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沿革 1
一、学校创办的背景和目标 1
二、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 2
第一章 行政领导与组织机构 14
第一节 学校管理体制调整沿革 14
一、学校隶属关系 14
二、领导体制 15
第二节 管理结构设置及变革 15
一、创办时期(1960—1970) 15
二、复办初期(1978—1983) 16
三、改革调整时期(1984—1990) 17
四、稳定发展时期(1991—1999) 18
五、全面发展时期(2000—2010) 20
第三节 学校领导 25
第四节 董事会 27
一、历史沿革 27
二、华侨大学第一至第六届董事会 29
第五节 驻外机构 38
一、华侨大学董事会香港办事处 38
二、华侨大学澳门联络处 38
第二章 院系设置与简介 39
第一节 院系设置 39
一、创办时期(1960—1970) 39
二、复办初期(1978—1983) 40
三、改革调整时期(1984—1990) 41
四、稳定发展时期(1991—1999) 43
五、全面发展时期(2000—2010) 44
第二节 院系简介 47
一、国际学院 47
二、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49
三、经济与金融学院 53
四、法学院 63
五、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69
六、文学院 72
七、华文学院 78
八、外国语学院 88
九、美术学院 93
十、音乐舞蹈学院 97
十一、数学科学学院 103
十二、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106
十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7
十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29
十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42
十六、建筑学院 151
十七、土木工程学院 155
十八、化工学院 159
十九、生物医学学院 165
二十、工学院 172
二十一、工商管理学院 174
二十二、旅游学院/高尔夫学院 185
二十三、公共管理学院 190
二十四、体育学院 195
二十五、泛华学院/厦航学院 198
二十六、继续教育学院 200
二十七、华侨华人研究院 203
二十八、华文教育研究院 205
二十九、数量经济研究院 207
三十、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 208
第三章 人才培养 210
第一节 教学综述 210
一、本科生教育 210
二、研究生教育 210
三、成人教育 212
第二节 教学基地 213
一、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13
二、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 214
第三节 本科生教育 214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 214
二、专业设置 215
三、教学计划 224
四、课程建设 226
五、教材建设 229
六、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230
七、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34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 234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 234
二、专业学位教育 235
三、境外研究生教育 236
第五节 境外生教育 236
一、境外生教育发展概况 236
二、境外生教育培养模式特色 237
第六节 成人教育 239
一、成人学历高等教育 239
二、自学考试 240
三、境外办学 240
四、举办干部专修班 240
五、举办大专进修班 241
六、举办各类培训班 241
第四章 教职工队伍 242
第一节 队伍发展 242
一、创办时期(1960—1970) 242
二、复办初期(1978—1983) 243
三、改革调整时期至稳定发展时期(1984—1999) 243
四、全面发展时期(2000—2010) 243
五、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展 243
第二节 师资培养 247
一、教师岗前培训 247
二、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248
三、选派国内访学和博士后研修 248
四、选派出国(境)留学 249
第三节 职称评聘 249
一、1960—1978 249
二、1978—2000 250
三、2000—2010 250
第四节 人事管理 251
第五节 离退休教职工管理 252
一、概述 252
二、离退休教职工管理与服务 253
三、离退休教职工活动 257
第五章 学科建设 260
第一节 学科发展简介 260
一、学科初办与建设(1960—1981) 260
二、学科建设与探索(1981—1998) 261
三、学科建设发展(1998—2012) 262
四、学科建设大跨越(2012—) 263
第二节 重点学科 264
第三节 学科建设管理机构 266
一、历史沿革 266
二、部门职能 266
三、机构设置 267
四、《华侨高等教育研究》 268
第六章 科学研究 269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 270
一、概述 270
二、科学研究课题、经费与成果 272
三、科技开发与合作 283
四、科研体制改革 287
五、学术交流活动 289
六、科研机构 294
七、科协 296
八、部分基础研究 297
第二节 社会科学研究 303
一、科研管理与服务 303
二、学术科研活动 304
三、科研成果 305
四、人文社科基地 306
五、文化传承与服务社会 308
第七章 华文教育 309
第一节 华文教育概况 309
第二节 大华文教育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310
第三节 海外办学与中华文化传播 312
第八章 学生工作 317
第一节 招生 317
一、本专科招生 317
二、研究生招生 321
三、成人教育招生 322
第二节 学生活动和组织 322
一、学生活动 322
二、主要校级学生组织 329
第三节 学生管理 335
一、学生管理主要机构 335
二、学生管理工作发展 336
第四节 升学和就业 341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概况 341
二、毕业生就业率 343
第九章 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344
第一节 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344
第二节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47
一、创办初期(1960—1970) 347
二、复办初期及改革调整时期(1978—1990) 348
三、稳定发展时期(1991—1999) 349
四、全面发展时期(2000—) 350
第三节 富有特色的境外生通识教育 354
第四节 校园文化建设 355
一、创办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 355
二、复办及改革调整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 356
三、全面发展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 356
第五节 校徽、校训、校歌和其他校园文化标识 360
一、校徽 360
二、校训 361
三、校歌 362
四、其他标识—50周年校庆标识 364
第十章 党的建设 36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65
一、组织沿革 365
二、历次党代会 367
三、党委工作机构 370
四、机关党委 375
第二节 纪检工作 378
一、组织机构 378
二、历任领导 379
第三节 宣传教育 380
一、机构沿革 380
二、宣传阵地建设 380
三、网络建设管理 381
四、对外宣传工作 381
第四节 党员活动 382
一、经常性党员教育 382
二、专题教育活动 382
第十一章 群团组织 385
第一节 工会 385
一、创办时期的教育工会 385
二、复办以后的教育工会 385
第二节 教职工代表大会 387
一、华侨大学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387
二、华侨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388
三、华侨大学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 388
四、华侨大学第四届教代会暨工代会会议 391
五、华侨大学第五届教代会暨工代会 394
六、其他 397
七、获奖情况 399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402
一、起源与沿革 402
二、机构与职能 403
三、工作与活动 403
第四节 民主党派 409
一、历史沿革及概述 409
二、各民主党派发展及现状 410
三、各群众团体发展及现状 415
第五节 校友会 417
一、校友会概况 417
二、校友工作 417
三、校友工作委员会 421
四、各地校友会 423
第十二章 国际暨港澳台交流与合作 425
第一节 外专外教 425
第二节 对外交流 426
一、合作交流 426
二、学术交流 428
第三节 社会捐赠 429
第十三章 教育设施 432
第一节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432
一、基建处沿革 432
二、泉州校区建校以来各工程项目情况 434
第二节 厦门校区建设 442
一、建设机构的组建与调整 442
二、厦门校区建设进展情况 443
三、厦门校区建设以来各工程项目情况 444
第三节 实验室 445
一、管理部门 445
二、实验室建设 446
三、实验室管理 446
第四节 实习(培训)基地 447
第五节 图书馆 451
一、图书馆概述 451
二、图书馆沿革 452
三、部门设置 453
四、读者服务与教育 453
五、文化传播及读书活动 455
六、馆舍与条件 456
七、图书馆建制与馆员队伍 460
八、规章制度 461
第六节 档案馆 462
一、机构沿革 462
二、档案管理 462
三、馆藏档案 467
第七节 现代化教育设施 468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概述 468
二、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 469
第八节 体育场馆 473
一、泉州校区体育场馆 473
二、厦门校区体育场馆 474
第九节 附属中学 475
一、附属中学沿革 475
二、教学组 476
三、教学成果 476
第十四章 后勤保障与综合治理 485
第一节 设备、物资供应与管理 485
一、设备管理 485
二、物资供应 486
第二节 财务管理 486
一、财务管理沿革 486
二、财务管理概况 487
三、预算管理 488
四、资金管理 488
五、基建财务管理 489
六、会计信息化建设 489
七、基金会 490
八、财务制度建设 490
九、财务业绩 491
第三节 食堂经营与管理 491
第四节 社区管理 493
一、社区管理历史沿革和现状 493
二、社区管理工作性质及理念 494
第五节 医疗、卫生、计生 495
一、校医院沿革 495
二、校医院基本情况 495
第六节 安全保卫 498
一、校安全保卫工作概述 498
二、安全稳定 500
三、校园治安管理 501
四、消防安全管理 503
五、物防技防建设 503
六、户籍管理 503
七、安全教育 504
八、成绩荣誉 504
第十五章 先进集体与个人 505
第一节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505
一、1960—2010华侨大学先进集体名单 505
二、1960—2010华侨大学先进个人名单 511
第二节 华侨大学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人员名单 519
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 519
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519
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519
四、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519
五、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519
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519
七、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519
八、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 519
九、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519
十、福建省“优秀专家” 520
十一、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 520
十二、福建省教学名师 520
十三、全国优秀教师 520
十四、福建省优秀教师 520
十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520
第三节 教师、学生获奖名录 520
一、教师获奖名录 520
二、学生获奖名录 521
第四节 知名校友 523
一、海外篇 523
二、港澳台篇 524
三、大陆篇 525
第五节 捐资助学的社会贤达 526
一、社会贤达捐资助学功绩录 526
二、社会贤达奖助学金功绩录 531
第十六章 其他单位 534
第一节 审计处 534
一、历史沿革 534
二、历任领导 534
三、制度建设 535
四、审计工作 535
第二节 华侨大学学报编辑部 536
一、《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6
二、《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38
第三节 华侨大学(泉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540
一、历史沿革 540
二、重要事件 540
三、历任领导 545
四、主要经营实体 546
大事记 553
附录 631
华侨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学科目录 631
华侨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学科目录 632
华侨大学授予硕士专业学位目录 635
历年学校荣获各级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单 635
历年学校荣获各级师德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名单 637
历年校工会推送参评各级发明展览会发明奖获奖名单 638
后记 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