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城市发展 701
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与规模增长 701
中国特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及其治理策略 720
关于城市型社会的若干理论思考 728
论中国城市转型战略 740
中国城市规模效益与区位政策 763
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 773
论初级阶段的城市发展方针 783
论大城市发展政策 790
沿海欠发达城市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794
第九篇 农村发展 801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与区域差异 801
我国镇域经济科学发展研究 809
中国乡村工业化的代价与前景 823
我国的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问题 832
对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841
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政策的抉择 847
走好“双加速”下的“三化”协调之路 85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 858
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861
第十篇 区域差异 871
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收入差异 871
论我国区际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882
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 891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动趋势及其预测 904
中国市场转型中的区域经济差距:社会影响与政策调整 916
全球化、国家战略与中国地区差距 932
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形成、影响及其协调途径 942
缩小东西差距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955
东西差距与西部发展战略 961
论东西差距与加快西部开发 967
建立教育财政拨款制度支持落后地区教育发展 977
第十一篇 区际经济关系 987
当前优化区域竞争中的几个理论误区 987
论区域经济利益及其协调机制 995
东中西部关系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1004
我国区际工业分工转型的方向与经济关系的协调 1016
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 1028
构建面向城市群的新型产业分工格局 1040
关于将北京建成为国际管理控制中心的建议 1045
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 1048
沿海企业西进:全球瞩目中国出口加工贸易趋势 1058
积极推进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1062
第十二篇 区域政策 1069
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1069
区域政策的效应评价与调整方向 1085
加入WTO对“特殊经济区”政策的影响 1095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两个政策问题 1100
“十一五”时期中国区域政策的调整方向 1106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走向 1126
多渠道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 1138
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展望 1142
美国联邦区域政策及其效果评价 1148
第十三篇 西部大开发 1159
加快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 1159
西部大开发要坚持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1168
未来十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新战略 1175
中国西部地区开发的目标、模式及政策 1189
对西部实行资源转换战略的理论思考 1198
西部开发战略:以资源换资金、换技术 1202
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北地区战略研究 1208
如何看待西部开发与东部发展的关系 1230
“十一五”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取向 1234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国家财金政策 1243
国家对西部财政投资的若干政策问题 1250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投融资政策选择 1259
第十四篇 东北振兴与中部崛起 1273
要有计划地稳步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1273
国家支持中部老工业基地的界定标准及基本思路 1279
煤炭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1288
破解东北现象 盘活三省经济 1301
东北经济“双塌陷”透析 1306
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战略思考 1310
东北振兴政策的效果评价及调整思路 1315
促进中部崛起的科学基础与国家援助政策 1328
对实行“弯道超车”的战略思考 1341
第十五篇 国土开发 1347
新时期我国国土开发的新方略 1347
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冷思考 1354
限禁开发区域的补偿政策亟待完善 1361
论国土规划的目标与政策 1365
荷兰国土规划与规划政策 1372
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战略研究 1383
重塑京津冀发展空间格局 1392
推进珠三角转型升级和一体化 1395
建设长江经济带及重庆应对策略 1399
推动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 1403
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三点思考 1406
第十六篇 制度创新 1411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411
政府有效干预论 1420
我国政府间经济权力分配模式的选择 1428
规划编制中的“央地矛盾” 1437
我国中央与地方工业分级管理研究 1440
入世后政府职能转变与西部大开发中的法制建设 1451
综合配套改革五题 146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1466
关于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的建议 1473
跨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 1479
美国联邦政府对地区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