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第一册自序 1
古史辨第二册自序 91
古史辨第三册自序 97
古史辨第四册序 106
古史辨第五册自序 127
古史辨第七册序 145
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 149
致王伯祥:自述整理中国历史意见书 175
致钱玄同:论尧舜伯夷书 178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180
附启 186
附 钱玄同:答顾颉刚先生书 187
答刘胡两先生书 200
附 刘掞藜:读顾颉刚君“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的疑问 204
胡堇人:读顾颉刚先生论古史书以后 214
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 217
一 禹是否有天神性? 217
二 禹与夏有没有关系? 225
三 禹的来源在何处? 228
四 尧舜禹的关系是如何来的? 236
五 后稷的实在怎样? 242
六 文王是纣臣吗? 249
附 刘掞藜:讨论古史再质顾先生 257
启事三则 288
我的研究古史的计画 291
古史杂论·小叙 297
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 298
宋王偃的绍述先德 307
答李玄伯先生 311
附 李玄伯:古史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法 315
答柳翼谋先生 318
附 柳翼谋:论以说文证史必先知说文之谊例 325
(王国维)古史新证第一、二章附跋 331
读李崔二先生文书后 332
附 李子祥:游稷山感后稷教稼之功德记事 335
崔盈科:姜嫄之传说和事略及其墓地的假定 337
虞初小说回目考释 343
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 423
一 绪言 423
二 古代的世官制度 425
三 春秋时的明贤主义 434
四 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背景 437
五 墨子的尚贤尚同说与尧舜禅让故事 439
六 墨家内部的禅让制 442
七 禹受命说及舜禹禅让故事的发生 444
八 论语尧曰章辨伪 449
九 禅让说能在古代社会里实现吗? 454
一〇 战国时禅让说的实行 460
一一 战国儒家所受墨家尚贤主义的影响 462
一二 孟荀二子对于禅让说的态度 470
一三 道家对于禅让说的反应 476
一四 法家对于禅让说的反应 483
一五 禅让说的最后两次写定 487
一六 结论 492
鲧禹的传说——夏史考第四章 499
一 鲧、禹的天神性传说 501
二 禹的神职 509
三 鲧、禹治水传说的本相与其演变 516
四 鲧、禹的来源在何处 530
五 鲧、禹与尧、舜的关系是如何来的 538
夏史三论——夏史考第五、六、七章 553
第五章 启和五观与三康 556
第六章 羿的故事 577
第七章 少康中兴辨 589
(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第十篇说夏附函按 612
息壤考 613
“圣”、“贤”观念和字义的演变 626
“夏”和“中国”——祖国古代的称号 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