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隐喻与隐喻能力 1
第一节 当代隐喻理论 1
第二节 从习语的可分析性看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能力观 19
第二章 隐喻思维模式 36
第一节 从Lakoff网上公开信看隐喻思维方式 36
第二节 “混杂隐喻”和隐喻连贯 45
第三节 “过去”与“未来”何者在前? 51
第四节 “委婉”不一定是“语” 57
第三章 原型范畴理论与语义、语言结构研究 64
第一节 范畴化能力 64
第二节 X-phemisms:从委婉语到恶化语的连续统 70
第三节 从模因基因型、模因表现型到非模因传播的连续统 81
第四节 语义非范畴化 90
第四章 隐喻、转喻、借代 99
第一节 Metonymy:转喻与借代 99
第二节 隐喻与转喻/借代 108
第三节 商标在非商业英语中的转喻/借代和隐喻作用 115
第五章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120
第一节 象似性和任意性 120
第二节 英汉文学文本中的文字象似性符号 128
第六章 凸显观与注意观 139
第一节 凸显部分与注意力视窗 139
第二节 “场景作为主语”构式中的主体和背景 144
第三节 末端中心、末端重量与凸显 160
第七章 感思能力 179
第一节 概念合成 179
第二节 从语言和思维的虚构性看认知语言学的感思能力观 204
第八章 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理论 213
第一节 隐喻与翻译 213
第二节 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 222
第九章 语言与语境 232
第一节 语法对语境的依赖性 232
第二节 语境和联想意义 238
第三节 “代词”上指代功能 243
第十章 认知语法相关研究 251
第一节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251
第二节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量词分类与翻译 260
参考文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