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方法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利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300147871
  • 页数:786 页
图书介绍:法学方法论是归纳法律适用方法一般规律的学问。在古希腊语境下,方法有“通向正确的道路”之义,其哲学意义在于,方法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目的和手段是不可分割的,司法的目的是要实现法律的正义,而离开了方法,司法的目的就难以实现。法学方法论就是要在全面考察裁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法官已经采用的方法和可能采用的方法加以抽象总结和系统化,提炼出一套具有规律性且能为广大裁判者所掌握和运用的操作技艺,进而促进方法指引下裁判结论的可预期性。

第一编 导论 3

第一章 法学方法论概述 3

第一节 法学方法论的概念和特征 3

一、法学方法论的概念 3

二、法学方法论的特征 7

三、法学方法论的功能 17

四、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 24

第二节 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26

一、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26

二、法学方法论中所研究的方法的特点 30

第三节 法学方法论与法学的关系 32

一、法学方法论是法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二、法学方法论与法理学的关系 35

三、法学方法论与部门法学之间的关系 38

第四节 法学方法论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41

一、法学方法论与立法学 41

二、法学方法论与证据法学 43

三、法学方法论与法教义学 43

四、法学方法论与民法方法论 45

第五节 法学方法论的历史发展 47

第六节 法学方法论的体系 56

一、法学方法论的体系构建 56

二、法学方法论的体系构成 60

第二编 司法三段论 67

第二章 司法三段论的一般原理 67

第一节 司法三段论概述 69

一、司法三段论的概念和特征 69

二、司法三段论与逻辑推理 75

三、司法三段论与法律推理 77

第二节 司法三段论的功能 79

一、司法三段论的适用范围 79

二、司法三段论的功能 81

第三节 司法三段论的发展 87

第四节 司法三段论运用的基本要求 95

一、司法三段论运用的基本要求 95

二、司法三段论推理的反复运用 104

第五节 司法三段论与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 105

一、司法三段论的局限性 105

二、司法三段论与法律解释的综合运用 108

三、司法三段论与价值判断的综合运用 112

四、司法三段论与法律论证的综合运用 116

第三章 大前提——法律规范 119

第一节 司法三段论中的大前提 121

一、大前提的特征 121

二、大前提与法律渊源的比较 127

第二节 找法的基本路径 129

一、两大法系方法论的共同特点 129

二、找法的基本路径 132

第三节 法无规定时的找法方法 151

一、在法无规定情况下的找法与漏洞填补 151

二、在法无规定情况下的找法的步骤 153

第四节 大前提的规范效力等级 160

一、规范效力等级的概念及其在方法论上的意义 160

二、确立大前提的规范效力等级应遵循的原则 162

第四章 小前提——法律事实 170

第一节 概述 171

一、小前提的概念和特征 171

二、作为小前提的法律事实与依据证据规则证明的事实的区别 176

三、确定小前提的双重目的 180

第二节 确定小前提的步骤 182

一、法律事实的识别——将生活事实上升为法律事实 182

二、法律行为的识别 187

三、法律关系的识别 191

四、要件事实的识别 197

五、要件事实的整理 198

第三节 要件事实的整理 199

一、要件事实的整理的特征 199

二、要件事实的整理过程 203

第四节 事实要件与规范要件的互动 210

一、事实要件与规范要件的互动 210

二、事实要件和规范要件的反复验证和比对 213

第五章 连接——法律规范与法律事实的结合 216

第一节 连接是司法三段论的直接目的 217

一、连接的概念和特征 217

二、连接在司法三段论中的功能 226

第二节 连接的目的 231

一、连接旨在寻找最密切联系的规则 231

二、最密切联系规则的判断方法 235

第三节 连接的步骤 242

一、最密切联系规则的确定是逻辑推理和价值判断综合运用的结果 242

二、连接的具体步骤 246

第四节 连接过程中的目光往返流转 251

一、目光往返流转的概念 251

二、目光往返流转的必要性 253

三、目光往返流转的方式 257

第六章 连接的典型方法 264

第一节 法律关系分析方法 265

一、法律关系分析方法的概念 265

二、法律关系分析法的特点和功能 267

三、法律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270

第二节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 279

一、请求权基础分析法的概念 279

二、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的适用步骤 282

三、请求权基础分析法与法律关系分析法的比较 293

第三节 案例指导方法 294

一、指导性案例在方法论中的意义 295

二、指导性案例的效力 305

三、类似案件的判断方法 309

第七章 自由裁量及其限制 315

第一节 司法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和特征 316

一、司法自由裁量权的概念 316

二、司法自由裁量权理论的发展 321

三、司法自由裁量权与法学方法论 325

第二节 司法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原则 331

一、司法自由裁量权行使原则概述 331

二、司法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具体原则 334

第三节 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权的依据 338

一、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司法自由裁量 338

二、在存在法律漏洞情况下的自由裁量 344

第四节 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规范 347

一、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必要性 347

二、遵循法律关于自由裁量权的限制规定 350

三、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的方法 354

第三编 法律解释学 361

第八章 狭义法律解释方法 361

第一节 狭义法律解释方法概述 364

一、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的概念和特征 364

二、狭义法律解释方法的适用顺序 367

第二节 文义解释 372

一、文义解释的概念 372

二、文义解释的依据 376

三、文义解释的主要规则 380

第三节 体系解释 383

一、体系解释的概念和特征 383

二、体系解释的步骤 387

三、体系解释的规则 393

第四节 当然解释 398

一、当然解释的概念 398

二、当然解释的方法 401

三、当然解释的性质 403

四、当然解释的规则 404

第五节 反面解释 405

一、反面解释的概念 405

二、反面解释的适用条件 408

三、反面解释的适用步骤 411

四、反面解释适用的规则 412

第六节 目的解释 414

一、目的解释的概念和特征 414

二、目的解释方法的运用 418

三、目的解释应当遵守的原则 422

第七节 限缩解释和扩张解释 425

一、限缩解释 425

二、扩张解释 428

三、限缩解释和扩张解释的规则 431

第八节 历史解释 433

一、历史解释的概念和特征 433

二、历史解释需要考虑的因素 436

三、历史解释方法应当遵循的规则 439

第九节 社会学解释 440

一、社会学解释的概念和特征 440

二、社会学解释方法的适用步骤 445

三、社会学解释的规则 453

第十节 合宪性解释 456

一、合宪性解释的概念和特征 456

二、合宪性解释的适用步骤 460

三、合宪性解释的规则 464

第九章 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条款的具体化 466

第一节 不确定概念的具体化 467

一、不确定概念的定义和特点 467

二、不确定概念的具体化 469

第二节 一般条款的具体化 473

一、一般条款的概念和特征 473

二、一般条款的具体化 475

第三节 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条款的类型化 476

第十章 法律漏洞的填补 481

第一节 法律漏洞填补概述 483

一、法律漏洞的概念及其认定 483

二、法律漏洞填补的概念和特征 494

三、法律漏洞填补的具体规则 496

第二节 类推适用 499

一、类推适用的概念和特征 499

二、类推的分类 503

三、类推适用的步骤 504

四、类推适用的规则 509

第三节 目的性扩张和目的性限缩 510

一、目的性限缩和目的性扩张的概念和特征 510

二、目的性限缩和目的性扩张的类型 512

三、目的性限缩和目的性扩张的区别 513

四、目的性扩张和目的性限缩的适用步骤 515

五、目的性扩张和目的性限缩的适用规则 517

第四节 基于习惯法的漏洞填补 518

一、基于习惯法的漏洞填补的概念 518

二、填补法律漏洞的规则是习惯法而非习惯 523

三、习惯法填补法律漏洞的程序 525

四、依习惯解释的规则 529

第五节 基于比较法的漏洞填补 530

一、比较法方法的概念和特点 530

二、比较法解释方法的运用 534

三、依据比较法填补漏洞的规则 536

第六节 基于法律原则的漏洞填补 539

一、基于法律原则的漏洞填补概述 539

二、依据基本原则填补法律漏洞的步骤 543

三、依据基本原则填补法律漏洞的规则 549

第四编 价值判断与利益衡量 555

第十一章 价值判断 555

第一节 价值判断的概念和作用 556

一、价值判断的概念和特征 556

二、价值判断的功能 563

第二节 价值判断的理论发展 566

第三节 价值判断的具体运用 573

一、价值判断的具体运用 573

二、对价值判断的规范 581

第四节 价值体系及其冲突 582

一、价值体系的特点 582

二、价值体系构成 585

三、价值冲突及其协调 590

第五节 价值位阶与判断 592

一、价值位阶的概念和功能 592

二、民法中的价值位阶 594

三、价值位阶的判断 600

第六节 价值判断的适用步骤 601

第七节 对价值判断的规范 610

一、对价值判断进行规范的必要性 610

二、规范价值判断的规则 611

第十二章 利益衡量 622

第一节 利益衡量概述 623

一、利益衡量的概念和特征 623

二、价值判断与利益衡量的关系 629

三、利益衡量的功能及其局限性 631

第二节 利益衡量的方法 637

一、利益衡量的方法 637

二、利益的位阶 641

第三节 利益衡量的原则 651

一、利益衡量的原则 651

二、利益衡量所应考虑的因素 656

第四节 利益衡量的具体运用 660

一、法有规定的情况下的利益衡量 660

二、利益衡量在漏洞填补中的作用 664

第五编 法律论证与法律思维 669

第十三章 法律论证 669

第一节 法律论证的概念及功能 670

一、法律论证的概念和特征 670

二、法律论证与相关概念 678

第二节 法律论证的理论发展 684

一、法律论证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684

二、法律论证理论兴起与发展的原因 690

第三节 法律论证的功能 692

一、法律论证在裁判中的作用 692

二、法律论证在方法论中的作用 694

第四节 法律论证方法 700

一、法律论证方法概述 700

二、法律论证的基本方法 703

第五节 论证负担规则 713

一、论证负担规则的概念与特征 713

二、论证负担的具体规则 715

第六节 论证程度区分 718

一、论证程度上的区分 718

二、论证程度理论的具体运用 719

第七节 法律论证与证成 724

一、法律论证与证成的关系 724

二、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727

三、证成的判断 730

四、论证义务的排除 732

第十四章 法律思维 735

第一节 法律思维概述 736

一、法律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736

二、法律思维与简单的经验思维 743

第二节 法律思维的类型 746

一、概念思维 746

二、类型化思维 750

三、规范思维 754

四、体系化思维 756

五、逻辑思维 761

六、价值取向思维 763

第三节 法律思维在裁判活动中的运用 766

一、法律思维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的作用 766

二、法律思维在裁判活动中的运用方式 768

参考书目 773

后记 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