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暴力法之理论发展与立法概况 1
一、绪论 3
二、家庭暴力之心理学观点 4
一、学得无助感理论 4
二、生存者理论 9
三、其他理论 10
三、家庭暴力法之历史沿革 11
一、夫对妻之惩戒法则 11
二、废除惩戒法则 12
三、家庭暴力法之制定与发展 13
四、家庭暴力法之民事有关规定 15
一、民事保护令 15
二、子女监护权 19
三、调解法规 23
四、损害赔偿法规 26
五、家庭暴力法之刑事有关规定 29
一、婚姻强暴法规 30
二、逮捕法规 31
三、证据法规 34
六、家庭暴力有关之社会与健康服务法规 35
一、受虐配偶服务法规 35
二、施虐配偶服务法规 36
三、其他防止与保护法规 38
七、结论 39
我国家庭暴力防治法制定前之传统法律 51
一、绪论 53
二、传统法律之救济途径 54
一、民事救济途径 54
二、刑事救济途径 58
三、传统法律之漏洞与缺失 62
一、欠缺防范措施 62
二、执法成效不彰 62
三、缺乏整体规范 63
四、结论 64
家庭暴力之立法运动与制定方针 67
一、前言 69
二、传统法律与司法实务 69
三、家庭暴力防治法之立法运动 74
四、家庭暴力防治法之制定方针与制定内容 76
一、民事部分 76
二、刑事部分 77
三、家事部分 77
四、防治服务部分 78
五、结论 80
家庭暴力防治法草案与家庭暴力防治法 83
一、前言 85
二、法案之研拟与审议过程 85
三、第一次草案之规定内容 87
一、总则部分 87
二、刑事部分 88
三、民事部分 89
四、家事部分 90
五、防治服务部分 91
四、第二次草案之规定内容 93
一、通则部分 93
二、保护令部分 93
三、刑事责任与程序部分 94
四、父母子女与调解程序部分 95
五、预防与治疗部分 96
五、第三次草案之规定内容 97
六、家庭暴力防治法之规定内容 99
七、家庭暴力防治法之特色 101
一、撷取外国法精华之进步立法 102
二、融合多位专家学者之智慧结晶 102
三、跨越不同领域之综合立法 102
八、结论 103
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期间之争议问题研究 105
一、前言 107
二、家庭暴力之争议问题解析 108
一、家庭暴力防治法会造成家庭破裂? 108
二、家庭暴力防治法侵害加害人之人权? 109
三、家庭暴力防治法浪费社会资源? 110
四、家庭暴力防治法适用范围太广? 110
五、警察人员之拘捕权限不应扩大? 111
六、加害人不应接受强制治疗或辅导? 113
七、家庭暴力防治法不应采责任通报制? 114
八、中央政府之家庭暴力防治委员会不应设在行政院? 116
九、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应与性侵害防治中心合并? 117
三、结论 119
家庭暴力防治法之精神与执行 121
一、前言 123
二、家庭暴力防治法之精神 123
一、让被害人安居家庭中 123
二、为加害人及被害人建立特别医疗或辅导制度 124
三、保护未成年子女之安全 124
四、公权力积极介入家庭 124
五、设立家庭暴力防治委员会及防治中心 125
三、家庭暴力防治法之执行单位与权责划分 125
一、司法单位 125
二、警察单位 126
三、社政单位与地方主管机关 127
四、医疗单位 127
五、教育单位 128
六、家庭暴力之防治委员会 128
七、家庭暴力防治中心 128
四、家庭暴力防治法之执行特色 128
一、扩张政府有关单位之职权 129
二、加重政府有关单位之责任 129
三、增设新单位或新措施 129
四、建立整体防治网络 130
五、结论 130
中外保护令制度探究 133
一、绪论 135
二、种类 135
三、救济范围 136
一、通常保护令之救济范围 137
二、暂时保护令之救济范围 139
四、存续期间、延长、变更或撤销 141
一、通常保护令 141
二、暂时保护令 142
五、违反保护令之民刑事责任 143
一、外国法制 143
二、我国法制 144
六、法院案件处理程序 145
一、管辖法院 145
二、声请人 146
三、声请程序 147
四、法院核发即审理程序 149
五、抗告程序 155
六、执行效力 156
七、结论 158
论家庭暴力防治委员会之组织与功能 163
一、前言 165
二、设立宗旨与职掌范围 165
一、外国法制 165
二、我国法制 167
三、内部组织 169
一、外国法制 169
二、我国法制 171
四、外部功能 173
一、外国法制 173
二、我国法制 176
五、结论 177
从邓如雯杀夫案看我国家庭暴力刑事案件之处理 181
一、邓如雯杀夫案之案情简介 183
一、案件事实 183
二、法院裁判 184
二、邓如雯杀夫案之回响 187
三、问题解析 188
一、构成义愤杀人罪或普通杀人罪 188
二、正当防卫阻却违法事由 189
三、心神丧失及无期待可能性阻却责任事由 194
四、自首之绝对减轻刑罚事由 195
五、犯罪情状可悯恕之裁判上减轻刑罚事由 196
四、结论 197
论警察人员在家庭暴力事件之角色扮演 203
一、前言 205
二、警察人员之角色变迁 206
一、传统之角色 206
二、角色之变迁 207
三、逮捕之争议 211
四、现代之角色 212
三、现今美国警察之案件处理概况 213
一、制定手册 213
二、明定政策 214
三、建立资料 214
四、设置专人 215
五、调查搜证 215
六、逮捕嫌犯 216
七、执行保护令 216
八、协助被害人 217
九、教育与训练 218
四、我国警察之传统处理案件概况 218
一、传统消极处理方式 218
二、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之积极处理方式 219
五、我国警察依家庭暴力防治法之案件处理权责 222
一、声请及执行保护令 223
二、协助取得紧急保护令 223
三、保护被害人 223
四、逮捕加害人 224
五、通报及协助义务 224
六、在职教育 224
六、结论 225
论司法人员对于家庭暴力之案件处理 229
一、前言 231
二、司法人员对于家庭暴力事件之迷思与偏见 231
一、美国司法人员处理案件之迷思与偏见 232
二、我国司法人员处理案件之迷思与偏见 235
三、美国司法人员对于家庭暴力事件之传统处理方式 238
四、美国司法人员对于家庭暴力事件之现代处理方式 239
一、检察官方面 240
二、法官方面 243
五、我国司法人员对于家庭暴力事件之传统处理方式 245
一、我国检察官之案件处理方式 247
二、我国法官之案件处理方式 248
六、家庭暴力防治法赋予我国司法人员之权责 249
一、核发与执行民事保护令 250
二、定释放条件或缓刑条件 251
三、定探视方式或禁止探视 251
四、禁止和解或调解 252
五、法庭外隔离讯问 252
六、通知被害人之义务 252
七、通报当地主管机关之责任 253
八、接受在职教育 253
七、结论 254
附录一 美国模范家庭暴力法 259
附录二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三次草案(送立法院审议) 311
附录三 家庭暴力防治法 333
附录四 家庭暴力防治法施行细则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