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1.1 研究对象 1
1.2 研究动因 4
1.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
1.4 研究目的 7
1.5 研究方法、术语、语料收集 9
1.6 各章提要 13
第二章 文献回顾 14
2.1 引言 14
2.2 术语解释 15
2.3 含糊研究的不同方向 18
2.3.1 对含糊的根源的研究 18
2.3.2 对含糊的使用的研究 22
2.3.3 对含糊的理解的研究 34
2.4 以往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43
2.5 本研究的视角 44
2.6 小结 45
第三章 理论框架 47
3.1 引言 47
3.2 语用含糊的界定 47
3.2.1 语用含糊的工作定义 48
3.2.2 语用含糊与间接性的区别 50
3.2.3 语用含糊与语用歧义的区别 52
3.2.4 语用含糊与语用含混的区别 53
3.3 理论基础 54
3.3.1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 55
3.3.2 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 60
3.3.3 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63
3.3.4 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 64
3.4 理论框架的主旨 67
3.4.1 语用含糊:语言选择的结果 68
3.4.2 语用含糊:商讨和顺应的产物 72
3.4.3 语用含糊:达到交际目的的途径 79
3.5 小结 83
第四章 语用含糊使用中的语言处理 86
4.1 引言 86
4.2 语用处理的定义 87
4.3 语用含糊使用中的语言处理 89
4.3.1 增强话语的语境依赖性 90
4.3.2 拓宽话语的解释范围 100
4.3.3 加大话语的表达方式与所述概念之间的距离 108
4.4 小结 112
第五章 语用含糊的顺应性 114
5.1 引言 114
5.2 顺应性和顺应的异同 115
5.3 通过语用含糊实现的顺应 115
5.3.1 指向自己的顺应 117
5.3.2 指向他人的顺应 137
5.4 小结 144
第六章 语用含糊的功能性 145
6.1 引言 145
6.2 功能性的定义 146
6.3 语用含糊的交际功能 147
6.3.1 增强话语的灵活性 148
6.3.2 提高话语的适切性 153
6.3.3 营造特殊的交际效果 159
6.4 语用含糊的功能性的机制 165
6.4.1 语用含糊:随意言谈 165
6.4.2 语用含糊:较低的可及性程度 166
6.5 含糊原则 168
6.6 小结 170
第七章 结论 171
7.1 引言 171
7.2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172
7.3 本研究的意义 176
7.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78
7.5 对将来研究的建议 179
参考书目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