部和内部质量模型 74
5.2.1 功能性(Functionality) 75
5.2.2 可靠性(Reliability) 76
5.2.3 易用性(Usability) 78
5.2.4 效率(Efficiency) 79
5.2.5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80
5.2.6 可移植性(Portability) 81
5.3 使用质量的质量模型 83
5.4 小结 84
第6章 测试需求分析过程 85
6.1 测试需求分析相关概念 85
6.2 需求的特性 88
6.3 原始需求收集及整理 90
6.4 需求继承性分析 92
6.5 确定测试原始需求 100
6.6 测试需求分析 101
6.6.1 测试规格分析准备 101
6.6.2 测试类型分析 103
6.6.3 功能交互分析 104
6.7 生成最终产品规格 104
6.8 需求跟踪矩阵 105
6.9 小结 109
第7章 测试设计 110
7.1 MFQ测试设计模型概述 110
7.2 建模 111
7.2.1 建模的维度 111
7.2.2 PRDCS建模方法 114
7.3 设计用例覆盖模型 118
7.3.1 M(Mode) 118
7.3.2 F(Function) 119
7.3.3 Q(Quality) 119
7.4 确定测试数据 120
7.4.1 M(Mode) 120
7.4.2 F(Function) 120
7.4.3 Q(Quality) 120
7.5 非正式测试 121
7.6 小结 121
第8章 测试用例设计及管理 122
8.1 测试用例概述 122
8.1.1 写测试用例的优势 122
8.1.2 测试用例项 123
8.2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26
8.2.1 等价类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26
8.2.2 边界值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32
8.2.3 场景法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34
8.2.4 因果图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41
8.2.5 判定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44
8.2.6 正交试验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48
8.2.7 状态迁移图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52
8.2.8 输入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55
8.2.9 输出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55
8.2.10 异常分析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55
8.2.11 错误猜测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55
8.3 测试用例评审 156
8.4 测试用例变更 158
8.5 小结 159
第9章 缺陷管理与分析 160
9.1 缺陷报告的发展 160
9.1.1 Bug的由来 161
9.1.2 一份简单的缺陷报告 161
9.1.3 一份好的缺陷报告 161
9.2 相关术语 163
9.3 缺陷管理 163
9.3.1 缺陷的严重等级 163
9.3.2 缺陷的管理流程 164
9.3.3 缺陷的生命周期 166
9.3.4 缺陷的状态转变 167
9.4 缺陷特性 169
9.4.1 缺陷雪崩效应 169
9.4.2 缺陷成本放大效应 170
9.4.3 缺陷集群效应 170
9.4.4 缺陷的收敛性 170
9.5 缺陷修复成本 171
9.5.1 缺陷修复成本与研发阶段的关系 172
9.5.2 缺陷修复成本 173
9.6 缺陷分析方法 174
9.6.1 根本原因缺陷分析法 174
9.6.2 四象限缺陷分析法 177
9.6.3 ODC缺陷分析法 180
9.6.4 Rayleigh缺陷分析法 184
9.6.5 Gompertz缺陷分析法 187
9.7 缺陷遏制能力 189
9.7.1 缺陷引入与移除矩阵 189
9.7.2 缺陷预防的特性 190
9.7.3 缺陷预防的过程 191
9.8 缺陷监控 197
9.8.1 缺陷收敛趋势 197
9.8.2 缺陷分布 197
9.8.3 无效缺陷 198
9.8.4 缺陷修复 199
9.9 缺陷度量 199
9.9.1 缺陷密度度量 199
9.9.2 客户角度 201
9.9.3 功能点 202
9.10 常用的缺陷管理系统 203
9.10.1 开源缺陷管理系统 204
9.10.2 商业化缺陷管理系统 206
9.11 小结 206
第10章 单元测试 208
10.1 单元测试介绍 208
10.1.1 单元测试定义 208
10.1.2 单元测试的重点 209
10.1.3 单元测试环境 212
10.1.4 单元测试策略 215
10.2 静态测试技术 217
10.2.1 代码走查 217
10.2.2 控制流分析 218
10.2.3 数据流分析 219
10.2.4 信息流分析 220
10.3 动态测试技术 222
10.3.1 语句覆盖 222
10.3.2 判定覆盖 223
10.3.3 条件覆盖 224
10.3.4 判定/条件覆盖 224
10.3.5 路径覆盖 225
10.3.6 基本路径覆盖 226
10.4 CppUnit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 231
10.5 小结 238
第三部分 技术篇 240
第11章 系统测试 240
11.1 系统测试概述 241
11.2 功能测试 241
11.3 易用性测试 243
11.4 可安装性测试 244
11.4.1 安装过程测试 244
11.4.2 不同环境下的安装 244
11.4.3 系统升级测试 245
11.4.4 安装的文件存放 245
11.4.5 卸载测试 246
11.5 异常测试 246
11.6 压力测试 248
11.7 GUI测试 249
11.8 兼容性测试 252
11.9 性能测试 252
11.10 安全性测试 252
11.11 配置测试 254
11.12 可靠性测试 254
11.13 健壮性测试 254
11.14 系统测试过程 255
11.15 小结 258
第12章 Web系统测试 259
12.1 功能测试 259
12.1.1 链接测试 259
12.1.2 表单测试 262
12.1.3 Cookies测试 263
12.1.4 设计语言测试 265
12.1.5 数据库测试 266
12.1.6 文件上传测试 267
12.2 性能测试 267
12.2.1 链接速度测试 267
12.2.2 负载测试 267
12.2.3 压力测试 268
12.3 GUI测试 268
12.3.1 格式验证 268
12.3.2 导航条测试 268
12.3.3 页面排版测试 269
12.3.4 拼写和语法测试 270
12.3.5 标签属性测试 271
12.3.6 页面源文件测试 271
12.3.7 Tab键测试 272
12.4 兼容性测试 272
12.5 安全性测试 272
12.5.1 Web漏洞扫描 273
12.5.2 服务器端信息测试 273
12.5.3 文件和目录测试 281
12.5.4 认证测试 286
12.5.5 会话管理测试 290
12.5.6 权限管理测试 292
12.5.7 文件上传下载测试 296
12.5.8 消息泄漏测试 298
12.5.9 输入数据测试 300
12.5.10 跨站脚本攻击测试 301
12.5.11 Web Service测试 303
12.6 小结 307
第13章 本地化与国际化测试 308
13.1 本地化与国际化测试概述 308
13.2 国际化测试 310
13.2.1 国际化测试常用术语 310
13.2.2 软件国际化要求 311
13.2.3 软件国际化测试方法 314
13.3 本地化测试 315
13.3.1 同步本地化工程模型 315
13.3.2 多语言测试 316
13.3.3 区域文化 317
13.3.4 数据格式 318
13.3.5 热键 320
13.4 小结 321
第14章 兼容性测试 322
14.1 兼容性测试概述 322
14.1.1 向上兼容 323
14.1.2 向下兼容 323
14.1.3 交叉兼容 323
14.2 硬件兼容 324
14.3 软件兼容 324
14.3.1 浏览器兼容 324
14.3.2 分辨率兼容 325
14.3.3 打印机兼容 325
14.4 数据库兼容 326
14.5 操作系统兼容 326
14.6 数据共享兼容 327
14.7 小结 327
第15章 易用性测试 328
15.1 易用性测试概述 328
15.1.1 易用性的定义 328
15.1.2 UI的七大特征 330
15.2 安装易用性测试 334
15.3 GUI易用性测试 338
15.3.1 GUI的组成部分 338
15.3.2 GUI测试内容 340
15.4 UI易用性测试 349
15.5 易用性测试的自动化实现 349
15.6 小结 352
第四部分 扩展篇 354
第16章 性能测试 354
16.1 性能测试概述 354
16.1.1 性能测试的概念 354
16.1.2 性能测试自动化 355
16.2 主流性能测试工具 356
16.3 性能测试常见术语 358
16.3.1 响应时间 358
16.3.2 并发用户数 358
16.3.3 吞吐量 359
16.3.4 吞吐率 360
16.3.5 点击率 360
16.3.6 资源使用率 361
16.3.7 性能计数器 361
16.3.8 思考时间 361
16.4 性能测试过程 362
16.5 性能测试实例 365
16.5.1 系统介绍 365
16.5.2 设计 365
16.5.3 构建 368
16.5.4 执行 375
16.5.5 分析、诊断和调节 375
16.5.6 测试结论 378
16.6 小结 378
第17章 自动化测试 379
17.1 自动化测试的概念 379
17.1.1 自动化测试目的和范围 380
17.1.2 自动化测试需要达到的程度 380
17.1.3 适合自动化测试的对象 381
17.2 自动化测试优点 382
17.3 自动化测试缺点 382
17.4 自动化测试普遍存在的问题 383
17.5 主流自动化测试工具 384
17.6 自动化测试框架 385
17.6.1 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发展 385
17.6.2 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开发 387
17.7 自动化测试过程 388
17.8 自动化测试实例 389
17.8.1 系统介绍 390
17.8.2 测试方案及计划 390
17.8.3 测试用例 392
17.8.4 脚本开发 394
17.8.5 执行测试 406
17.8.6 提交测试报告 406
17.9 小结 406
第18章 验收测试 407
18.1 验收测试的内容 407
18.1.1 制定验收测试的标准 407
18.1.2 复审配置项 408
18.1.3 执行验收测试 409
18.2 验收测试的策略 409
18.2.1 正式验收测试 409
18.2.2 非正式验收测试 410
18.2.3 Beta测试 410
18.3 验收测试的过程 411
18.4 实施验收测试 412
18.5 提交验收测试报告 413
18.6 小结 414
第19章 文档测试 415
19.1 文档的类型 415
19.2 文档测试的现状 418
19.3 文档测试的要点 418
19.4 文档测试的策略 420
19.5 小结 420
第20章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业规划 421
20.1 如何进入软件测试行业 421
20.2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责 422
20.3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心态 423
20.4 当前你的工作情况 424
20.5 未来你如何选择 425
20.5.1 性能测试 425
20.5.2 自动化测试 425
20.5.3 单元测试 426
20.5.4 云测试 426
20.6 如何提高自身技能 427
20.6.1 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 427
20.6.2 正规培训 428
20.6.3 自学 428
20.7 小结 429
参考文献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