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巴别塔:中国文学语言学论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永雄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1315775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

自序 1

第一部分 导论第1章 关于“中国文学语言学” 2

第2章 通向巴别塔 10

第一节 语言的神话与神化 10

第二节 巴别塔的梦想与启示 14

第3章 本书的结构与思路 18

第二部分 能否言说第1章 “言”“意”“物”:文学语言学不能回避的哲学问题 23

第一节 “言”“意”“物”概念的辨析 24

第二节 从中国古代的“言意之辨”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30

第三节 从现代西方的意义理论看思维与现实的关系 35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工具性与本体性 40

第2章 “言”“象”“意”:中国古代的语言观 48

第一节 儒、道、释各家的代表观点 48

第二节 言意等级结构与逻辑方阵 53

第三部分 如何言说(上):美言与信言第1章 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文学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60

第一节 “诗言志”与“文以载道”:文学语言的表意性与抒情性 61

第二节 “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文学语言的局限性与超越性 63

第三节 “比兴”:文学语言的象征性与隐喻性 64

第四节 “隐秀”:文学语言的复义性与精警性 66

第五节 “美言不信”:文学语言的夸饰性与虚拟性 68

第2章 史与诗:中国叙事学的总体特点 71

第一节 中国叙事学的风貌 71

第二节 史与诗:孕育中的中国叙事学 73

第三节 “文”与“事”:中国叙事学的自觉 77

第3章 实用与艺术:中国文体流别论 83

第一节 文体:体裁、语体与风格 84

第二节 种类繁多的中国古代文体 85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体划分的标准:功能、题旨和情境 86

第四节 文学观念的自觉及文学文体的特点 88

第五节 近现代中国文学文体的定型和发展 90

第六节 当代文体新的分化和融合 92

第三部分 如何言说(下):言说不可言说者第1章 反常语:道家和禅宗对文学的启示 96

第一节 道可道,非常道 96

第二节 言说不可言说者 99

第2章 骈偶语:意义的摩荡与增殖 108

第一节 对称美:骈偶语的形式特征 108

第二节 辩证法:骈偶语的思维方式 111

第三节 互文性:骈偶语的表达效果 113

第3章 陌生化:文学语言的一个特质 116

第一节 “陌生化”概念的提出 116

第二节 诗语中的陌生化 118

第三节 叙事中的陌生化 124

第四节 作为文学语言本质的陌生化 126

第4章 比喻:从修辞手法到文学本质 129

第一节 修辞学与文学语言学 130

第二节 中国的概念:比兴 131

第三节 西方的概念:换喻(转喻)、提喻 133

第四节 中、西方都有的概念:博喻、曲喻(奇喻) 135

第五节 作为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学本质的比喻 137

第四部分 如何聆听第1章 文学语言与语言的文学性 143

第一节 文学语言学研究的两个对象:文学语言和语言的文学性 144

第二节 语言固有的魅力:复义性与象征性 145

第三节 文学语境下的语言 147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互文性 150

第2章 知音论 153

第一节 文学阐释的对象和目的 154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三种阐释模式 157

第三节 理想读者与文学语言的意义 163

第五部分 经典赏析第1章 “满纸荒唐言”:《红楼梦》的叙述语言 169

第一节 叙述者语言 170

第二节 叙述策略 178

第三节 杂语和互文 191

第2章 话里有机锋:《红楼梦》的人物语言 198

第一节 模仿与讲述 198

第二节 对话与独白 201

第三节 代人物作诗 209

第3章 叙述者:鲁迅小说的一种叙述方式 214

第一节 关于叙述者 214

第二节 《呐喊》《彷徨》中的全知观点 216

第三节 《呐喊》《彷徨》中的有限观点 219

第4章 思与诗:毛泽东的散文语言 224

第一节 毛泽东创造了一种文体 224

第二节 “毛式语言”的主要特征 226

第三节 “毛式语言”的形成 232

第5章 大与美:毛泽东的诗歌语言 236

第一节 背负青天朝下看:鸟瞰势 237

第二节 坐地日行八万里:时空观 240

第三节 会当水击三千里:动态美 242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