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媒介认识论的历史探源 1
一、柏拉图的意见世界与知识世界及“摹本”与“原本”理念 1
(一)“意见”与“知识”解析 2
(二)“摹本”与“原本”的理论 6
二、亚里士多德关于文字、语言与心理经验关系的认识论架构 9
(一)“内心经验”的审视 9
(二)语言的约定俗成 13
(三)思维与语词关系的疏解 15
三、洛克对语言文字的认识论揭秘 18
(一)“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的界说 18
(二)“名称”之名与实 21
(三)观念与语言、文字关系的究诘 24
四、索绪尔语符“能”、“所”关系诠释中的认识论意韵 33
(一)语符——概念和音响的结合 34
(二)能指与所指 37
五、卡西尔语符认识论索隐 43
(一)“符号动物论”的认知性界说 43
(二)语符对主体经验的再现与建构 48
(三)语言世界与意义世界 55
六、麦克卢汉的媒介哲学 62
(一)“桥”所转喻的“媒介”意涵 63
(二)媒介功能的认知论说 65
(三)媒介的“冷”“热”之辨 71
(四)“媒介即是讯息”的妙论 74
(五)麦克卢汉的偏颇与失误 80
七、中国哲学中的语言能、所理论 85
(一)唯识宗的能识与所识 85
(二)从王船山到金岳霖的唯物主义返正 87
第二章 当代媒介研究的认识论疏漏 91
一、语言学派与传播学派的分隔 91
(一)语符单一论与传播组合论的殊异 92
(二)媒介技术论与媒介社会论的分立 93
(三)静态的定格与动态的推演 96
二、媒介认识论研究的哲学偏颇 97
(一)人文关注的缺失 98
(二)信息鼎沸中的意义荒疏 105
三、媒介认识论的呼唤 111
(一)新型媒介对传统认识论的挑战 112
(二)媒介场域亟待认识论观照 117
第三章 媒介基元——语言发生史的认识论考察 123
一、生产劳动对语言之主体条件的孕育 124
(一)工具活动对动物式条件反射的超越 124
(二)认知能力由“种概念”向“类概念”进化 129
(三)实践造就了人的意识、意志与理性思维 134
二、语言发生中的“能说”、“有说”和“要说” 142
(一)“能说”之说 142
(二)“有说”与“要说”释义 143
三、语言形成的辩证过程 145
(一)“前语言”现象及其向“准语言”的过渡 146
(二)“准语言”现象及其向成熟语言的过渡 153
四、语言对于思想的发生学意义 160
(一)语言与思想的一般关系 161
(二)语言对于思想的催化 166
第四章 语符认识论的元叙事解释 179
一、语言生成论假设 181
(一)神授说 181
(二)拟声说 182
(三)形象说 184
(四)劳动创造说 187
(五)语言文字复合生成说 189
二、语言生成中的“相似性”与“任意性” 191
(一)语言起源“相似性说”的认识论意蕴 191
(二)语言起源“任意性说”的认识论解释 199
(三)语言起源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的辩证 201
三、语符能、所关系建构机理的认识论分析 216
(一)语符能指与所指关系建构机理总谱 218
(二)对象事物及其意义的客观呈示与意识把握 221
(三)主体认识一思维的“心理直示” 223
(四)“思想复现”与“心理直示”的对接 226
(五)“符号化创造”是语符多样化、逻辑性的衍生 227
(六)能指与所指关系的内、外建构机制 228
第五章 媒介分延逻辑 230
一、语符“能”、“所”关系中的感知置换 231
(一)能、所关系中的“官能”和“心能” 231
(二)能、所关系与统觉 234
二、语符的内涵能指与外延所指 239
(一)语言符号的直指与涵指 239
(二)同相语符分型现象的元语言学解释 244
三、语符多重异相衍生的复合解释 255
(一)语言与文字的相互衍生 256
(二)语言能、所关系的语境延伸 261
第六章 语言的媒介组合与演替 296
一、口语的电子媒介延异 297
(一)口语的表达与交流 297
(二)口语的电子媒介演替 298
二、书面语言的印刷革命 304
(一)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的必然 304
(二)书写材质的媒介意义 306
(三)从书写走向印刷的历程 312
(四)电子图书 317
三、声、像、景、字一体化的电视媒介 331
(一)电视图像媒介的人类学基因和文化动力 332
(二)电视媒介的语义逻辑 338
(三)电视媒介中人体上演的信息语符 349
四、计算机网络的媒介分型 364
(一)多相语符的超时空组合 366
(二)电讯革命构建的超级交往平台 369
第七章 媒介形态与主体认知位势 375
一、口语媒介的主体性理致 377
(一)记录和理解信息的意识符号 377
(二)语言生成二级思维 379
(三)言说与倾听之间的认知 385
二、印刷文化的认识论机理 390
(一)印刷文本的线性逻辑 390
(二)文本为作者存在与为读者存在 396
(三)阅读方式的精神分析 400
(四)电子媒介时代印刷文化的嬗变 416
三、电视媒介的感知情趣 425
(一)观众超强感性的认知位势 425
(二)荧屏文化的认识论忧思 434
(三)资本逻辑演绎出来的界面病相 446
四、“第三媒介”对言语行为的变构 460
(一)电子媒介技术对语言行为的预设 461
(二)电子媒介语境对言说与思维的化育 466
五、网络文化中的哲学理性 470
(一)网络言说图式解构哲学思维的逻辑 470
(二)网络文化消释哲学思维的张力 476
(三)网络主体认知位势挤逼哲学思维的场域 483
媒介与认知论纲 490
参考文献 501
写在书尾的话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