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产管理系统 理论架构与运用技术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渊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
  • 页数:42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部份 工厂改善的原点取向 1

第一章 生产机能的架构 3

第二章 制程的改善 7

2.1 制程的内涵 7

2.2 加工的改善 10

2.3 检验的改善 16

2.3.1 鉴别检验与资讯检验 16

2.3.2 发现不良的检验与预防不良的检验 17

2.3.3 抽样检验与全数检验 19

2.3.4 预防不良品的检验方式 20

2.3.5 防呆方式 23

2.3.6 品质管制与管制图法 27

2.4 搬运的改善 30

2.5 停滞的改善 31

2.5.1 制程等待的改善 31

2.5.2 批量等待的改善 40

2.5.3 交货期间(D)与生产期间(P) 42

第三章 作业的改善 47

3.1 作业的内容 47

3.2 准备、收拾作业(换模)的改善 48

3.2.1 对十分钟内换模法的接触 48

3.2.2 十分钟内换模法的8项技术 55

3.2.3 十分钟内换模法的技术阶段 61

3.2.4 十分钟内换模法的思维性阶段 61

3.2.5 发展一触式换模法 62

3.3 主作业的改善 63

3.3.1 主体作业的改善 63

3.3.2 附带作业的改善 63

3.3.3 人机分离 63

3.4 宽放的改善 64

3.4.1 改善非人的宽放 65

3.4.2 改善人的宽放 65

3.5 发展准自动化 65

第四章 发展无库存生产 69

4.1 库存发生 69

4.2 必要的库存 69

4.2.1 制程面的库存 69

4.2.2 作业面的库存 70

第二部份 从工业工程观点探讨丰田生产系统 71

第五章 理解丰田生产系统 73

5.1 丰田生产系统与看板方式 74

5.2 基本的构想 75

5.2.1 何谓过渡生产的浪费 76

5.2.2 何谓刚好及时 77

5.2.3 人机分机 77

5.2.4 机器操动率降低也无妨吗? 80

5.2.5 割除盲肠 83

5.3 生产管制的基本想法 85

5.3.1 非成本主义 85

5.3.2 彻底消除浪费 87

5.3.3 大量生产与大批量生产 96

5.3.4 接受订单生产的取向 98

5.3.5 福特系统与丰田系统 107

第六章 丰田生产系统的结构 113

6.1 制程的改善 113

6.1.1 排程控制与刚好及时 114

(A)如何装作生产计划 114

(B)排程控制与无库存 115

(C)采用十分钟内换模法 126

(D)产能的弹性 135

(F)消除不良品 138

(F)消除故障 141

6.1.2 余力控制与平准化 142

(A)何谓平准化 143

(B)余力的平均化 143

(C)分割生产与混合生产 146

(D)平准化与无库存 154

(E)平准化生产的探讨 154

6.1.3 并行作业方式 156

6.1.4 制程改善的结论 158

6.2 作业的改善 161

6.2.1 作业的内容 161

6.2.2 何谓标准作业 163

6.2.3 从人到机器的变迁 174

6.2.4 工时的缩减 175

6.3 生产机能的架构与丰田生产系统 187

第七章 从工业工程的观点看丰田生产系统的结构 191

第八章 发展看板方式 197

8.1 对看板方式的 197

8.2 订购点法与生产系统的发展 198

8.2.1 订购点与库存的关系 199

8.2.2 消费量变化的影响 203

8.3 超级市场与看板方式 206

8.4 看板与看板方式 207

8.4.1 看板的机能 208

8.4.2 看板的张数 218

8.4.3 如何循环使用看板 220

8.4.4 看板方式的调整机能 224

8.5 看板方式的改变机能 226

8.6 生产指示的决定与运用 228

8.6.1 生产指示的方法 228

8.6.2 生产指示实例 229

8.6.3 跳跃式的看板回收方式 235

8.7 看板方式的总结 235

第九章 与丰田生产系统相关的问题 237

9.1 关于丰田生产系统的说明 237

9.1.1 消除七大浪费 237

9.1.2 看板的规则 241

9.2 对协力工厂的发展 243

9.3 丰田生产系统与物料需求规划系统 244

9.4 物料需求规划系统概要 245

9.4.1 材料资料库 246

9.4.2 总生产时程 252

9.4.3 物料需求规划系统的执行 254

9.4.4 日本横河惠浦公司的物料规划实施经过 256

9.4.5 电算机处理时间 263

9.4.6 我国物料需求规划系统的利用与展望 264

第十章 丰田生产系统今后的发展课题 275

10.1 发展至刚好及时 275

10.2 由十分钟内换模法进而为一触式换模法 276

10.2.1 自动交换方式 276

10.2.2 免触式换模 277

10.3 展开整合的一贯流程作业方式 278

10.4 扩大并展开混合生产 279

10.5 看板方式的发展 280

10.6 彻底降低工时 280

10.7 发展多机操作作业 281

10.8 灭绝故障与不良 282

10.9 改善产能的弹性 282

11.10 包括协力工厂群的整体发展 283

第十一章 丰田生产系统的引进与展开 285

11.1 制造彻底消除浪费的气氛 285

11.2 改善生产系统 287

11.2.1 采用缓冲库存方式 287

11.2.2 展开十分钟内换模法 288

11.2.3 显著缩短生产期间 289

11.2.4 展开整合一贯流程作业化 291

11.2.5 展开分割生产方式 292

11.2.6 展开混合生产方式 292

11.2.7 展开多机操作方式 293

11.2.8 展开准自动化 295

11.2.9 向 不良=0 挑战 295

11.3 展开看板方式 296

11.4 丰田生产系统与看板方式的引进计划 297

11.5 引进与展开的总结 299

第十二章 丰田生产系统的摘要与跋记 301

12.1 丰田生产系统摘要 301

12.2 丰田生产系统总结论 304

12.3 丰田生产系统跋记 305

第三部份 由丰田生产系统衍生的优秀系统 313

第十三章 以真正效率化经营为目标的日立MST生产系统 315

13.1 引进MST的背景 316

13.1.1 富于弹性的生产体制 317

13.1.2 从前的合理化活动与MST 318

13.1.3 日立公司的生产形态 318

13.2 日立MST生产系统概要 319

13.2.1 科技整合化 320

13.2.2 MST的管理指标 322

13.2.3 MST的生产管理方式 322

13.2.4 MST的推行体制 326

13.3 MST的特征 326

13.4 MST压缩库存的方法 328

13.5 MST的目视管理方法 330

13.6 由MST强化体制 331

第十四章 日产车公司的APM生产系统展开程序 337

14.1 目标的明确化 338

14.2 建立组织 339

14.3 决定对象范围 341

14.4 APM系统计划 342

14.5 制定APM手册 345

14.6 实施与评估 346

第十五章 APM在生产上的运用 351

15.1 生产指示APM概要 351

15.1.1 零件与资讯的流程 351

15.1.2 AP的机能 353

15.1.3 库存机能 353

15.2 构成生产指示APM系统的工具 353

15.2.1 AP 353

15.2.2 AP存放器 356

15.2.3 存放格板 356

15.2.4 补给AP存放格板 357

15.2.5 AP发行管理表 358

15.3 生产指示APM的运用系统 359

15.3.1 资讯系统 359

15.3.2 平时规则 359

15.3.3 异常时的规则 361

15.3.4 例外时的规则 365

15.4 AP的管理 367

15.4.1 AP的发行管理 368

15.4.2 AP的张数管理 368

15.5 展开所需条件 371

15.5.1 确保位置与掌握库存量 372

15.5.2 提高基本计划的精确度 372

15.5.3 严守规则 372

15.6 APM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372

15.6.1 进度管理 372

15.6.2 实绩管理 373

15.6.3 库存管理 373

15.6.4 人员配备的管理 373

15.6.5 设备操动管理 373

15.6.6 品质管理 374

15.7 AP LOOP的构想 374

15.8 采LOT AP方式的APM 376

15.8.1 何谓LOT AP? 376

15.8.2 LOT AP的存放格板 377

15.8.3 LOT AP的运用系统 378

15.8.4 LOT AP展开所需条件 380

第十六章 APM在交货与补给上的运用 381

16.1 外包件交货APM概要 381

16.1.1 零件与资讯的流程 383

16.1.2 库存机能 384

16.2 构成外包件交货APM系统的工具 385

16.2.1 AP 385

16.2.2 验收POST 386

16.2.3 交货管理表 386

16.2.4 补给指示存放格板 387

16.2.5 AP POST 387

16.2.6 AP发行管理表 387

16.3 交货APM的运用系统 388

16.3.1 交货诸要素 390

16.3.2 平时规则 391

16.3.3 异常时的规则 393

16.4 AP的管理 396

16.4.1 AP张数的决定 396

16.4.2 每月最大用量的决定 398

16.4.3 AP的发行管理 398

16.4.4 AP的盘存 398

16.5 例外系统的运用 399

16.5.1 Mode Change 399

16.5.2 设计变更 399

16.5.3 一物多包的处理 401

16.5.4 APM的停用 402

16.6 检视系统 403

16.6.1 材料查核 403

16.6.2 零件表精确度的查核 404

16.7 展开所需条件 404

16.7.1 缩短验收的时间 404

16.7.2 掌握库存量 405

16.7.3 严守规则 405

16.7.4 彻底管理容器 405

第十七章 掌握库存资讯的日产CHIP管理方式 407

17.1 何谓库存的掌握 407

17.2 掌握库存的方法 407

17.3 CHIP管理概要 408

17.3.1 CHIP管理的定义 408

17.3.2 CHIP管理的目的 409

17.3.3 CHIP管理的前提条件 409

17.3.4 CHIP管理的运用 409

17.3.5 CHIP的机能 410

17.3.6 CHIP位置表示板 411

17.3.7 库存管理板 411

17.4 CHIP管理的展开步骤 413

17.5 CHIP管理的展开程序 414

17.5.1 库存机能的明确化 414

17.5.2 算出库存量 414

17.5.3 决定管理方式 414

17.5.4 决定堆置高层数及堆置宽层数 416

17.5.5 算出Space 417

17.5.6 决定Location 417

17.5.7 展开CHIP管理 421

17.6 我国裕隆汽车公司三义厂生产流程图 422

第四部份 有关生产管理的其他工业工程课题 427

第十八章 经营管理的基础 429

18.1 企业的目标 430

18.1.1 企业需要具有继续经营的目标 430

18.1.2 管理人员为发挥潜力应有的作法 430

18.1.3 管理人员应有的现代经营观念 431

18.1.4 管理人员的行为基准 432

18.2 管理思想发展概要 432

18.2.1 科学管理以前的时代 433

18.2.2 管理科学的时代 433

18.2.3 人际关系理论 434

18.2.4 行为科学的展开 435

18.3 科学管理时代 436

18.3.1 泰勒的科学管理法 436

18.3.2 费尧的管理论 440

18.3.3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444

18.4 人隔关系论的时代 445

18.4.1 梅约的人际关系论 445

18.5 行为科学的时代 449

18.5.1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论 449

18.5.2 麦格雷哥的X理论与Y理论 450

18.5.3 阿吉利斯的个性论 452

18.5.4 赫玆伯格的激励卫生论 454

18.5.5 巴纳德的协力体系论 457

18.6 组织的原则 458

18.6.1 组织的现代管理原则 459

18.6.2 责任与权限 460

18.7 计划实施考核的新管理 462

18.7.1 计划实施考核的循环 462

18.7.2 企业经营活动中新的计划实施考核 463

18.8 沟通 464

18.8.1 组织沟通 466

18.8.2 沟通的构造 467

18.8.3 沟通的改善 467

18.8.4 积极的倾听 468

18.9 人才发掘 468

18.9.1 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 469

18.9.2 教育、环境、自我启发的三位一体 470

18.9.3 个别指导 471

18.10 领导统御 471

18.10.1 知性论 471

18.10.2 类型论 472

18.10.3 参与式的领导统御 474

18.10.4 状况论的领导统御 475

18.10.5 跃动式管理的领导统御 477

18.11 集体讨论题 477

第一单元 经营管理 477

第二单元 组织 481

第三单元 了解人性 484

第四单元 新的计划实施考核 486

第五单元 发掘人才 489

18.12 个案讨论 493

〔个案1〕王课长的案例 493

〔个案2〕沙漠求生记 494

〔个案3〕王课长的案例 496

〔个案4〕太阳瓦斯公司 498

18.13 领导能力的自我诊断 503

(一)管理型态的自我检讨 503

(二)人际交流分析 506

(三)自我评价表 508

(四)启发性的自我诊断 509

18.14 讨论题参考答案 512

18.15 领导能力自我诊断评分法 513

第十九章 工厂布置实务 517

19.1 工厂布置的定义 517

19.2 工厂布置的重要性 518

19.3 工厂布置问题的范围 519

19.4 工厂布置的目标 519

19.5 工厂布置的形式与方法 523

19.5.1 何时需要工厂布置 523

19.5.2 布置工程师具备的资格与特性 526

19.5.3 工程现场布置形式 526

19.6 工厂布置实施的阶段 528

19.7 工厂布置的基本步骤 529

19.7.1 零件分解图 529

19.7.2 装配图 530

19.7.3 零件表 531

19.7.4 作业程序表 532

19.7.5 生产规划单 533

19.7.6 理论所需机器数量表 534

19.7.7 布置计划图 535

19.7.8 生产空间需量表 536

19.7.9 多项产品程序表 537

19.7.10 流路程序图 538

19.7.11 流程图 539

19.7.12 从至图 540

19.7.13 作业相关图 542

19.7.14 作业相关总图工作表 544

19.7.15 作业相关线图 545

19.7.16 具体布置图 546

19.8 布置计划的评价 547

19.8.1 优缺点比较表 547

19.8.2 点数法 547

19.8.3 成本分析法 548

19.8.4 经济比较法 549

19.9 改善布置的检核重点 550

19.10 改善布置的实例 553

第二十章 工厂布置基准手册 557

20.1 适用范围 557

20.2 用语定义 557

20.3 布置计划 558

20.3.1 布置计划的建立 558

20.3.2 布置计划总汇 559

20.3.3 其他 560

20.4 绘制布置图的方法 560

20.4.1 一般 560

20.4.2 表示法 562

20.4.3 其他 566

20.5 工厂布置基准 566

20.5.1 全体布置 566

20.5.2 建屋 568

20.6 设置配置基准 570

20.6.1 通路 570

20.6.2 职场的布置 571

20.6.3 机器的布置 571

20.6.4 搬运及保管 572

20.6.5 工场的更衣室、盥洗室及厕所 573

20.6.6 工场办公室 574

20.7 附属设备 574

20.7.1 配电 574

20.7.2 配管 575

20.7.3 照明 576

20.7.4 工场色彩 576

20.7.5 换气及冷暖气 580

20.7.6 防音及防震 580

20.7.7 给排水 581

20.7.8 安全 581

20.7.9 危险物处理及防火 582

20.8 个案讨论 583

〔个案1〕中原塑胶公司生产扩建计划 583

〔个案2〕祚士纺织公司工厂扩充问题 584

〔个案3〕颂舜机械厂布置厂房的设计 587

〔个案4〕冠辉百货店的营业方针与布置问题 588

〔个案5〕压造工厂设计 590

第廿一章 物料储存的合理化与自动化 593

21.1 物料储运的基本概念 593

21.2 改善搬运的目的 594

21.3 搬运分析 594

21.3.1 搬运路径分析 594

21.3.2 搬运程序分析 596

21.3.3 搬运活性分析 601

21.3.4 落空搬运分析 603

21.3.5 通道抗阻分析 604

21.3.6 搬运操动分析 604

21.4 搬运改善 606

21.4.1 改善搬运的着眼点 606

21.4.2 对改善搬运的具体提示 607

21.4.3 对改善搬运效果的具体评价 610

21.5 搬运的自动化及机器 610

21.5.1 物料搬运机具基本分类 616

21.5.2 自动搬运机器 617

21.5.3 搬运机具的选择 619

21.5.4 辅助搬运用具托板的特性 621

21.6 仓储保管的自动化及机器 622

21.6.1 保管机器分类 623

21.6.2 保管机器的控制 628

21.7 物料储运的综合控制 630

21.8 我国工厂布置及物料搬运改善案例 630

21.8.1 泰元钢业股份有限公司 630

21.8.2 新友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636

21.8.3 绵益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641

21.8.4 五和仪器厂股份有限公司 648

21.8.5 金兆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654

第廿二章 工业机器人的开发 659

22.1 机器人的现状 660

22.1.1 对象范围 661

22.1.2 提高机能 671

22.1.3 系统化 673

22.1.4 安全 676

22.2 要素技术 676

22.2.1 机构部分与伺服 677

22.2.2控制部分 678

22.2.3 软体与语言 679

22.3 感测器 680

22.4 将来展望 681

22.5 日立多功能加工机器人系统设计 683

22.6 日立涂装机器人系统设计 695

22.7 ITRI-U型工业机器人 705

第廿三章 弹性制造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707

23.1 FMS的一般设计程序及问题点 707

23.1.1 FMS的资料档 709

23.1.2 目前FMS设计方法上的问题点 709

23.1.3 FMS的综合软体机能 710

23.2 FMS系统的构成形态 715

23.2.1 一般的系统构成 715

23.2.2 将FMS依搬运模式所做的分类 715

23.2.3 FMC的分类 719

23.2.4 系统构成的现状 724

23.3 FMS Simulator 724

23.4 FMS技术开发课题 731

23.5 射出成形工厂的FMS 735

23.5.1 射出成形的FMS 735

23.5.2 FMS的实施步骤 735

23.5.3 成形加工中心 737

第廿四章 工业工程与生产力 745

24.1 何谓工业工程 745

24.2 工业工程处理问题的架构 746

24.3 生产力的设计与执行系统 749

24.4 以工厂层次衡量生产力 753

24.5 日本企业提高生产力的作法 756

24.6 日本与其他各国劳动生产力的比较 765

24.7 日本的生产力提高及其活力 766

24.8 日本式经营管理的利弊 767

24.9 日本的技术革新与员工教育 770

24.10 日本的技术合作与研究发展 778

第廿五章 研究发展机构的设计与评估 781

25.1 研究发展的目标 781

25.1.1 一般的企业目标——生存成长 781

25.1.2 由企业机能看研究发展的地位 784

25.1.3 由国家工业化的过程看研究发展部门(或机构)所扮演的地位角色 785

25.1.4 研究发展部门的目标或范围 787

25.1.5 企业界于(A)产品或制程之研究发展(B)设备系统之研究发展(C)经济管理之改进 787

25.1.6 有效运用研究机构内的有限资源 792

25.1.7 研究发展单位的企业机能目标 793

25.2 研究发展的不同组织系统 795

25.2.1 功能式组织 795

25.2.2 产品式组织 796

25.2.3 专案式组织 797

25.2.4 矩阵组织 799

25.3 研究计划的评估系统 803

25.3.1 研究发展活动的整体评估 804

25.3.2 评估进行中的ROD计划检核表 804

25.3.3 研究机构选择研究方案的评估系统 805

25.3.4 企业体研究发展计划评估系统 807

25.3.5 研究计划过程与成果评估记录表 814

25.3.6 经济部计划评审标准 819

附录 823

(A)技术移转作业规范 825

(B)中华民国技术合作条例 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