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2
阴阳颠倒篇第一(上) 2
阴阳颠倒篇第一(下) 6
顺逆探原篇第二 11
回天生育篇第三 15
天人寿夭篇第四 18
命根养生篇第五 20
救母篇第六 23
红铅损益篇第七 31
初生微论篇第八 33
骨阴篇第九 35
卷二 40
媾精受妊篇第十 40
社生篇第十一 43
天厌火衰篇第十二 46
经脉相行篇第十三 48
经脉终始篇第十四 53
经气本标篇第十五 55
脏腑阐微篇第十六 58
考订经脉篇第十七 61
包络配腑篇第十八 78
卷三 84
胆腑命名篇第十九 84
任督死生篇第二十 86
阴阳二蹻篇第二十一 90
奇恒篇第二十二 92
小络篇第二十三 96
肺金篇第二十四 97
肝木篇第二十五 101
肾水篇第二十六 103
心火篇第二十七 108
卷四 114
脾土篇第二十八 114
胃土篇第二十九 116
包络火篇第三十 120
三焦火篇第三十一 123
胆木篇第三十二 125
膀胱水篇第三十三 127
大肠金篇第三十四 130
小肠火篇第三十五 133
命门真火篇第三十六 134
卷五 142
命门经主篇第三十七 142
五行生克篇第三十八 145
小心真主篇第三十九 150
水不克火篇第四十 154
三关升降篇第四十一 156
表微篇第四十二 159
呼吸篇第四十三 161
脉动篇第四十四 164
瞳子散大篇第四十五 165
卷六 170
诊原篇第四十六 170
精气引血篇第四十七 171
天人一气篇第四十八 173
地气合人篇第四十九 177
三才并论篇第五十 179
五运六气离合篇第五十一 183
六气分门篇第五十二 185
六气独胜篇第五十三 187
三合篇第五十四 190
卷七 196
四时六气异同篇第五十五 196
司天在泉分合篇第五十六 197
从化篇第五十七 200
冬夏火热篇第五十八 201
暑火二气篇第五十九 203
阴阳上下篇第六十 204
营卫交重篇第六十一 206
五藏互根篇第六十二 208
八风固本篇第六十三 210
卷八 214
八风命名篇第六十四 214
太乙篇第六十五 216
亲阳亲阴篇第六十六 219
异传篇第六十七 221
伤寒知变篇第六十八 223
伤寒异同篇第六十九 226
风寒殊异篇第七十 229
阴寒格阳篇第七十一 234
春温似疫篇第七十二 236
卷九 240
补泻阴阳篇第七十三 240
善养篇第七十四 242
亡阴亡阳篇第七十五 246
昼夜轻重篇第七十六 249
解阳解阴篇第七十七 251
真假疑似篇第七十八 253
从逆窥源篇第七十九 257
移寒篇第八十 261
寒热舒肝篇第八十一 263
附录一 梅自强先生小传 265
附录二 养生修真内丹功九层十法真传 272
第一节 概说 272
一 “传统”的概念 272
二 养生与修真 272
三 内炼丹功与外炼动功 273
四 真谛的特点 274
五 何谓“一脉真传” 274
六 预传两式即席练功法 275
第二节 功理 276
一 动与静、有为与无为 276
二 练功的经窍与功法的由来 277
三 源流与演变 279
四 师承 281
五 人定胜天,君子傲命 283
第三节 生理物理 285
一 人体巨系统组织结构之秘 285
二 “三关九窍”部位传真 287
三 体现人体生命的气血精髓 291
第四节 内丹功九层十法窍诀直指 293
一 安全预防,养生康复法 293
二 垂帘守窍,一正三辅法(初层) 294
三 尽性至命,筑基结丹法(二层) 296
四 鼓琴招凤,争取外援法(三层) 298
五 炼精化气,取坎填离法(四层) 300
六 敲竹唤龟,遥助遥举法(五层) 301
七 炼气化神,七返九还法(六层) 302
八 五行攒簇,安炉设鼎法(七层) 304
九 进火退符,沐浴温养法(八层) 305
十 出神入定,脱胎神化法(九层) 306
附录三 《黄帝外经》与《黄帝内经》篇目对照表 308
跋一 312
跋二 313
参考文献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