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检讨”产生的背景 17
第一节 前提:中国当代文学体制的生成 18
一、延安文学模式的资源借鉴 18
二、客体建构——文学组织化 30
三、主体建构——作家国有化 40
第二节 参照:延安文人的检讨先行 53
一、正面引导——中国共产党的自我批评 53
二、反面警示——王实味事件 64
三、延安文学界的检讨 76
第三节 引导:批判“大环境”的营造 97
一、批判左翼文学外部的“反动文艺” 97
二、左翼文学内部的团结教育 106
第二章 建国初“检讨”的集体呈现 117
第一节 与“旧我”决裂重塑“新我” 118
一、建国初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判断 118
二、学习运动和阶级斗争的实践 124
三、思想检讨全面登场 134
第二节 文学界的思想置换进程 142
一、“文学新方向”的全国推广 142
二、旧思想的检讨和清算 149
三、检讨书投射文人心理 172
第三章 文学创作界的“检讨” 183
第一节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184
一、识倾向于青蘋之末 184
二、与电影《武训传》有关的检讨 194
三、萧也牧的检讨 205
第二节 丁玲被“淘汰出局” 216
一、丁玲的自我意识的冲突 216
二、丁玲的检讨 231
三、陈企霞的“陈述” 246
第四章 文学理论界的“检讨” 255
第一节 “红学”批判运动 256
一、两位青年批评俞平伯 256
二、俞平伯的检讨 263
三、冯雪峰受到冲击:《检讨我在〈文艺报〉所犯的错误》 272
第二节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283
一、阿垅的检讨 283
二、舒芜的检讨 289
三、胡风的“自我批判” 297
结论 315
参考文献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