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基础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石油地质学发展 5
一、世界石油地质学发展 5
二、中国石油地质学发展 11
第二节 全球油气发展趋势 19
一、全球油气形成分布规律 19
二、近年全球油气发展趋势 30
第三节 非常规油气战略地位 35
一、非常规油气战略地位 35
二、非常规油气发展前景 39
第四节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产生 46
一、国外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 46
二、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 47
第二章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内涵 49
第一节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概念 49
一、非常规油气定义 49
二、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概念 51
三、有关基本概念 51
第二节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 52
一、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研究内容 52
二、非常规油气基本特征 54
三、非常规油气形成 55
四、非常规油气分布 59
五、非常规油气核心技术 63
六、非常规油气发展战略 64
第三节 非常规油气主要类型 65
一、非常规油气分类 65
二、非常规油气主要类型 67
三、非常规油气组合类型 73
第四节 非常规与常规油气区别 82
一、地质研究 83
二、技术攻关 83
三、勘探方法 84
四、开发方式 85
五、开采模式 85
第五节 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 85
一、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内涵 85
二、常规-非常规油气协同发展意义 90
第三章 非常规油气储集层 92
第一节 细粒沉积 92
一、研究现状 92
二、黏土岩类型 95
三、海相细粒沉积 96
四、陆相细粒沉积 99
第二节 湖盆中部沉积 101
一、浅水三角洲 102
二、砂质碎屑流 102
三、湖相碳酸盐岩 103
第三节 储集层类型 103
一、致密砂岩储集层 104
二、泥页岩储集层 110
三、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 113
第四节 微纳米孔喉系统 119
一、微纳米级孔喉 119
二、纳米级孔喉油气 121
三、纳米油气 121
第五节 泥页岩孔隙评价 122
一、三维孔隙系统实验 123
二、氮气吸附实验 123
三、孔隙演化控制因素 125
四、泥页岩孔喉评价 129
第六节 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130
一、岩石学特征 130
二、成岩演化 131
三、储集性主控因素 135
四、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135
第四章 非常规油气聚集与评价 137
第一节 优质烃源岩系 137
一、烃源岩类型及形成 137
二、优质烃源岩评价标准 139
第二节 连续型油气聚集 142
一、连续型油气聚集概念 142
二、连续型油气聚集特征 143
三、连续型油气聚集机理 143
第三节 “六特性”评价 146
一、岩性、含油性与物性评价 146
二、烃源性评价 152
三、脆性评价 154
四、地应力各向异性评价 155
五、典型实例 158
第四节 “甜点区”评价方法 164
一、非常规油气“甜点区”评价标准 164
二、致密油“甜点区”评价主要参数 166
三、致密油“甜点区”评价参数标准 166
四、致密油“甜点区”综合评价方法 167
第二篇 非常规油气技术 173
第五章 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173
第一节 概述 173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73
二、评价方法分类及特点 175
第二节 类比法 176
一、EUR类比法 176
二、油气资源丰度类比法 178
第三节 统计法 179
一、体积法和容积法 179
二、随机模拟法 180
第四节 成因法 183
一、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 184
二、致密砂岩气预测法 184
第六章 实验分析技术 188
第一节 储层表征技术 188
一、直接观察法 189
二、间接测定法 190
三、数值模拟重构法 196
第二节 模拟技术 196
一、成岩物理模拟技术 197
二、油气成藏物理模拟技术 200
三、数值模拟技术 202
第三节 含油气检测技术 207
一、致密油含油饱和度测定技术 207
二、煤、页岩吸附气含量测定实验技术 209
第七章 地球物理技术 212
第一节 测井评价技术 212
一、烃源岩品质测井评价 212
二、岩性、物性测井评价 214
三、含油气性测井评价 216
第二节 地震叠前储层预测技术 218
一、地震叠前反演理论基础 218
二、AVO反演的主要技术方法 221
三、弹性阻抗反演技术 222
第八章 钻完井技术 225
第一节 微地震监测技术 225
一、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 225
二、微地震监测关键技术 225
三、微地震监测技术应用 228
第二节 水平井钻完井技术 229
一、水平井钻井技术 229
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231
第三节 “工厂化”生产模式 234
一、“工厂化”生产模式原理 234
二、“工厂化”生产模式应用 235
第三篇 非常规油气各论 239
第九章 致密油气 239
第一节 概述 239
一、致密砂岩气 239
二、致密砂(灰)岩油 241
第二节 致密砂岩气 241
一、致密砂岩气内涵 241
二、致密砂岩气特征 243
三、致密砂岩气形成与分布 246
第三节 致密油 247
一、致密油内涵 247
二、致密油特征 249
三、致密油形成与分布 251
四、致密油与致密气异同 254
第四节 典型实例 255
一、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 255
二、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 258
三、北美地区致密油 267
第十章 页岩油气 274
第一节 概述 274
第二节 页岩成因与地球化学特征 276
一、页岩的概念 276
二、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与分布 277
三、富有机质页岩地球化学特征 281
第三节 页岩储层特征 283
一、页岩岩石学特征 284
二、页岩物性特征 285
三、页岩含油气性特征 286
四、页岩储层评价 286
第四节 页岩气特征 287
一、页岩气内涵 287
二、页岩气基本特征 288
三、页岩气资源潜力 292
第五节 页岩油特征 293
一、页岩油内涵 293
二、页岩油基本特征 294
三、页岩油资源潜力 299
第六节 页岩气关键技术 301
一、地质评价技术 301
二、实验分析技术 301
三、测井评价技术 301
四、资源评价技术 302
五、核心区评价技术 302
六、水平井钻井技术 302
七、页岩储层压裂技术 303
八、微地震监测技术 303
第七节 典型实例 303
一、北美Haynesville页岩气 303
二、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 306
第十一章 煤层气 313
第一节 概述 313
第二节 煤层气地质特征 314
一、煤层气组成 314
二、煤层气成因 315
三、煤储层特征 318
四、煤层气赋存 320
五、煤层气分布规律 321
第三节 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 324
一、直井井网开发技术 324
二、多分支水平井 325
三、煤层气井完井技术 326
四、煤层气井压裂增产技术 326
第四节 典型实例 327
一、沁水盆地东南部高煤阶煤层气 327
二、圣胡安盆地中煤阶煤层气 329
三、粉河盆地低煤阶煤层气 331
第十二章 重油沥青 335
第一节 概述 335
第二节 重油沥青物理化学性质 338
一、物理性质 338
二、化学性质 339
第三节 重油沥青形成与分布 342
一、稠变作用 342
二、稠变机制 343
三、聚集条件 345
四、聚集类型 346
五、分布特点 347
第四节 重油沥青开采技术 349
一、露天开采 349
二、原地开采 350
第五节 典型实例 351
一、西加拿大盆地沥青砂概况 351
二、西加拿大盆地砂岩沥青特征 354
三、西加拿大盆地沥青重油形成 358
第十三章 油页岩 360
第一节 概述 360
一、世界油页岩开发 360
二、全球油页岩油资源 360
第二节 油页岩特征 363
一、油页岩定义 363
二、油页岩特征 365
三、中国油页岩成矿模式 367
第三节 油页岩利用关键技术 370
一、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 370
二、燃烧锅炉改造技术 371
三、油页岩地面干馏技术 371
四、油页岩干馏产物利用技术 372
五、油页岩开发环境保护技术 373
第四节 典型实例 373
一、抚顺盆地油页岩 374
二、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油页岩 377
第十四章 天然气水合物 380
第一节 概述 380
第二节 天然气水合物概念及特征 383
一、天然气水合物概念和结构 383
二、天然气水合物性质和特征 384
第三节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 386
一、温压 386
二、气源 388
三、水源 388
四、储集岩 388
五、天然气运移 389
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模式 390
第四节 天然气水合物关键技术 391
一、天然气水合物预测技术 391
二、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393
三、天然气水合物展望 394
第十五章 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 395
第一节 碳酸盐岩缝洞油气 395
一、碳酸盐岩缝洞储层 395
二、缝洞系统与单元 398
三、缝洞油气运聚系统 400
四、缝洞油气形成与分布 403
第二节 火山岩储层油气 408
一、火山岩储层油气勘探 409
二、火山岩类型与特征 409
三、火山岩储层形成与分布 413
四、火山岩储层油气聚集 420
第三节 变质岩储层油气 429
一、变质岩储层油气概况 429
二、变质岩类型 429
三、变质岩储层成因 430
四、变质岩储层油气形成与分布 434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