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郝选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40423099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该教材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教材和国家级精品课程配套教材。本次修订根据国内外运动生理学发展的趋势,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更新,主要内容包括肌肉活动、肌肉活动的能量代谢、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等。新教材反映了国内外运动生理学科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内容,有较好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继承了传统运动生理学及前一般运动生理学教材的核心内容,有较好的继承性。在结构上有所创新。

绪论 1

一、运动生理学概述 2

二、生命活动基本特征 6

三、机体内环境与稳态 6

四、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 7

五、反馈与前馈 8

第一章 肌肉活动 10

第一节 细胞生物电现象 11

一、刺激、反应与兴奋 11

二、细胞生物电活动 12

第二节 肌肉收缩原理 16

一、肌肉的微细结构 16

二、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 20

第三节 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 23

一、肌肉收缩的形式 23

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25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28

一、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28

二、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34

第五节 肌电图 39

一、肌电信号的引导和记录 39

二、肌电图的基本原理与正常肌电图 39

三、肌电信号的分析 40

四、肌电图的应用 40

第二章 能量代谢 43

第一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44

一、ATP与ATP稳态 44

二、ATP的生成过程 46

三、不同途径合成ATP的总量及效率 49

第二节 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 49

一、能量代谢测定原理与方法 49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51

三、基础代谢 53

第三节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54

一、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 54

二、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 58

三、与运动相关的能量代谢检测与评价 59

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61

第一节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一般功能 62

一、神经元 62

二、神经胶质细胞 64

第二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65

一、突触传递 66

二、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68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73

一、感觉概述 73

二、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功能 75

三、眼的视觉功能 79

四、耳的听觉功能 81

五、内耳的平衡觉功能 82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83

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83

二、中枢对姿势的调节 84

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86

第四章 内分泌调节 92

第一节 内分泌与激素 93

一、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其特征 93

二、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 97

三、内分泌功能轴 99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 100

一、下丘脑和垂体 101

二、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102

三、肾上腺 105

四、胰岛 107

五、性腺 109

第三节 运动与内分泌功能 110

一、重要内分泌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110

二、激素对运动时能量代谢的调控 113

三、激素对运动时水盐代谢的调控 114

第五章 免疫与运动 117

第一节 免疫学基础 118

一、免疫系统 118

二、免疫应答 122

第二节 运动与免疫 123

一、免疫功能对运动的反应 123

二、免疫功能对运动的适应 124

三、免疫功能的调理 127

第六章 血液与运动 132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133

一、血液的组成 133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136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137

一、血浆的功能 137

二、血细胞的功能 139

三、血型与输血 141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142

一、运动对血浆的影响 142

二、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143

三、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对血液组成的影响 145

第七章 呼吸与运动 147

第一节 肺通气 148

一、肺通气的动力学 148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定 150

三、肺通气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154

四、呼吸肌的训练 156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56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156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157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158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58

一、氧的运输 159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162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63

一、呼吸中枢 163

二、人体正常呼吸运动的调节 163

三、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 165

第八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167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68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168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171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172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74

五、心电图 176

第二节 血管生理 177

一、血管的功能特点及其内分泌功能 178

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179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182

四、微循环 183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84

一、神经调节 185

二、体液调节 187

三、自身调节 188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88

一、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189

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92

第九章 消化、吸收与排泄 195

第一节 消化与吸收 196

一、消化 196

二、吸收 200

第二节 排泄 202

一、肾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与血液循环 202

二、尿液的生成 204

三、肾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207

四、运动对肾功能的影响 208

第十章 身体素质 211

第一节 力量素质 212

一、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212

二、力量素质的测定 217

三、力量素质的训练 219

第二节 速度素质 223

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223

二、速度素质的测定 225

三、速度素质的训练 227

第三节 无氧耐力素质 228

一、无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228

二、无氧耐力素质的测定 229

三、无氧耐力素质的训练 230

第四节 有氧耐力素质 232

一、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 232

二、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235

三、有氧耐力素质的测定 236

四、有氧耐力的训练 236

第五节 平衡、灵敏、柔韧与协调素质 239

一、平衡 239

二、灵敏 242

三、柔韧 244

四、协调 248

第六节 身体素质训练的几种新方法 249

一、核心力量训练 250

二、振动训练 253

三、呼吸肌训练 255

四、低氧训练 257

第十一章 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 263

第一节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264

一、赛前状态 264

二、准备活动 265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状态 265

一、进入工作状态 266

二、稳定状态 267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 268

一、运动性疲劳的特点 268

二、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 269

三、运动性疲劳的检测指标 272

第四节 恢复过程 274

一、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 274

二、促进恢复过程的措施 276

第五节 脱训与尖峰状态训练 277

一、脱训 277

二、尖峰状态训练 278

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280

第一节 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 281

一、运动技能的分类 281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 282

第二节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285

一、泛化阶段 286

二、分化阶段 287

三、巩固与自动化阶段 287

第三节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289

一、运动技能的迁移 289

二、感觉反馈的影响 290

三、注意力的影响 292

第十三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 295

第一节 儿童少年与运动 296

一、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296

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297

三、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 302

第二节 女性与运动 305

一、女性的生理特点 305

二、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 308

第三节 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310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310

二、运动对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影响 313

三、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原则 313

第十四章 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 315

第一节 身体成分概述 316

一、体重与身体成分 316

二、身体成分与体重控制的意义 316

三、理想体重与身体成分 317

第二节 肥胖与体重控制 319

一、肥胖的危害及其形成机制 319

二、体重控制与运动减肥的生理学机制 323

第三节 运动处方 325

一、概述 326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330

三、运动处方实例 333

第十五章 环境与运动 336

第一节 冷热环境与运动 337

一、体温与调节 337

二、冷环境与运动 340

三、热环境与运动 342

第二节 水环境与运动 345

一、水环境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345

二、人体对水环境的适应 346

第三节 高原环境与运动 347

一、高原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347

二、人体对高原环境的反应与适应 348

第四节 大气环境与运动 350

一、大气环境 350

二、大气环境污染 351

三、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53

四、大气环境污染与运动 355

第五节 生物节律与运动 356

一、生物节律及其机制 357

二、生物节律与运动能力 359

三、运动员生物节律的调整 360

参考资料 362

中英文名词对照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