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玢玲,张志立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06029000
  • 页数:768 页
图书介绍:

浩瀚俗海 史之诗篇(序言)&汪玢玲 1

第一类 岁时节令习俗 3

四时撩钵&穆鸿利 张志立 3

契丹族的正旦节俗&程妮娜 4

契丹族的时令节俗&程妮娜 4

彝族十月的太阳历&汪玢玲 5

从“草木纪年”发展而来的蒙古历法&王迅、苏赫巴鲁 6

赫哲族历法&高清真 7

哈尼族的物候历&张强 7

“守岁”与“守岁酒” 7

打春仪式歌&段新澍 8

立春促春耕&金煦 9

沈阳的迎春习俗&陶理 9

鞭打春牛去懒气&黎邦农 9

迎神赛会&柳友美 10

喜接春&叶劲光 10

插“春叶”与摆“五供”&陆丹凤 10

明溪“接春”&李映秋 10

“春花”接春&肖胜龙 11

茅竹春旗迎春神&雷传华 11

扎彩子&黄泊沦 12

春节传统的祝吉方式——拜年&高振民 12

西藏安多牧区定居藏族的过年&华热·宗哲嘉措 13

满族“颁金节”溯源&穆鸿利 14

满族的节日&高清真 15

希嫩吉勒与查干萨日&奥登挂 16

朝鲜族的四大民俗节日&段新澍 16

朝鲜族的望月节&方枝荣 17

赫哲族的节日食俗&王宏刚 尤金良 18

达斡尔族的“坤比乐”节&奥登挂 18

达斡尔族的“九九图”&奥登挂 18

鄂温克族的节日&高清真 19

鄂伦春族的春节&关小云 19

辽北的拜年秧歌&高振民 20

渭北黄土高原上的年节习俗&宁锐 20

太行添仓节&新文 21

燎干节&陆阁丽 21

宁夏“送五穷”&陆阁丽 22

新年初次出门图吉利&刘子荣 22

北京灯节&刘沙 马乙亚 22

东方朔救宫娥与灯节吃元宵&曹保明 23

正月十五滚冰&秦联 23

快乐吉祥的抹黑脸儿&果钧 23

黄豆投井,预知丰年&郑圣德 24

锡伯族的抹黑节&费立群 24

走百病,滚井台,照黑瞎子&高振民 25

九曲黄河九曲灯&刘晔原 25

街头“旺火”和“架火”&杨文龙 26

正月十六跳篝火&蒋成文 26

兀宵“年燃” 26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蔡淮 27

正月十五送船神&刘爰德 27

藏族酥油花灯节&渠云 28

正月十五请田财老爷&柳友美 28

南通元宵“放烧火”&张自强 杨问春 29

元宵节吃“塘草泥” 29

“踩田角落”祈祷丰年&魏采苹 29

火烧“瘟神”&叶劲光 30

闽台闹元宵&叶劲光 30

元宵之夜闹滚灯&顾希佳 31

元宵“摆新娘”&詹锡波 李笠田 31

接蚕花&顾希佳 31

粤西做“年例”&叶春生 32

客家“正月会期”&宋经文 32

活路节&过伟 33

土家族的“社巴节”&黄红军 33

傣族节日巡田坝&陈平 33

景颇族的“木脑”(总戈)节&陈平 34

苗族拉鼓节 34

祭山神测年景&杨知勇 35

蚂?节&邵志忠 35

迎新火与挑新水&陈平 36

欢乐的堆沙盛会&陈平 36

抢挑“伶俐水”&邵志忠 36

毛南族春节的“放鸟飞”&过伟 37

“文武灯”与“茄子灯”&林湘生 37

客家节日风俗采撷&宋经文 38

广州满族的节俗&王宏刚 40

正月十九赛大鹅&叶春生 41

生菜盛会春意闹&叶春生 41

二月二龙抬头 41

二月二欢送喜利妈妈&张映萍 42

二月二姑娘的乞巧节&新文 42

二月二耍仪春&刘宏岐 43

东北的花朝节&段新澍 43

击歌“堰仓”祈丰收&黎邦农 44

湘南瑶族敬鸟节&陈平 44

贵州斗牛节&过伟 44

壮族晒布节&邵志忠 45

桂北地区敬桥节&过竹 45

百花生日祭花神&金煦 45

畲乡“二月二”&钱舜娟 45

绩溪花朝会&黎邦农 46

客家山村姐妹节&叶春生 47

波罗神诞与波罗鸡&叶春生 47

上己节食艾粿&余珲梅 47

老沈阳的三月三&刘振操 48

接龙母&刘其印 48

都江堰“开水节”礼仪&赵长松 49

巴将军刎首与三月会&赵长松 49

彝族“插花节”&陈平 50

播种节&王四代 51

“三月三”对歌&过伟) 52

桂西采茶节&钱舜娟 52

畲族家过三月三&雷传华 52

水上居民“买力日”&叶春生 53

客家人的“太阳生日”&黄火兴 54

四月十八娘娘庙会&高振民 54

锡伯族西迁节&张映萍 55

永定县的浴佛节&高振民 55

苗族的“四月八”节&刘子英 55

专吃黑糯米饭的节日&王四代 56

颂扬爱国孝亲的木兰会&黎邦农 56

牛王节&王四代 57

耕牛佛祖同过生日&陈旸 57

四节同过的土家族四月初八&刘子英 57

牛王爷生日&黄火兴 58

瑶族姑娘斗牛节&陈旸 58

彝族跳弓节&过伟 58

哈尼族叶车人的“仰阿纳”节&陈平 58

释迦诞辰舞醉龙&叶春生 59

东北端午节俗&宋抵 60

小挂件与插艾蒿&成吾 60

“米阔鲁”——数典牲畜的节日&王宏刚周玲 61

狩猎节的由来&奥登挂 61

蒙古人的添仓节 62

端午猎日&王迅苏赫巴鲁 62

龙舟竞渡迎端午&宁锐 62

端阳节的粽子与龙舟&李锐 63

河边“供奉”过端阳&许英国 63

羌族领歌节&汪青玉 64

端阳射箭&许英国 64

吴地泼水节——分龙会&顾希佳 65

江苏的迎春、打春和劝耕&林木 65

江苏的“五天年”&林木 66

江苏的四时八节和“节气歌”&林木 66

江苏元宵灯节和元宵食俗&林木 67

南京扬州一带的“二月二”&林木 67

苏州一带的“花朝节”&林木 68

苏南苏北的“大年夜”&林木 68

江苏的“兜生包”“含母羹”和“毛衫子”&林木 68

江南的“六月六、家家晒晒红绿”&林木 69

武进丹阳一带的七夕乞巧&林木 69

江南“盂兰盆会”&林木 69

苏式月饼下为何有衬纸&林木 69

扬州妇女、中秋拜月”&林木 70

江苏的重阳节和敬老日&林木 70

江苏的“大冬大似年”&林木 70

江苏的“腊八粥”&林木 71

江南清明节&林木 71

江南端午节&林木 71

江苏民间的“送灶”&林木 72

扬州“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夏梅珍 72

扬州人清明戴柳的习俗&夏梅珍 73

达努节&过竹 73

爱猴节和鸡得节&邵志忠 73

毛南族的分龙节&过伟 74

广海“打龙船”&高振民 74

三山国王游龙船&叶春生 74

百草仙驱山鬼&雷传华 75

虫王节与青苗会&宋抵 75

节日“理入”异俗多&渠云 76

侗族林王节&过伟 76

安苗节祈祝丰收&黎邦农 77

六月初一过端午&刘子英 77

苗族“吃新节”&过竹 77

彝族“火把节”&杨知勇 77

京族“哈节”&过伟 78

牛郎织女相会的“乞巧节”&刘振操 79

老沈阳的中元节&刘振操 79

碧波吐艳“放河灯”&高振民 79

公刘故乡的乞巧节&宁锐 80

香妃墓会&宁锐 81

七月十五敬耕牛&魏敏 81

富春江水灯会&莫高 82

瑶族台望节&过竹 82

白族“漂河灯”&高振民 82

乞巧女儿辨智愚&王福荣 83

尊师节与“七吉礼”&叶劲光 83

畲族做“七夕”&雷传华 83

高陂“秋节”迎丰年&叶春生 84

中秋祭月&张万泉 84

塔吉克人的八月灯节&宁锐 84

八月十五烧宝塔&陈旸 85

中秋节吃无盐的菜&王四代 85

中秋“偷月亮菜”&陈旸 85

拉祜族的“新米节”&蒋成文 86

盘瑶“游婆婆”&过竹 86

水族八月过年&钱舜娟 86

仡佬族拜树节&过伟 87

太平军“生日”&莫高 87

中秋观潮 88

中秋拜月娘&高椿民 88

放“孔明灯”&高振民 88

畲族中秋抢瓜王&雷传华 89

香港中秋“追月”忙&叶春生 90

“九九”话重阳&宋抵 90

基诺族的新米节&陈平 90

纳西族“三朵节”的由来 91

苗族过年 92

重阳防火吃虫节&邵志忠 92

南瓜王与南瓜节&过伟 92

菊花盛会在甲戌&叶春生 92

凄哀的“寒衣节”&高振民 93

妈牛会——千灯节&秦联 93

瑶族盘王节&刘子英 94

盘王节日“耍歌堂”&叶春生 94

果熊人的“跳香节”&刘子英 95

上海兰花会&仲富兰 96

“小暑一声雷”&仲富兰 96

上海浴佛节&仲富兰 96

上海分龙节&仲富兰 97

上海人“立秋”习俗&仲富兰 97

沪上“中元节”&仲富兰 98

中国的情人节&仲富兰 98

哈尼族的“扎勒特”节&陈平 99

谷魂·归来&陈平 99

苗家“爱牛节”&过竹 100

吃“腊八粥”的来历&高振民 100

腊节与软米饭&刘晔原 100

腊八粥与“穷九粥”&陈长根 101

新年仪式歌&高振民 101

风趣的“老鼠嫁女日”&王光 102

镂冰之俗与冰雪节&宋抵 103

东北祭灶习俗&高振民 103

祭灶为什么供灶糖&高振民 104

辽北贴“道酉”&高振民 104

“福”字倒贴&曹保明 105

除夕“守岁”&高振民 105

接神&高振民 106

吃“接神饺子”&高振民 106

喜庆吉祥的年画&高振民 106

“杀年猪”与“吃胞汤” 107

北方春节习俗&黄泊沦 107

朝鲜族的春节习俗&郑圣德 108

达斡尔族春节——“阿聂”苏勇 109

除夕焰火&奥登挂 109

敬天崇火&王宏刚关小云 110

喜利妈妈与除夕长明灯&张映萍 周兆良 110

春节求吉祥&蔡淮 111

给雄鸡献花&陈旸旸 111

果树过年&刘子英 111

除夕火塘烧树蔸(dou)&刘子英 111

侗家春节&刘子英 112

变相求乞的“送财神”&刘子英 112

土家族的团年仪式&陆德炎 113

摇摇歌与摆摆舞&陈旸 113

“花瑶”年饭&陈旸 113

喊年与鸟卜&过竹 113

土家族赶年&黄红军 114

驱邪逐鬼送旧迎新&梁云 114

避邪驱魔门神画&王福荣 115

新年里的蚕花火&顾希佳 115

一年一度烧田蚕&顾希佳 116

挂珍珠&过伟 116

基诺族打铁节&陈平 116

岁暮花街满城春&叶春生 117

台湾的岁时节俗&李英 117

台湾的从“牛生日”说到“猎死捉权头,狗死放水流”&李英 119

上海人过重阳节&仲富兰 119

老上海的中秋节&仲富兰 120

上海人赏菊习俗&仲富兰 121

“天妃诞”节俗&仲富兰 121

炉节&仲富兰 122

天贶节&仲富兰 122

渔家湖年&高健君 123

圣洁的新年水&王四代 123

第二类 恋爱婚嫁习俗 127

中国早期的婚恋状况&汪玢玲 127

辽金时期渤海婚俗&程妮娜 127

契丹族婚礼与“拜奥礼”&程妮娜 128

契丹族“妻后毋,报寡嫂”的婚俗&程妮娜 128

契丹族“妻姐妹”,“表亲不论辈分”的习俗&程妮娜 129

辽金时期东北汉人婚俗&张志立 129

元明东北汉人婚俗&程妮娜 130

女真族的“接续婚”与“隶役婚”&程妮娜 130

女真族的择偶与“放偷”习俗&程妮娜 131

金代女真族的定婚习俗&穆鸿利 131

典妻和租妻&高卫平 132

和合二仙&汪玢玲 132

“月老系红绳”探源&汪玢玲 133

卫士新郎&李国钧 134

过酒关&李国钧 134

姑娘媳妇冰上滚&李国钧 134

磕哑巴头与新郎倌&李国钧 135

拜女家与绕帐求宿&王宏刚 135

水上婚与林中婚&王宏刚 137

恰克拉婚礼&王宏刚 137

从“男嫁”到“女嫁”&郑圣德 138

白条鸡上婚筵&郑圣德 139

彩线、木雁、公鸡&郑圣德 139

老两口的回婚宴&郑圣德 140

赫哲族的婚俗&高清真 140

不见新郎的婚礼 141

“不落夫家”的婚俗 142

富有戏剧性的蒙古族婚礼&波少布 143

古老的“套鞭结缘”&波少布 145

满族总不撒手的酒憋子&李果钧 145

苦聪人的婚姻&李果钧 146

努图克人的“宝格图勒”婚俗&喜山 146

马背上驮来的新娘&喜山 146

马上夺帽&喜山 147

辽西婚俗中的“打下处”与“坐福”&王光 147

达斡尔族的婚嫁&吴维荣 148

达斡尔族男婚女嫁的由来&苏勇 149

戴燕尾帽的媒人&奥登挂 149

鞍梢绳彩礼&奥登挂 150

鄂温克族的婚姻&高清真 150

新人合吃“老考太”&白兰 151

鄂伦春求婚古俗&孟秀春 152

抢婚与入赘&王宏刚 153

锡伯族的抢婚&振民 154

奥父奥母·坐喜车·抢肘子&张映萍 154

鸭绿江边的满族婚礼&孟聪 155

昔日寡妇再嫁陋俗&汪玢玲 155

老沈阳婚俗诗&刘振操 156

洞房焐被习俗&高振民 156

独特的义县婚俗 157

抢枕头·夺羊耳·逃婚&白兰 157

海河渔家的夫妻船&蒋成文 157

打伞·换布鞋·吃糖&尚洁 158

相亲看醋坛&陈浞 158

结婚“抹黑”&杨文龙 159

植树婚礼&陈浞 159

只看不穿的鞋&陈浞 159

腰食·合婚饼·扔馒头&陈浞 159

回奉和踩花堂&陈浞 160

冀中地区婚俗&黄泊沧 161

有趣的“子寸饺子”&静永海 162

馕·盐水·叼羊&陈宏强 163

柯尔克孜族的婚俗&高清真 164

定茶·撒喜花·耍公婆——陆阁丽 164

情趣盎然的表针线&丁超 165

嫁儿招婿&孟学范 165

哭嫁&孟学范 166

奇特的嫁妆&孟学范 166

婚前离娘酒&孟学范 167

婚礼中浓郁的茶俗&宁锐 167

阿吾勒婚礼&宁锐 168

撒核桃枣&史耀增 169

贸易集市比姑娘&张映萍 169

花烛瑞气满洞房&许英国 170

头苫红布绍古风&许英国 170

全羊、佐萨献岳家&许英国 171

丢筷子卜吉兆&许英国 172

能歌善舞的“纳什金”&闻毅 172

哭唱“撒赫斯”的新娘&范闻毅 173

锅庄舞时羌笛鸣&范闻毅 173

日月宝镜伴新人&许英国 174

方糕——江村的婚礼请贴 174

女儿出闺求吉祥 175

泼洒吉水迎贵人&张英国 175

必备的嫁妆随身饭&魏敏 176

特殊的彩礼离娘肉&魏敏 176

新房挂门帘&黎邦农 177

特殊的贺婚方式——“压新床”&高珊珊 177

新婚女儿回门俗&曾广玉 178

妙趣横生的花轿联&黎邦农 178

寄希望的婚仪——栽树&黎邦农 178

奇异的出嫁仪式&黎邦农 179

人神共鉴的同心锁&黎邦农 179

腰揣石头上花轿&黎邦农 180

撒帐赞美词&黎邦友 180

喜鸡随嫁行&林之满 181

鄂西土家族婚俗&蔚家麟 181

新娘上轿分火把&陈旸 182

土家婚礼事事歌&刘子英 182

说媒伞到卧房——婚事已成&陈旸 183

湘南嘉禾伴嫁歌&陈旸 184

“五子”打新人&陈旸 184

撒喜果闹新房&陈旸 184

新娘挑金银水&陈旸 185

结婚数月入洞房&刘子英 185

考新娘讨洗脚水&陈旸 186

求亲——“讨谷种”&陈旸 186

赶坳求爱定情&刘子英 187

回门要给“讨猫饭”&刘子英 188

夜娶夜嫁可避邪&刘子英 189

甩泥巴结良缘&张劲松 189

鞋内藏石算定亲&刘子英 190

“伙计公”与“伙计婆”&高振民 190

新娘三日拜灶难&陈旸 191

无歌不成婚的衡阳婚礼&刘子英 192

峨嵋深山的“小引媳妇”&高振民 193

侗族婚俗唱花歌&张徐 193

“开众亲”——物色对象&过伟 193

剥去衣服吃“鼠肉”&张映萍 194

“玩山"唱歌谈情&过伟 194

“抢红蛋”与“坐中柱”&范闻毅 195

众家嫁女同一天&徐无忌 195

唱歌讨果尝杨梅&过伟 196

晚上接亲到女家&过伟 196

纺车接到新郎家&过伟 196

水族婚礼讲“分福”&过伟 196

水族新婚三礼&过伟 197

血誓定情&过伟 197

苗族银镯订婚&过竹 197

芦笙接新娘&过竹 197

苗族婚仪分喜饭&过竹 198

姑娘田与姑娘钱&过竹 198

秘绣秘藏展出惊人&过竹 198

求婚洞内外对歌&过伟 198

番瑶姑娘的相思烟&过伟 198

京族婚礼闻歌卡&过伟 198

踢沙·掷木叶·对花屐&过伟 199

破竹简离婚&过竹 200

偷杯接亲&过竹 200

排瑶的“唱姑娘”&过竹 200

布努瑶筷条说亲&过竹 200

蓝靛瑶嘴咬情深&过竹 200

阿妹的小红凳&过竹 201

拜认第三父母&过竹 201

壮族的“情依”&邵志忠 201

“抛果对歌泼泥对歌”&过伟 201

打霜·夜歌&邵志忠 202

“众舅母”挖地&邵志忠 202

寡妇改嫁作“断梳”&邵志忠 203

“入赞”又称“扛楼梯”&邵志忠 203

姑娘“串寨子”&邵志忠 203

“转花伞”为新娘祝福&邵志忠 203

婚礼之夜“起歌台”&邵志忠 204

牛车蚊帐接新娘&邵志忠 204

花桌会·花夜餐&邵邵志忠 204

新娘须挑“月亮水”&邵志忠 204

北壮入赘称“上门”&邵志忠 205

槟榔——卑南人的“红娘”&邵志忠 205

“唱风流”与“木厚真”&邵示忠 206

云南白族婚俗&邵志忠 207

云南庐沽湖畔的阿夏婚&陈子艾 207

祭拜“铁三角”&杨知勇 209

月夜踏歌迎新娘&陈平 209

哈尼族的哭嫁&陈平 209

橄榄迎新郎&范闻毅 210

白宏姑娘的订婚礼&陈平 210

碧约姑娘的小帽&范闻毅 211

傣族解放前的婚俗&范闻毅 211

诗意古朴的傣族拴线礼&汪玢玲 211

?拦路口堵情人&蒋成文 213

“赶摆”联姻闹夜宵&蒋成文 214

丢包寻情人&蒋成文 214

对歌·背布·抢猪&范闻毅 214

香堂人最隆重的节日&范闻毅 215

傈僳族的结婚仪式&陈平 215

特别请柬&陈平 216

以物代信的“来苏”&范闻毅 217

梳头恋爱与架桥结婚&范闻毅 217

拉祜族野外当洞房&范闻毅 218

拉祜西人的“串小伙子”&范闻毅 218

热闹的婚礼&陈平 219

纳西族“阿注婚”&范闻毅 220

景颇族的婚俗&范闻毅 221

布朗族两次婚礼&陈平 221

琴声觅知音&陈平 223

“六”字彩礼和“三月三”&范闻毅 223

贵州布依族的“戴假壳”&范闻毅 224

阿昌族的“作涅勤”&范闻毅 224

普米族交换猪心结同心&范闻毅 224

歌声中的婚礼&陈平 225

怒族发辫、指甲定终身&陈平 226

务实的择偶标准&陈平 226

“奥朴”、“奥米”、“在若”&范闻毅 227

崩龙族的“奶水钱”&范闻毅 227

畅饮“同心酒”&范闻毅 228

独龙族婚俗&陈平 228

基诺族的花为媒&范闻毅 229

竹楼饰物象征爱情&陈平 229

云南苗族婚俗&陈平 229

欢快的“抢亲”&陈平 230

忌锅灶&过竹 230

贵州苗族的“游访”&范闻毅 230

花街觅知音&陈平 231

花腰带——爱情的信物&陈平 231

戴花龙头筷&陈平 232

比蜂蜜还甜的爱情&陈平 232

口弦弹知音&陈平 232

彝族的几种婚俗&范闻毅 233

彝族背新娘&范闻毅 234

装在竹简里的情话&王四代 234

白依人的琴声&杨知勇 235

到底哪个是新郎&陈平 235

拖拉婚俗&陈平 236

撒尼夷区的“共房”&范闻毅 236

奕车妇女的“坐家”&陈平 236

木叶吹为玉笛声&王四代 237

俭朴的婚礼&陈平 237

云南蒙古族的“跳乐”&陈平 237

云南藏族青年的恋爱茶会&陈平 238

千针万线的同年鞋&过伟 239

送嫁十姐妹&过伟 240

洞房“闹歌坛”&过伟 240

媒人挨骂不作声&过伟 240

毛南族婚礼歌&过伟 241

抱牌成亲&柳友美 241

真真假假话“哭嫁”&王福荣 242

“布袋”之风时时易&李海珉 242

泪血相伴撮成婚&王福荣 242

相亲&堆盘水乡风&王福荣 243

摸马桶和捣窗户 243

娶亲花轿水中行 244

——女不吃两家茶 244

跨火盆和射轿神 244

喜床上面大有文章 245

银杏树换媳妇&汪从元 245

别开生面的桑树陪嫁&顾希佳 246

牛郎织女香桥会&顾希佳 246

公鸡拜堂&蒋成文 246

有趣的“重行花烛”&蒋成文 247

先骂街后上轿&张映萍 247

三尺水面抛新娘&张映萍 247

佯扮乞丐巧借嫁&张映萍 248

婚礼中的蚕花&顾希佳 248

摸蚕花奶奶&顾希佳 249

典妻·租妻·卖妻陋俗&莫高 249

绍兴所见“结发”古仪&孙文采 250

杭州湾畔婚歌喧&顾希佳 250

古代婚俗中的“六礼”&林木 251

江南婚俗中的“三媒六证”林木 251

江南婚俗中的“订婚”&林木 252

江南婚俗中的“选日子”和“发嫁妆”&林木 252

江南的传统婚礼&林木 253

扬州高邮的“鸭礼”&夏梅珍 254

福建的迎亲古礼&叶劲光 255

“吵嫁”婚俗&李升宝 255

谁人妻子不识夫&秦联 255

结婚礼仪中的火崇拜&张冬梅 256

婚嫁“王子”及其他&朱上安 256

虬江婚俗 257

唱诗伴着婚礼来&郑钟选 258

“七挑”与“财裤”&袁佩凤 259

“揪长面”与“拉红布”&林丽红 259

有趣的新娘出入门仪式&刘文胜 260

古代婚俗今犹在&周武荔 261

从“吉古吉古”谈将乐婚俗&徐友生 262

难为“亲家伯”&范闻毅 263

畲家婚礼的长夜对歌&兰克 263

出嫁需带“黏门草”&李笠田 264

挑布袋送嫁 264

客家侨乡“隔山娶亲”&黄火兴 264

粤北恋情“讴莎瑶”&叶春生 264

客家嫁女礼仪&林湘生 265

客家迎娶礼仪&林湘生 265

“接伞”和“送伞”&宋经文 266

感人肺腑的石碧情歌&宋经文 267

米筛上的婚礼&谢光 268

奇异的同姓通婚&宋经文 269

看新娘“斗四句”&叶春生 269

男女同心“结房圆”&叶春生 270

“订婚椰”与“结婚椰”&范闻毅 270

新婚之夜不进洞房&范闻毅 271

哈尼族的“公房”&兰克 271

排湾人的“献柴礼”&宋经文 271

高山族小伙子的“劳动锻炼”&范闻毅 272

离不开食品的台湾婚俗&范闻毅 272

跑步娶亲 272

第三类 生育教子习俗 277

婴儿的诞生&汪玢玲 277

生儿办满月&汪玢玲 278

隆重庆百岁(百日)&汪玢玲 278

有趣的抓周&刘振操 278

医巫间山育儿习俗&王光 279

满族生子育儿习俗&富育光王宏刚 284

满族成年礼俗&李丽达 286

形形色色的“拉保保”&黄红军 286

婴儿额头点“红痣”&刘晔原 286

除夕之夜送画呼儿&刘晔原 287

“四眼人”的参与和避讳&刘晔原 287

小男孩羞处为贵&刘晔原 288

虎头帽和猪头鞋&刘晔原 288

北方农村生育讲究多&黄泊沧 289

与众不同的悠车&周玲 289

苏北的婴儿“洗三”和“开奶”&林木 290

江苏一带的“百露”和“抓周”&林木 290

江南的“洗儿会”、“落胎发”和小儿命名&林木 291

古代的成年礼和苏南水乡的“??头”&林木 291

暂不剃度与“跳墙”还俗&秦联 292

奇思妙想换替身&秦联 292

五色线与“长命锁”&秦联 292

草原牧民生育习俗&王迅 293

昭君墓上草青青&王迅 294

在牛羊圈里生孩子 294

正月十五偷“锥把”&杨柳 295

长命锁和绊脚圈&刘晔原 295

陕北窑洞里办冬学&刘晔原 295

吃百家饭和百日出门&刘晔原 296

许愿求子的“娃娃大哥”&尚洁 297

向泰山奶奶求子&刘晔原 297

冀中孕妇多禁忌&黄泊沧 298

沙土布袋育婴儿&刘其印 298

红喜蛋报喜信&魏敏 299

喜庆丰收“摸秋”盼子&黎邦农 299

徽州儿童往外丢&黎邦农 300

婴儿三朝祝胆大&刘子英 300

“骑龙送子”贺新娘&刘子英 300

产妇三天吃“祝米”&刘子英 301

西藏安多牧区定居藏族的幼儿剃胎发仪礼&华热·宗哲嘉措 301

馈送紫苏可安胎&陈旸 302

惊险艰难的度戒&陈旸 302

瑶家女儿的成年礼&过竹 303

被窝里的冬瓜娃娃&高振民 303

江苏民间的“祈子”&“催生”&林木 303

抱鸡报喜知生男女&陈旸 303

土家蛋俗有渊源&向柏松 304

生儿栽树——“十八杉”&过伟 304

“偷娃娃”求子&秦联 305

子孙马桶生子孙&金煦 305

奇怪的溺婴习俗&金煦 305

偷桩、送桩为哪桩?&金煦 306

拜石头为干爹&金煦 306

生育习俗仪式歌&金煦 306

请求保佑的“长命锁”&李海珉 307

男孩子的“授头顶”&魏采萍 308

女孩子的“授头发”&魏采萍 308

母爱凝结“胎发团”&顾希佳 309

手扯绵兜讨蚕花&顾希佳 309

银项圈与活鲤鱼&孙文采 310

“思母歌”与祭母节&张强 310

送福“解关”祝健康&过伟 311

饮浇花水&邵志忠 311

外祖母送背带&邵志忠 311

文身是男子成熟和勇敢的标志 312

穿裤换裙别童年&杨知勇 312

风趣的普米少年成人礼&蒋成文 312

基诺族生育忌讳多 312

墓诺族的成年礼 313

畲家育儿趣辜多&雷传华 313

畲族的命名和寄养&雷传华 314

“敬花婆”与“报人丁”&过伟 315

“补做风流”为生育&过伟 315

产后三十三天“卖猫月”&过伟 315

潮乡儿童“出花园”&叶春生 315

望子成龙七夕“拜巧”&宋经文 316

尊师重教育后人&宋经文 316

客家羌酒鸡&黄秉增陈濠 317

从“麻胡来了”到“大灰狼来了” 318

看桃护花的母亲&刘晔原 318

养女儿”的人家&刘晔原 319

第四类 寿诞命名习俗 323

《麻姑献寿》&余云华 323

松鹤遐龄&朱家健 323

中原寿礼&魏敏 323

老龄人“坎儿”的来历&秦联 324

祝寿仪式歌&金煦 324

祝寿习俗&刘振操 326

从高丽葬到花甲宴&金东勋 326

中国第一个老人节&金东勋 327

“百年为期”与讳言“百”字&汪玢玲 327

农村庆寿习俗&黄泊沧 328

生日趣事&孟学范 328

“诵刚索”报亲恩&许英国 329

女寿礼——念佛开斋堂&魏采萍 329

寿面·寿礼·寿筵&麻凌讷 330

寿筵·寿诗点滴&林泽田 330

方便面为何又称“伊面”&宋经文 331

畲家人做寿礼俗&雷传华 332

壮族寿礼&邵志忠 333

侗乡寿礼&过伟 333

祝寿“金鸡舞”&过伟 333

庆生日过烂泥田&张映萍 333

丰富多彩的命名仪式&何锦良 333

宗教性命名&何锦良 334

关于名字的禁忌&何锦良 335

有趣的乳名&何锦良 335

蒙古族的姓氏名字&王迅 336

白族命名礼仪&杨知勇 337

以“名”定“命”&杨知勇 338

闯姓踏名保平安&张映萍 338

汉族命名的习俗&鞠增义 338

我国多民族的连名制&陈子艾 340

我国姓氏纵横谈&陈子艾 341

江苏的寿俗&林木 343

别有兴味的连名制&何锦良 343

哈尼族婴儿取名礼俗&陈平 344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张强 344

基诺族取名方式&陈平 345

鸡骨记岁十七年&张映萍 345

第五类 社交往来习俗 349

安徽黄山迎客松&宋经文 349

古礼三叩叩九拜&何锦良 349

祭孔与拜师&何锦良 350

东北地区满族礼俗&高清真 350

吉林女真人送礼·赶礼·随礼&李果钧 351

东北地区朝鲜族礼节&高清真 351

朝鲜族民间互助组识——契&金东勋 351

蒙古族礼仪&王迅 352

请?&喜山 353

鄂伦春人的请安、致敬、参拜&关小云 353

锡伯族的请安与会年茶&张映萍 354

“状元披红”代代传&李海珉 354

中原“行麦礼”&魏敏 355

乔迁之乐“燎锅底”&魏敏 355

山东忌讳称“大哥”&蒋成文 356

安徽尊人曰曰“朝奉”&黎邦农 356

安徽合肥“长嫂如母”与“外甥打舅”&黎邦农 357

安徽贵池民女大如天&黎邦农 357

陕西紫阳人喜欢“骂笑”&宁锐 358

陕北的结交习俗&刘晔原 358

尚礼好客的哈萨克人&宁锐 358

哈萨克族人天山赠雪莲&西风 359

鄂东拜年及待客&蔡维 359

山西大冶人上屋到下屋是客&柯小杰 360

湖南洞庭人“荷叶包的是人情”&刘子英 360

湖南祁东中秋佳节送南瓜&刘子英 360

湖南酒宴中的“安席”&陈旸 361

热情为客人服务的“桌主”&黎邦农 361

湖南酒宴中的“安厨”&陈旸 362

敬烟小史&余云华 362

敬烟礼俗琐谈&余云华 362

契丹再生礼&穆鸿利 363

契丹柴册仪&穆鸿利 364

满族的设弧与设蜕&王可宾 364

东北地区的鸣鞭&王可宾 365

东北的“人道我百岁”&王可宾 365

东北的口语“贼”与“寇”&王可宾 366

湖南蛋茶待客,不吃要接&刘子英 366

江苏江阴“茶酒担”&李海珉 366

四川“龙门阵”&黄红军 367

浙江的依依乡情望蚕讯&顾希佳 367

江浙一带的尚齿尊长之风&林木 368

渔民一家,同海共济&蒋成文 368

姿态各异的见面礼&何锦良 368

藏族的见面礼仪&渠云 369

藏族至朴至尊的赠哈达&渠云 369

藏族的待客礼仪&许英国 370

新疆石河子垦区民俗文化采撷&薛洁 371

哈尼族人的尊长礼仪&陈平 372

哈尼族的客人来了先敬酒&陈平 372

红河哈、彝、傣族的“牛亲家”&陈平 373

傣族人的有买无卖与有卖无买&何锦良 373

傣族人的“伤谋”&陈平 373

景颇族的实物信&杨知勇 373

基诺族的树叶信&陈平 375

广西壮族的坐廊·欢简&邵志忠 375

湖南贵州的苗族礼俗&刘子英 375

广西隆林的鸡心认亲与鸡头敬客&何锦良 376

广西苗族的花带传情&过竹 376

广西苗族的打芦笙同年&过竹 376

广西布努瑶族的幽默风趣喝笑酒&张映萍 377

广西大瑶山上门抹红&过竹 377

侗家人的敬老尊贤&刘子英 377

侗家人的众人抬一,互助友爱&刘子英 378

侗家人意重情深的合拢饭&过伟 378

侗族的“打标”&何锦良 378

侗族的“也哼年”&过伟 379

侗家迎送客人的拦路歌&过伟 379

哈尼族的喂老人&王四代 380

仫佬族的走坡&过伟 380

彝族的“吉缩”与“缩尔”&李鉴踪 380

彝族的豆腐充当和事佬&李鉴踪 381

彝族的抹黑脸&过伟 381

畲家社交礼俗&雷伟华 381

畲族人的盘歌会&莫高 382

福建客家送蛋祝平安&李海珉 382

客家人的席位趣谈&宋经文 382

琼浆玉液请客尝&林湘生 382

第六类 丧葬礼仪习俗 387

移风易俗 实行火葬&刘子英 387

办丧事 讲排场&刘晔原 387

先秦国内的葬俗&张志立 387

东北原始社会葬俗&张志立 389

东北史前的土葬习俗&张志立 389

东北的洞穴墓&张志立 391

东北的瓮棺葬习俗&张志立 391

东北原始社会葬式习俗&张志立 391

东北原始社会墓葬中的埋葬习俗&张志立 394

东北以石为葬具的习俗&张志立 394

悬棺葬&汪玢玲 396

树葬&夏之乾 397

国内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习俗&张志立 397

隋唐五代的墓葬习俗&张志立 398

宋辽金元的墓葬习俗&张志立 398

明清时期的陵园&周光培 399

棺椁制度&李如森印志华 400

女真族“送血泪”习俗&杨清华 403

女真族的葬俗&杨清华 403

契丹丧葬礼仪&程妮娜杨清华 404

契丹族奇特的“面具与网络”葬服&程妮娜杨清华 404

契丹族的厚葬习俗&程妮娜杨清华 405

契丹族的葬式与葬具&程妮娜杨清华 405

辽金“烧饭”习俗&程妮娜杨清华 405

辽金时期汉族的丧葬礼仪&程妮娜杨清华 406

东北汉族归葬故里的习俗&程妮娜杨清华 406

辽代汉人坟莹立石经幢的习俗&程妮娜杨清华 407

汉代皇家葬制——黄肠题凑&夏梅珍 407

汉代特殊葬具——漆面罩&印志华 407

形形色色的停尸仪式&黄红军 407

汉族“初丧”的繁文缛节&汪玢玲 408

汉族的棺与殓&汪玢玲 409

送行与出殡&汪玢玲 409

开眼光·搭桥·哭十八场&秦联 410

夫妻合葬&汪玢玲 411

起坟、入坟与迁葬&汪玢玲 412

东北地区满族葬仪&汪玢玲 412

东北地区朝鲜族葬仪&汪玢玲 412

丧葬礼仪唱悲歌&金煦 413

山西的“和尚墓”&杨文龙 414

山西寿木中的“不倒翁”&杨文龙 414

服孝蹲草棚&惠树胜 415

陕北葬俗&李泽明 415

陕南丧葬中的孝歌&宁锐 416

河北枣强县丧葬旧俗&刘其印 416

大别山人的丧葬风俗&汪从元 417

云南凉山彝族奇特的拉马陪葬&黄红军 418

湘中儒教丧礼&谢文耀 418

赫哲族的葬俗&高清真 419

达斡尔族的丧葬礼仪&高清真 420

鄂温克族的丧葬习俗&高清真 421

蒙古族葬俗种种&王迅 421

蒙古族萨满黑教派的树葬仪式&波少布 423

蒙古族喇嘛的火葬&波少布 423

古老的野葬习俗&波少布 424

奇异的立棺葬&波少布 424

活马殉葬&喜山 424

鄂伦春人的葬礼&高清真 425

维吾尔族的坟上栽松柏&袁志广 425

柯尔克孜族的丧葬&高清真 426

青海互助土族的“灵轿”&刘晔原 426

鄂西土家族丧俗&周光培 426

贵州土家族击鼓闹丧歌&蔚家麟 428

以白为孝的侗族葬礼&刘子英 429

白族的“接气报恩&杨知勇 429

哈尼族的“奠搓搓”葬礼&黄红军 429

哈尼族的挽歌&张强 430

江苏一带的丧葬方式和仪规&林木 430

苏北一带的“停尸”和“吊丧”&林木 431

苏北一带的“家奠”、“送丧”和“下葬”&林木 432

京族买柳车送葬老人&过伟 432

纳西族摩梭人&黄红军 433

贵州汉族居丧歌&金宝忱 433

纳西族招迷魂&杨知勇 434

纳西族的洗马仪式&杨知勇 434

云南宁菏普米丧俗——打冤家&蒋成文 435

普米族的“给羊子”仪式&杨知勇 435

摩梭人的葬俗&赵长松 436

基诺族人的丧葬习俗 437

苗族人指路与回煞&过竹 438

苗族的椎牛送葬&黄红军 438

湘南江永瑶人吊丧闹山歌&陈旸 439

湖南宁乡的哭丧&付朗云薛丽敏 439

湖南的唱首丧歌当香烧&陈旸 440

广西大化瑶族的“欢幡”挽歌&邵志忠 440

广西右江壮族的蕉林伴灵&邵志忠 440

广西灌阳的欢乐的悼念“打歌堂”&过竹 440

壮族的背骨&邵志忠 441

广西西林壮族的伴寂&邵志忠 441

毛南族的敬献十杯酒&过伟 441

游丧&柳友美 442

姑苏丧事繁文多&金煦 442

以“孝”为核心的丧俗&宋经文 443

河北广平丧葬习俗&林泽田 444

广东客家的义冢奇观——阴城&廖玉文 444

广东客家葬俗奇观——阴城&陈美濠 445

东海渔民的“潮魂”&莫高 445

台湾葬礼及念祖仪式与遥祭&李英 445

摔蛋选墓与接粪留财&秦联 446

台湾的叶落归根抢骨葬&秦联 447

第七类 服装首饰习俗 451

表现时代风尚的中山装&汪玢玲 451

汉族服饰&刘振操 451

凤冠霞帔&汪玢玲 452

古代服饰逸趣&汪玢玲 452

时代变迁话头饰&许英国 452

契丹族的服饰&张志立 453

开脸出脱做新娘&许英国 456

盘发插笄妇人装&许英国 456

新娘子的婚札服饰&魏采萍 457

安徽大红裙子有讲究&黎邦农 458

吉祥如意说“华胜”&秦联 458

雍荣华贵赞“步摇”&秦联 458

闲话璎路&秦联 458

从梅花妆到贴花细&秦联 459

耳珰·耳环·耳坠&秦联 459

戴耳坠原为“打羞”&蒋成文 459

手镯——“绕腕双跳脱”&秦联 460

戒指及其有关传说&秦联 460

陕西的蛤蟆兜肚&汪玢玲 460

清代国服——满族旗袍&王宏刚 461

得胜马褂与巴图鲁坎肩&王宏刚 462

华贵的貂皮服饰&汪玢玲 463

满族的“金头天足”&王宏刚富育光 464

黑娘娘喋血留旗袍&李果钧 465

满族帽子——“玛哈”&王宏刚富育光 466

?鞡&汪玢玲 466

满族的腰带与“大哈”&王宏刚傅英仁 467

岁岁平安的满族荷包&王宏刚富育光 467

野猪牙与满族骨饰&王宏刚富育光 467

佛朵吗妈与满族柳饰&富育光王宏刚 468

东珠与满族珠饰&富育光王宏刚 469

火神奶奶与满族石佩&王宏刚富育光 469

从拉弓钩弦的“憨得憨”到扳指&傅朗云 469

纤纤红指增俏丽&汪玢玲 469

朝鲜族服饰的尚白习俗&王东勋 470

朝鲜族的赤高里、巴几和契玛&金东勋 470

千人针的故辜&李漫野 470

适于游牧的蒙古服饰&王迅 471

蒙族新娘的艳装&喜山 472

雁尾帽与姑姑冠&喜山 473

九为吉数白为纯洁&苏赫巴鲁王迅 473

蒙古荷包&波少布 474

赫哲族衣饰习俗&尤金良 474

别致的鱼皮衣饰&波少布 475

赫哲人的狍皮服饰&波少布 476

达斡尔族的衣饰&高清真 476

鄂伦春人的狍皮服饰&关小云 476

哈萨克族姑娘帽顶上的羽毛&张徐 477

甘肃裕固族的发辫·荷包·烟壶&刘晔原 477

氆氇和藏袍&汪玢玲 478

披牛犊皮的门巴妇女&于乃昌 478

安徽合肥的“原服”与“新衣下水”&黎邦农 479

四川的白头帕与诸葛孝&黄红军 479

关中的“五毒”兜肚与花鞋垫&宁锐 480

民装与旗装&李海珉 480

金莲旧脚印&李海珉 481

绣花鞋的多姿多彩&魏采萍 481

鬼避邪的虎头鞋&魏敏 482

古朴典雅的寿衣&魏采萍 482

拼裆短脚裤和卷腿&魏采萍 483

?裙和?腰头&魏采萍 483

别有风韵的“?数头”&魏采萍 483

小兜、大兜和包头巾&魏采萍 484

满头春色照蚕娘&顾希佳 484

土家族的“黑虎下山”与“帖弯套筒”&陶路 485

苏南农村妇女传统服饰&林木 485

苏北水乡妇女传统服饰&林木 486

湖北土家族的绣鞋垫&蔚家麟 487

云南白族的“鸽子尾”与“风凰帽”&陶路 487

哈尼族服饰&张强 487

打扮俏丽的侗家妇女&刘子英 488

广西侗家的改髻与《解髻歌》&过伟 488

四季不露头的侗家小孩&刘子英 488

婀娜多姿的傣族女装&汪玢冷 488

云南花腰傣族的墨齿&汪玢玲 489

拉祜族的女人剃光头&蒋成文 489

纳西族妇女的“披星戴月”&汪玢玲 489

群星闪耀的景颇族的银泡衫&汪玢玲 490

德昂族统裙上的氏族符号&陈平 490

腰箍——妇女地位转换的标志&杨知勇 490

条纹花和太阳花&陈平 491

重饰三公斤的苗髻&刘子英 492

落落大方的苗服&过竹 492

苗族迁徙纹绣“兰娟衣”&过竹 493

嫁男人留下的服饰&过竹 493

苗家花带,充满情爱&刘子英 493

羌族美观实用的羊皮褂&江青玉 493

羌族越洗越白的麻布衫&汪青玉 494

羌族送郎一双云云鞋&汪青玉 494

灼灼其华的羌族挑绣&汪青玉 494

彝家姑娘的花衣和绣边&陈平 495

银光鸡冠帽与勾尖绣花鞋&陈平 495

彝族英武、美丽的腰环&过伟 496

黎族的服饰&汪玢玲 496

客家“花笠”探源&林湘生 496

客家的大襟衫与围兜&宋经文 497

仫佬族的防老衣&过伟 498

仫佬族的麦杆帽&过伟 498

广西毛难族戴在头上的信物“顶卡花”&王四代 498

毛难花竹帽&陈平 498

健美多姿的叶车服饰&陈平 499

叶车人奇特的发式——“独角”&陈平 499

象征洁白心灵的叶车白头巾&陈平 500

绣面与纹身&汪玲玲 500

云南克木人的大耳孔饰&王四代 501

走路拧线的妇女们&王四代 501

福建惠安女的衣饰风采&邴玉喜 501

澎湖妇女的蒙面巾&汪从元 502

台湾高山族的纹身习俗&李英 502

渔民爱穿笼裤&吴定华 502

第八类 烹调饮食习俗 505

象征吉祥的食品&刘振操 505

北方饺子&刘振操 505

北方渔民不吃水饺吃“元宝”&刘振操 505

东北的波罗与波罗叶饼&王可宾 505

吃“元宵”&江谨辉 506

北京人的风味小吃&杨恩学 506

北京人的“三大面”&杨恩学 508

老北京的盒子铺和盒子菜&杨恩学 509

蜜钱果脯&黄泊沧 509

王致和的臭豆腐&黄泊沧 510

东北特色的火锅&汪青玉 510

冬包豆包秋渍菜&曹保明 510

鄂伦春人的山珍野味宴&奥登挂白兰 512

鄂伦春人的野味食品&高清真 512

以肉食为主的鄂伦春人&高清真 514

鄂伦春人独特的饮食方法&关小云 514

达翰尔人的吉祥圣洁的粘饭“拉里”&奥登挂 515

达斡尔族饮食习俗&高清真 515

达斡尔人的酥香甜美的喜庆糕点&奥登挂 515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高清真 516

满族的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王宏刚富育光 516

满汉全席美名扬&王宏刚 517

天火肉和满族火锅&王宏刚 518

满族的白肉血旸&刘振操金玉华 518

满族的饽饽&刘振操金玉华 518

满族传统食品萨其玛&刘振操 519

满族的“粘耗子”&李果钧 519

满族的压桌碟与豆酱&蒋成 520

锡伯族的食俗&刘淑琴 520

朝鲜族的冬至粥&郑圣德 521

清凉馥郁的朝鲜冷面&金东勋 522

朝鲜族喜吃的肉食和山菜&金东勋 522

冬季半年粮——泡菜&金东勋 523

朝鲜族的打糕&金东勋 523

朝鲜族的烤牛肉&刘振操方枝荣 523

不登大雅之堂的上等食品&李漫野 524

北方春日食俗&刘振操 524

老沈阳的粥厂&刘振操 525

北方人伏天吃“伏面”&刘振操 525

锦州小菜堪称食林一秀&秦联 525

腊八粥&睢振成 526

风靡世界的成吉思汗火锅&王迅 526

蒙古的牛犊汤&王迅 526

蒙古馅饼&王迅 526

满蒙的传统大菜全羊席&王迅苏赫巴鲁 527

蒙古族的手扒肉、乌查和烤全羊&王迅苏赫巴鲁 527

涮羊肉的来历&陆阁丽 527

蒙古的“土烈食连”&波少布 527

蒙古族的“白食”&波少布 528

蒙古族八珍&波少布 529

蒙古族的炒米&波少布 529

牧民的风味食品——肉干、肉粉 529

蒙古人的氏族肉粥&波少布 530

新疆人的手抓饭&汪青玉 530

馕香西域&西风 530

新疆的烤羊肉&西风 531

独具风格的青海月饼&许英国 531

青藏“乌查”敬佳宾&许英国 532

陕北的养面圪坨&宁锐 532

关中的摊煎饼&耀增 533

秦川东府“花花馍”&史耀增 533

馄饨和关中东府民俗&史耀增 534

陕西岐山面皮——“御京粉”&刘宏艾 535

风味独特的岐山臊子面&刘宏艾 535

陕北剁荞面&宁锐 536

多种风味的三秦菜肴&宁锐 536

古朴淳厚而又丰盛的秦馔&宁锐 537

陕北的软米油糕&宁锐 537

陕西名菜的创制和传说&宁锐 538

陕北乾县的“三宝”&强万康 539

胶东的春燕、月鼓、豆面灯&刘晔原 539

山西的“圆满成龙”话圆食&刘晔原 540

津门一绝“狗不理”&蒋成文 540

享誉国内外的山东金乡的“蜜制红三刀”&秦联 541

清宫名菜“改刀肉”&静永海 541

冀中饶阳花糕&刘新立 541

内涵丰富的年馍文化&魏敏 542

虔诚的正月饮食信仰&魏敏 543

龙节话龙食&魏敏 544

腊八枣树吃米饭&魏敏 544

端起碗来撵饭场&魏敏 545

祖传绝技顾家馍&高珊珊 545

徽菜趣味传奇&黎邦农 546

吃不厌的米豆糕&汪从元 546

龙凤饼——合意饼&汪从元 546

果城里的“印子粑”&柯小杰 547

色香味佳的金牛麻花&汪从元 547

皇后娘娘的蒿菜饭&陈旸 548

湖南人元日吃素的食俗&陈旸 548

乌饭节的登仙食俗&陈旸 548

三月三地菜当灵丹&陈旸 549

楚中名菜——洪山菜苔&汪从元 549

湖南龙阳粑粑压断街&刘子英 550

清明吃青好处多&陈旸 550

川北剑门山区“大肉会”&赵长松 551

万事如愿太阳馍&汪青玉 551

剧变中的四川牙祭习俗&余云华 552

梓州城的小吃&赵长松 553

藏胞除夕之夜喝“古突”&渠云 554

三明人的糌粑&高志强 554

傣族的竹筒饭&汪青玉 554

风格独特的彝族食俗&秦联 555

彝族的砣砣肉&赵长松 555

奕东人的糯米粑粑&陈平 556

云南的“过桥米线”新说&王迅 556

彝族的迎祖菜&过伟 557

壮族窑焖红薯最好吃&邵志忠 557

壮族的五色饭加五色蛋&汪青玉 557

米粉的多种制品&邵志忠 558

五彩的糯米饭&王四代 558

壮族特色调味品“红谷糟”&邵志忠 558

广西毛南菜牛&过伟 558

京族人的“风吹”?&过伟 559

京族人的调味品——鱼露&过伟 559

毛南人的“盘闹”、“盏配”和“郎棒”&过伟 559

毛南人的米蜂仔&过伟 559

哈尼族人的蜂蛹宴&过伟 560

毛南族的鸡血糕和鸭酱&过伟 560

水族的开蒙粽&过伟 560

吃活血象征吉祥的壮族风俗&邵志忠 560

壮族人“吃包生”&邵志忠 560

广西风俗“打包”给客人带回家&邵志忠 560

壮族分食大年粽的习俗&邵志忠 561

瑶乡的竹叶饭包&过竹 561

瑶族的长寿豆饭和长寿油&过竹 561

苗族的试饭与压饭&过伟 561

侗族吃猫饭唱“猫饭歌”&过伟 562

苏州的糯米糕团不断头&过伟 562

伍子胥糖年糕救百姓&秦联 562

名传遐迩的“吴山酥油饼”&吴定华 563

苏州定榫糕,劳军传计谋&秦联 563

江南蚕乡的“灯火三更做茧圆”&顾希佳 563

荡漾凌波品船宴&汪青玉 564

浙江洞头湾的特殊饭俗&蒋成文 565

扬州人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林木 565

江苏的茶肆&林木 565

扬州的“吃讲茶”&林木 566

苏南农村的“香茶”、“元宝茶”&林木 566

江苏农村酒席上的“猪八样”和“事事如意”&林木 566

江苏农村的“年节酒”和“红白喜事酒”&林木 566

江苏一带民间酒宴上的仪规&林木 567

汉代的火锅——染炉&印志华 568

扬州法海寺的猪头肉&夏梅珍 568

宋代斗茶&夏梅珍 568

金华地区的一蛋百用&张映萍 568

东南沿海抗倭的咸光饼&李海珉 569

西湖佳肴“东坡肉”&“东坡肉”中无限情&吴定华 570

永安的稻穗果&王仙桥 570

闽西北风味独特的糌粑&叶劲光 570

福建人除夕夜吃甘蔗拥火种&张映萍 571

永安福庄饮食拾零&吴启华 571

客家“粄”食&陈美濠 572

客家“清明粄”&陈美濠 572

客家“仙人粄”&陈美濠 572

广东大埔“忆子粄”&叶春生 573

雷州年糕大如席&叶春生 573

布依族人六月初六吃狗肉&汪青玉 573

“狗肉不上席”的由来&汪从元 574

粤菜冬令炆狗有异香&叶春生 574

广州的“龙虎斗”&汪青玉 574

粤菜“龙虎凤会”&叶春生 575

湘西瑶胞、土家的过老鼠年&陈旸 575

福建的山乡野味老鼠干&雷美能 576

曲阜人吉祥如意鸡领先&汪青玉 576

瑶乡的扛鸡头和带鸡爪&过竹 577

味压江南十二楼的“叫化鸡”李海珉秦联 577

客家传统菜色——“盐焗鸡”&陈美濠 577

苗族人的鸡认亲&过伟 578

鸭崽和板鸭&李丽华 578

粤菜禾花雀&叶春生 578

傣族人爱吃昆虫&秦联 579

鲤鱼跳龙门和年年有鱼&刘振操 579

端上鱼来先莫尝&高清真 579

喜食生鱼的赫哲人&高清真 580

驰名遐迩的赫哲鱼宴&尤金良 580

赫哲族美食民谣&尤金良 582

赫哲人食生鱼的习俗&汪青玉 582

满族鱼宴&富育光 582

朝鲜族人爱吃明太鱼&高振民 583

辽南鱼羹&蒋成文 583

长岛的清蒸加吉鱼&秦联 584

微山湖的湖味名吃&剑君 584

龙井虾仁双绝媲美&莫高 585

重阳佳节说螃蟹&刘振操 585

洪泽湖上的“湖水煮湖鱼”&刘兆元 586

拼死吃河鲀&刘兆元 586

鱼米之乡大冶的银鱼席&汪从元 587

湖北戎湖洞里春鱼生&汪从元 587

令人叫绝的洞庭全鱼席&刘子英 587

合肥的“箭杆黄鳝马蹄鳖”与“无丝藕”&黎邦农 588

苏州人的吃鱼经&莫高 588

杭州第一珍馔“西湖醋鱼”&奠高 588

永安的大湖鱼&余琼梅 589

基诺族的酸淹鱼和蚂蚁蛋&陈平 589

侗族的云雾鱼&过伟 590

达斡尔人的叶烟&周玲 590

“川老叔”酷嗜“和气草”&余云华 590

裕固族吸鼻烟的习尚&田自成 591

良医常用酒&宁锐 592

草原啤酒“忽迷思”&喜山 592

圣赞“玉液八珍”酒&静永海 593

塞外神酒“乾隆醉”&振威 593

哈萨克族的马奶子酒&宁锐 593

西凤名酒古今谈&刘宏歧 594

奇特的酒俗——首山酒会&魏敏 594

绍兴陈酿陪作新娘嫁&汪青玉 595

状元红&李海珉 595

每逢新年话黄酒&宁锐 596

水族人“肝胆酒醇敬宾朋”&过伟 596

彝家没有“喝错了的酒”&杨知勇 596

壮族的众人酒与长生树&邵志忠 597

沙县的酒拳拾趣&王成凤 598

彝族的酸菜汤·坛坛酒&黄红军 598

苗族的喊酒·扯耳朵&过竹 598

藏人以青稞美酒敬亲人&邴玉喜 599

茶的起源&宁锐 599

北京的茶馆&刘沙马乙亚 600

达斡尔人的米茶&奥登挂 600

蒙古人的奶茶&王迅 601

五光十色的青海茶文化&许英国 601

新疆哈萨克牧民的擀毡与烤馕&陈子艾 602

陕南茶的妙用艺术&孟学范 603

“罐罐茶”与“三道茶”&宁锐 603

商山四皓与商芝菜&宁锐 604

大别山中的茶俗&汪从元 604

酸甜耐饥的中原茶食&魏敏 605

解署清毒的湖南擂茶&刘子英 605

苗族的虫茶&汪青玉 606

湖南的文明风趣喝抬茶&陈旸 606

解渴疗疾的湖南岳飞茶&陈旸 607

香咸辛辣的湖南油茶&陈旸 607

侗家第二主食油茶&刘子英 608

天府之国盖碗茶&汪青玉 608

藏族同胞的酥油茶&汪青玉 609

香浓情深打油茶&过伟 609

苗家油茶飘香待宾客&汪青玉 610

白族的“三道茶”&汪青玉 610

基诺族的包烧茶&王四代 611

洞庭碧螺春&李海珉 611

庙港吃茶&马久喜 611

石碧客家的擂茶&张仁藩 612

扬州早茶&秦联 612

赣水乡里茶水俗&曾广玉 613

风味小酌熏豆茶&王福荣 613

龙井茶·虎跑水&李海珉 614

潮汕工夫茶&叶春生 614

泰宁的擂茶习俗&萧秋梅 614

三明市的冰糖茶&卓庭辉 615

古代的饮茶艺术 615

客家的“豆腐王国”&宋经文 616

薄嫩香甜的湖北金牛千张皮&汪从元 616

广西的豆腐圆和豆腐肴&宋经文 617

名扬四海的四川麻婆豆腐&王迅 617

辣香味浓的乾县豆腐脑&强万康 617

酸香醇厚老陈醋&汪青玉 618

乾县人酸汤挂面待嘉宾&强万康 618

毛难三酸&过伟 619

味美爽口的苗家酸品&过竹 619

侗族人的“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乱窜”&刘子英 620

辣椒与关中风俗&宁锐 620

不忘乡情的麻阳人&刘子英 620

无辣不成菜肴&刘子英 620

东北人离不开的调味品——酱&高振民 621

餐桌添锦闲话汤&宁锐 622

满族汤羹&王宏刚 623

北京信远斋的酸梅汤&杨恩学 623

江淮“马虎汤”&黎邦农 623

鲜嫩清香的西湖莼菜汤&吴定华 624

川菜与麻辣烫&黄红军 624

汤——川菜中的国色天香&余云华 624

萝卜赛梨满津城&秦联 625

荒漠深处沙枣香&西风 626

甜甜的哈蜜瓜&西风 626

多两个孔的巴河藕&汪从元 627

嘉兴菱美冠江南&汪青玉 627

嗜好槟榔的湘潭人&刘子英 628

槟榔的妙用&刘子英 628

清凉解署?叶粽&陈旸 629

仙食——柏叶&宋经文 630

中山小榄的菊花餐&叶春生 631

增城龙角“莲叶餐”&叶春生 631

竹乡笋宴&宋经文 631

美食佳品玫瑰花&张映萍 632

景颇人族爱吃春菜&张映萍 633

景颇人爱吃麂血饭团&张映萍 633

傣族青苔菜&张映萍 633

佤族的煮竹饭&张映萍 633

吃了蟠桃人长寿&宋经文 634

奇特的“吃生”&苏勇 634

风味独特的素席&黄红军 635

台湾人的午餐——“便当”&邴玉喜 635

讲规矩的摆桌、坐桌&黎邦农 635

朝鲜族宴席的“摆桌”&高振民 636

厨业祖师——詹王&宁锐 636

鸣堂叫菜&赵长松 637

第九类 医药卫生习俗 641

中药店为啥称“堂”&林之满 641

药店的招幌“悬壶”&林之满 641

赞誉医德的“杏林春暖”牌匾&黎邦农 641

秘方传男不传女&邴玉喜 641

蒙汗药考&谢文耀 641

老沈阳的药王庙&刘振操 642

药壶宜借不宜送&金宝忱 642

鄂伦春族的中草药&关小云 643

鄂伦春族应用的动物类药&关小云 644

赫哲人治病的挂画——“牛尔罕”&汪玢玲 644

萨满治病的医德及禁忌&郭淑云 645

萨满治疗毒疮的吮吸法&郭淑云 645

萨满的采药与炮制&郭淑云 645

草原牧民的民间疗法&波少布 646

珍贵的《回回药方》&丁一波 647

神仙庙里仙方店&金熙 647

“三千苗药,八百单方”&刘子英 648

民间土方谚语&刘振操 648

饮食百味话药膳&张志立 649

百草之王人参谱&汪玢玲 649

鹿茸——壮阳神角&汪玢玲 650

云南白药的传说&张映萍 651

皇帝也迷樟树药&曾广玉 652

生死相依金银花&金宝忱 652

金钱草的名称来历&金宝忱 653

天女赠药话天麻&金宝忱 653

天府之国表黄姜&金宝忱孟慧英 653

鹅不食草治鼻炎&李海珉 654

何首乌的由来&谢文耀 654

离家三年话当归&金宝忱 655

五颜六色马齿苋&金宝忱林之满 656

卖山楂药能起家&金宝忱林之满 656

鱼腥草的神效&张影 656

十二种名花的药用&汪玢玲 657

农夫谢医牵牛子&金宝忱 657

吉祥喜庆百合花&张映萍 657

茉莉花止痛安神&张映萍 658

桂花散冷消淤&张映萍 658

乌韭止血治刀伤&张映萍 659

桃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