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 1
巴金的祖籍家世 1
巴金慧园 8
郭沫若和他在抗战时期的六出历史剧 10
文坛耋将沙汀、艾芜的奇缘 15
艾芜与陆万美半个世纪的友谊 18
诗人、文学翻译家邓均吾 23
作家马识途笔耕不辍 27
马识途的书斋 29
王火和他的《战争和人》 31
奇人王火和他的传世巨著《战争和人》 34
流沙河的对联书法情结 48
大漠诗人杨牧 50
“四大名旦”在四川 52
抗战初期的上海影人剧团 61
剧作家抗战初期登台演戏拾趣 64
从黄浦军人到电影事业家——郑用之从影记 66
电影事业家夏云瑚 72
刘雪庵与他创作的抗战歌曲 77
赵慧深的两个“第一” 81
影剧视“三栖”的陈戈 86
“忘不了我是个中国人”——记50年代台湾影剧皇后张茜茜 90
张茜茜从影从剧录 92
影人诗人邓禹平与《高山青》 97
首部电视连续剧《红岩》拍摄拾零 100
四川戏曲文学的关汉卿——黄吉安 102
戏圣康子林 104
川剧的梅兰芳——阳友鹤 107
阳友鹤弟子水袖的功力 113
承先启后的京剧艺术大师陈彦衡 114
魔术大王傅润华 120
我国近代报业的全才胡政之 123
报人·商人·革命人王达非 127
我国新闻学的前驱郭步陶 132
张秀熟的风采 136
一位蜀中史家的轶事 138
一对知识老人半个世纪的牡丹情结 141
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韩怡民 144
在天府之国的台胞曾祥发 148
福州鼓山与朱德、郭沫若、罗瑞卿之诗作墨宝 152
成都孙中山铜像 155
沈从文与湘西风情 156
成都武侯祠——三国文化的明珠 158
武侯祠名联与赵藩 161
访阆中张飞遗迹 163
文君井 166
四川的客家人 167
洛带古镇与客家文化 172
川西客家庄园曾家寨与铭贤学院 174
金堂土桥镇的清代古建筑艺术 179
戏台类型古今谈 181
四川碑林 190
春来话鸽 192
论四川方志人物志的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 193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与抗战大后方戏剧 205
抗日战争中在四川病逝和遇难的剧人影人 211
清末民初成都城市文化与川剧 221
从《红梅赠君家》谈沙梅的川剧改革——就教于沙梅教授 229
看话剧《最后一幕》 234
冰山雪莲巴蜀开——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工团歌舞演出 237
天府舞坛新花开 240
归来吧,海外孤雁——看歌剧《印度洋边漂泊人》 242
“咽音”之花蓉城开——记“咽音声乐训练班” 244
培养“音乐的耳朵” 248
巴金文学院——四川培养文学新人的摇篮 250
“熟悉的”与“不熟悉的” 254
耕耘·收获·展望 256
我国秦川的一颗明珠——读陕西《岐山县志》 262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话剧运动·后记》 268
《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前言》——“湖广填四川”的深远影响 270
《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后记》 274
后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