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篇 中等师范教育——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到莱阳师范学校(1930年6月~1958年7月) 3
第一章 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1930年6月~1938年7月) 3
第一节 创建与发展 3
第二节 教学工作 6
第三节 训育工作 11
第四节 乡村启蒙教育 18
第五节 党在二乡师的活动 21
第六节 抗日救亡活动 23
第七节 名师与校友 26
第二章 胶东公学(1938年8月~1946年5月) 32
第一节 胶东公学的建设与发展 33
第二节 胶东公学的教学工作 36
第三章 胶东师范学校和莱阳师范学校(1946年6月~1958年7月) 54
第一节 胶东师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54
第二节 莱阳师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57
第二篇 高等师范专科教育——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到烟台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8月~1983年12月) 73
第四章 高等师范教育的起步(1958年8月~1966年5月) 73
第一节 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的筹建与创立 73
第二节 迁址烟台与更名烟台师范专科学校 79
第三节 调整为烟台教师进修学校 83
第四节 恢复为烟台师范专科学校 84
第五章 “文革”时期的烟台师范专科学校(1966年6月~1977年7月) 87
第一节 “文革”初期的学校工作 87
第二节 招收和培养工农兵学员 90
第六章 走向正规的烟台师范专科学校(1977年8月~1983年12月) 95
第一节 重建学校秩序 95
第二节 教学科研工作 100
第三节 “烟师作家群”的社会影响 104
第三篇 高等师范本科教育——从烟台师范学院到综合性大学基础的奠定(1984年1月~2006年1月) 111
第七章 本科师范教育的初期探索(1984年1月~1989年12月) 111
第一节 更名烟台师范学院 111
第二节 本科师范教育 113
第三节 师资队伍建设 115
第四节 校园基本建设 116
第五节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116
第八章 本科师范教育的快速发展(1990年1月~1998年6月) 121
第一节 本科教育 121
第二节 重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起步 126
第三节 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 127
第四节 校园基本建设 130
第五节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130
第九章 综合性大学基础的奠定(1998年7月~2006年1月) 133
第一节 山东省交通学校的并入 134
第二节 多学科协调发展局面的形成 140
第三节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142
第四节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44
第五节 科研实力的增强 149
第六节 师资队伍的壮大 150
第七节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 151
第八节 教师教育特色的凸现 152
第九节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 155
第四篇 综合性大学教育——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建设与发展(2006年2月~2010年12月) 163
第十章 综合性大学的开创(2006年2月~2008年12月) 163
第一节 更名鲁东大学 164
第二节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66
第三节 教育教学工作 169
第四节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177
第五节 办学条件与后勤工作 180
第六节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183
第十一章 新起点 新篇章(2009年1月~2010年12月) 187
第一节 2009:破题之年 187
第二节 2010:落实之年 202
附录 213
附录一:鲁东大学1984~2010年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发展一览表 213
附录二:鲁东大学学科、专业基本情况一览表(按学科) 215
附录三:鲁东大学学科、专业基本情况一览表(按学院) 221
后记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