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哲学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德震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10105659
  • 页数:2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解读篇、与学者切磋篇、与媒体交流篇、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篇四部分,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和思想,集中论述了作者对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的解读,记录了近两三年来作者的所思所得,其中有对“人”之所以能够为“本”的哲学解读以及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论说“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的;有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社会劳动科学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等理论层面论说“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证明的;有诠释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上的深化的;有从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说“以人为本”在执政兴国和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运用的。

自序 1

一、解读篇 3

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解读 3

一、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说起 3

二、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度阐释 4

三、中国社会制度形成的历史逻辑决定于人民的选择,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 14

论“以人为本”的社会同“以物为本”的社会的本质区别 16

一、质疑、淡化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是有害的、不得人心的 16

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物为本”社会的理论 19

三、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人为本”社会的理论 21

四、“全球化”为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创造了新契机 27

五、理论只要能够说服人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30

论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 33

一、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 33

二、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是“标志性理念” 36

三、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战略指导思想 39

论建立生产者共同利益的联合体 44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描述 44

二、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说的“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涵义 45

三、实现“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 46

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引领作用 47

从构建和谐社会到建设和谐世界 53

一、从热议《当中国统治世界时》说起 53

二、一个国家的国际政策是其国内政策的延伸和继续 54

三、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新贡献 58

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时代意义与理论价值 64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 64

二、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思考的时代的和实践的课题 66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应运而生 70

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时代意义与理论价值 73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与“民”两个概念 83

一、“以民为本”与“以人为本”历史的、现实的区别 83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85

三、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与“民”两个概念 87

四、不要重蹈“谈人色变”的现代愚昧 91

“以物为本”为什么不是马克思的新世界观 94

一、从黄教授的“不理解”说起 94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新世界观的表述黄教授是否能理解 96

三、黄教授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持续质疑并不奇怪 97

四、继续将“红色教授”炮制的“哲学”当做“真经”是危险的 100

中国哲学转型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 101

一、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呼唤哲学的转型 101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呼唤哲学的转型 105

三、共产主义思想发展的新契机呼唤哲学的转型 106

四、实现哲学转型,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哲学的现实重要性 108

五、推进人的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 111

哲学的应然形象与品格 112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115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也是出版业战略发展的指导方针 121

二、与学者的切磋篇 127

“以人为本”与动力开发——2004年8月22日致张江明 127

逻辑不仅具有力量而且是一种美——2005年12月22日致郑必坚 128

理论上学术上的事情得要凭真理办事——2005年12月22日致冯玉珍 129

牢牢树立全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2006年12月29日致冯玉珍 130

传统哲学解释体系的弊病是主体性维度的缺失——2009年3月3日致陈晏清 132

哲学是奔腾不息流向智慧之海的一条长河——2009年3月3日致张世英 135

人们需要追寻美好境界的哲学——张世英先生《哲学之美》一文的读后感 137

从打着灯笼找人到找回“健康自我”——朱滢先生《文化与自我》读后感 140

追求人类世世代代向往的价值理想和心灵境界——2009年3月18日致唐沅 149

进行正常的学术争鸣——2009年3月18日致黄楠森 150

与黄楠森教授争鸣的12篇篇目——2009年4月3日致黄楠森 153

有勇气讲真话、实话、心里话——2009年9月2日致沈宝祥 155

高亮之著《爱的哲学》一书读评 157

回忆我同汪子嵩先生的交往与友谊 159

三、与媒体人的交流篇 165

与黄楠森商榷一文的写作意图——2004年5月24日致李乔、伍义林 165

《“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证明》一文的针对性——2004年5月27日致李景瑞 166

《对两个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一文的写作背景——2004年8月8日致季桂保 168

对黄楠森一篇文章的三点不同意见——2004年10月14日致王晨 169

《劳动异化论是唯心史观吗》写作的针对性——2004年12月28日致白占群 172

征求对《人的哲学论纲》稿本的意见——2005年4月28日致黄书元 173

“谈人色变”的现代愚昧终于不能长久——2006年6月1日致周凡 174

我研究人的哲学的心路历程——2006年11月28日致周凡 177

《保护物权就是保护全体公民权益的物质基础》的写作意图——2007年3月23日致段若非 178

致程中原的一封公开信的写作背景——2007年9月11日致杜导正 180

对毛泽东凸显主体性思想的论说——2007年9月22日致段若非 182

在抗震救灾中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新感悟——2008年6月14日致段若非 184

《共产主义世界观与普世价值观》的写作意图——2008年6月19日致王君琦 186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的价值理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008年6月28日一封未发出的信 188

《知情权和表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现实意义——2008年8月8日致周为民 190

《党的执政地位与思维方式的变革》一文的现实意义——2008年10月22日致段若非 191

《论“物我一体”哲学》的写作意图——2009年2月11日致周凡 192

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哲学的缘起和心路历程——2009年3月3日致聂震宁 194

写文章不搞无病呻吟 无的放矢——2009年3月3日致方鸣 196

四、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篇 199

在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24日座谈会上的发言 199

关于人民出版社社史的哲学思考 203

谈谈人民出版社的优良传统 208

在人民出版社创建9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216

为本书的出版致黄书元等同志的一封信 219

跋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