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类的生物属性 1
第一节 思考人的本性 3
一、“我是谁” 3
二、贪吃的本性 4
三、男女的差异 7
四、近亲繁殖避免机制 10
第二节 人性的研究历史与方法 12
一、进化论与比较解剖学 13
二、文化人类学 14
三、心理学 16
四、生态人类学 17
五、分子生物学 18
六、灵长类学 19
第二章 灵长类学的诞生与发展 23
第一节 关于灵长类的早期记录 25
一、“Monkey”一词的由来 25
二、关于类人猿的早期记载 26
三、中国古籍中对灵长类的记载 27
四、中国古代对猿猴的看法 28
第二节 近代灵长类学的发展史 30
一、近代灵长类学的诞生 30
二、“二战”前灵长类学的发展 30
三、“二战”后灵长类学的发展 32
四、日本灵长类学的发展 34
五、中国灵长类学的发展 37
第三节 灵长类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40
一、野外研究 41
二、生命伦理研究 41
三、灵长类保护与热带雨林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 42
第三章 灵长类的起源与分类 47
第一节 灵长类的分类方法 49
第二节 现生灵长类的系统分类 54
一、原猴亚目(Strepsirrhini) 54
二、简鼻猴亚目(Haplorrhini) 61
第三节 人类的进化 80
一、南方古猿 80
二、能人 81
三、直立人 81
四、智人 82
第四节 灵长类的进化背景 84
一、灵长类的适应性辐射 84
二、森林中的特权阶层 86
三、灵长类的雏形——树鼩 87
四、早期灵长类的分布变化 88
五、灵长类的进化特点 89
六、灵长类的尾部形态与功能 92
七、裸露无毛的人类 93
第四章 灵长类的生态 99
第一节 取食生态 101
一、食性 101
二、取食时间 103
三、排泄 104
四、家域 105
五、筑巢性 106
第二节 寿命与繁殖 107
一、寿命 108
二、繁殖 109
第三节 种间关系 111
一、种间关系的研究意义 111
二、异种混群现象 113
第五章 灵长类的行为 117
第一节 灵长类的性行为与繁殖策略 119
一、雌性的繁殖策略 119
二、雄性的繁殖策略 120
三、繁殖策略与身体形态 124
四、繁殖策略与睾丸大小 125
五、雄性猩猩的强奸策略 127
六、人类性行为的特征 128
第二节 灵长类的利他行为 130
一、社会交往分类 130
二、人类的利他行为 132
三、猿猴的利他行为 134
第三节 灵长类的杀婴行为 141
一、猴类的杀婴现象 142
二、类人猿的杀婴现象 142
三、非人灵长类杀婴现象的共同特征 144
四、非人灵长类雄性杀婴行为的适应性意义 145
五、杀婴现象的防范机制 148
六、人类的杀婴现象 150
第四节 社会交流 151
一、群内社会认知 151
二、群内社会交流 153
三、群间社会交流 153
第六章 灵长类的社会 157
第一节 社会群生活的利与弊 159
第二节 灵长类多样的社会模式 161
一、单独生活 161
二、一夫一妻型社会 166
三、一妻多夫型社会 167
四、母系一夫多妻型社会 168
五、母系多夫多妻型社会 171
六、母系重层社会 173
七、双系型社会 175
八、父系一夫多妻型社会 176
九、父系多夫多妻型社会 178
十、父系重层社会 182
第三节 灵长类社会的进化动力 185
第四节 人类家庭的起源 186
一、猿人的早期生态 186
二、家庭的起源 187
第七章 灵长类的文化 193
第一节 灵长类的文化行为 195
一、类人猿自我医疗的文化行为 195
二、日本猴泡温泉的文化行为 196
三、日本猴洗红薯的文化行为 197
第二节 文化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199
第三节 文化行为的社会传播 201
一、学习过程 201
二、人类的社会传达特征 202
第八章 灵长类的智能 207
第一节 对灵长类智能的早期认识 209
第二节 对类人猿语言的研究 210
一、声音语言能力 210
二、图形语言能力 211
三、数字能力 212
四、灵长类的声音通讯特点 213
五、人类语言的起源 215
第三节 灵长类的智能 218
一、灵长类智能的研究方向 218
二、镜子测试 220
三、模仿能力 221
四、婴儿追视母亲视线 222
五、欺骗能力 223
六、乐感 224
七、恐惧 225
八、心理应激 226
第四节 灵长类智能的生物学基础 227
一、发达的大脑 227
二、大脑的发育过程 228
三、猿猴与人类的大脑差异 230
四、视觉 231
五、听觉 232
六、研究展望 234
第五节 人类智能的起源 235
一、生态学假说 236
二、社会学假说 237
三、现存的疑问 239
第九章 灵长类的疾病与遗传 243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 245
一、B病毒 246
二、艾滋病 248
第二节 非传染性疾病 249
一、过敏反应 249
二、早老性痴呆症 250
三、更年期综合征 251
四、帕金森症 254
五、运动麻痹症 255
第三节 灵长类遗传学研究课题 256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 256
二、线粒体DNA 257
三、色盲 258
四、肥胖基因 259
五、人与类人猿的基因分化 260
第十章 灵长类的生命伦理与保护 263
第一节 饲养环境下灵长类的福利保障 265
一、动物有获得舒适生活条件的自由 265
二、动物有避免干渴、饥饿和营养不良等不利因素影响的自由 266
三、动物有脱离痛苦、受伤和疾病骚扰的自由 269
四、动物有表达自然行为的自由 270
五、动物有脱离恐惧和心理压力的自由 271
六、中国灵长类福利保障的现状与展望 271
第二节 灵长类的保护 272
一、栖息环境的破坏 272
二、人类捕食 274
三、买卖 275
四、中国灵长类资源的现状 275
五、中国对灵长类的保护措施 277
第十一章 结语:人性的起源 281
一、直立行走 283
二、语言的形成 285
三、家庭的形成 286
四、结束语 287
参考文献 289
附录 314
附录1 灵长类的相关网络信息 314
附录2 人名索引 317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