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辩证法 5
第一章 绪论 5
第一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辩证法的重大贡献 5
一、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革命发展论 6
二、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相辅相成的辩证法则 8
三、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学说 10
第二节 毛泽东社会主义辩证法思想的特点 13
一、立足点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 13
二、核心是分析社会主义的矛盾 15
三、目标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 16
第三节 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辩证法思想的意义和方法 20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20
二、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辩证法思想的方法 23
第二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辩证发展 26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辩证地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26
一、唯物辩证法发展论的启示 26
二、从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论看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8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 36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 37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39
三、唯物史观的伟大胜利 4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辩证法 47
第一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辩证法思想 47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基本精神 47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49
第二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54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辩证关系 54
二、对制度改造和对人改造的辩证关系 55
三、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辩证关系 58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61
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辩证发展 61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辩证发展 62
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体现了量变质变的辩证法思想 6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初步探索 69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最初探索 69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提出和最初努力 69
二、《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思想的初步阐述 73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及其辩证发展的进一步探索 85
一、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85
二、在曲折道路上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思想 89
第二编 社会主义辩证法基本理论的探索 97
第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开放 97
第一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新贡献 97
一、理论上的新贡献 99
二、实践上的新贡献 1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指导 105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改革的理论指导 105
二、改革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内容 106
第三节 改革开放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径 114
一、改革与开放的关系 114
二、对外开放的正确思维 116
第六章 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119
第一节 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理论的意义和内容 119
一、提出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理论的重大意义 119
二、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理论的基本内容 121
第二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 125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矛盾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 125
二、人民内部矛盾在新形势下更加突出 126
三、正确解决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127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 130
一、社会主义新时期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130
二、正确认识和解决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问题 132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 13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35
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理论 135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曲折发展 1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党的基本路线 13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 139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140
第三节 党的基本路线的辩证思想 142
一、“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142
二、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关系 145
第八章 社会主义时期“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 147
第一节 党在不断克服自身矛盾中发展 147
一、党内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反映 147
二、社会主义时期党内矛盾的新特点 148
第二节 正确进行党内批评教育,坚持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 151
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全党思想 151
二、用团结的辩证方法解决党内矛盾 154
三、实事求是地进行反对党内错误倾向 157
四、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159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总的量变过程的部分质变” 163
第一节 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63
一、“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提出 164
二、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涵义 165
三、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质的规定性和质变的新特点 170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它的质的规定性 170
二、社会主义社会演进的阶段性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174
三、社会主义社会中质变的新特点 1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质变的渐进式和社会主义社会体制的改革 178
一、质变的渐进式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179
二、掌握质量互变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作用特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 182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 185
第一节 新的探索 新的概括 185
一、横的联结和纵的联结 186
二、否定之否定与对立统一 1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周期性 188
一、问题和根据 188
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周期性的特点 1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94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94
二、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19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199
一、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 20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扬弃 201
第十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作方法 204
第一节 工作方法与思想方法 204
一、两种对立的思想方法 205
二、截然相反的工作方法 205
第二节 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本点 206
一、一般与个别相结合 206
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208
第三节 正确工作方法的具体形式 211
一、实验 211
二、蹲点 213
三、多谋善断 214
四、比较 215
五、“弹钢琴” 217
六、两手抓 217
第十二章 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观主义” 219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219
一、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219
二、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在新时期的恢复和发展 223
三、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哲学基础 224
第二节 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225
一、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25
二、主观主义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227
三、深入调查研究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环节 228
四、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229
第三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辩证法 235
第十三章 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意义和思路 23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历史背景 235
一、社会主义活的有机体产物 23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层次构成 236
三、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 238
第二节 深远的意义 23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 239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应用和发展 24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哲学概括及其表现 241
第三节 研究方法 242
一、系统研究的方法 242
二、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243
三、比较的方法 244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245
五、开拓创新和实事求是相结合方法 247
第四节 进一步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大思路 248
一、社会主义辩证法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相互关系 248
二、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大思路 249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研究 251
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应用研究 253
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的体系研究 255
第十四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哲学论据 257
第一节 以辩证唯物主义矛盾问题的精髓为哲学导向 258
一、特色与论据 258
二、普遍性与特殊性 262
三、实事求是与走自己的道路 265
第二节 以主观和客观相统一为“伟大的认识工具” 268
一、“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提供了认识的依据 268
二、从认识论角度作出的哲学概括 274
第三节 以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相结合为哲学指引 278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相统一的体现 278
二、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281
第十五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自行扬弃的矛盾”解决 285
第一节 从实践、认识、再实践中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85
一、从社会主义没有商品经济到承认有商品生产和认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飞跃 286
二、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跃 2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自行扬弃的矛盾” 296
一、同一性质矛盾的“自行扬弃”及其特性 296
二、商品与市场的统一和分化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 299
三、市场与计划两种资源配置手段——“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相结合 301
第十六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与正确处理农村新矛盾的途径 306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股份合作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 307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巨大功能和出现新的矛盾 307
二、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辩证地发展到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历史必然性和解决新矛盾的途径 311
三、股份合作制是农村深化改革的方向和发展农业的新启动点 314
第二节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乡镇企业是实现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318
一、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奔向小康、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商品化的途径 319
二、发展乡镇企业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道路 321
三、乡镇企业发展的比重不断增大,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壮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323
第三节 培育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325
一、农业生产的新矛盾与“两高一优”的必然性 325
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基本措施 327
第十七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334
第一节 毛泽东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理论出发点 334
一、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334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335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内容 336
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特点 336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338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 340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又一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340
第三节 扩大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战略任务 342
一、要用“同”和“异”的辩证观点看待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342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和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哲学思考 344
三、民族、宗教问题上的统一战线 346
四、知识分子的统一战线 349
五、海外统一战线 351
第十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53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则 354
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354
二、坚持“二为”方向,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355
三、坚持“双百”方针,掌握主旋律 359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途径 362
一、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362
二、“洋为中用”与“古为今用”相结合 363
三、深入实践与塑造新典型相结合 365
四、发展高层次文化与小环境文化相结合 366
附录:社会主义辩证法著作一览表①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