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研究缘起 1
1.1.2 研究意义 3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3
1.2.1 国外研究进展 3
1.2.2 国内研究进展 7
1.2.3 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及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 11
1.2.4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及实践存在的问题 13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1.3.1 研究目标 15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5
1.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1.3.4 本研究力图的创新 15
1.4 本章小结 16
第2章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相关理论和制度研究 17
2.1 基本概念 17
2.1.1 海洋保护区 17
2.1.2 环境、资源、生态、生态系统 18
2.1.3 生态功能、生态效益与生态价值 18
2.1.4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功能 18
2.1.5 补偿、赔偿、机制 19
2.2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内涵与特征 21
2.2.1 生态补偿的概念 21
2.2.2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概念 23
2.2.3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特征 23
2.3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要类型 24
2.4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 27
2.4.1 生态资本和生态价值理论 27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8
2.4.3 环境经济学理论 29
2.4.4 环境公平正义理论 32
2.4.5 行政补偿理论 32
2.5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相关制度 33
2.5.1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政策依据 33
2.5.2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的法规依据与缺陷 34
2.6 本章小结 36
第3章 海洋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评估方法 37
3.1 海洋保护区的分类 37
3.2 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识别和分类 38
3.2.1 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 38
3.2.2 生态系统服务的识别和分类 38
3.2.3 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识别和分类 39
3.3 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特点 41
3.4 价值范式与海洋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 42
3.4.1 功利主义价值范式与海洋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 43
3.4.2 非功利主义价值范式与海洋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 44
3.4.3 两种价值范式的关系 46
3.5 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 46
3.6 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方法 47
3.6.1 海洋保护区损害的经济价值评估方法 47
3.6.2 基于生态/资源修复的损害评估方法 53
3.6.3 海洋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 57
3.6.4 海洋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几个具体问题 58
3.7 本章小结 58
第4章 海洋保护区的价值评估 59
4.1 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59
4.2 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支付意愿调查 60
4.2.1 评估方法选择 60
4.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61
4.2.3 调查实施 61
4.2.4 数据统计分析 62
4.3 支付意愿可信性分析 64
4.3.1 问卷设计和取样 65
4.3.2 质量控制 65
4.3.3 样本 65
4.3.4 支付意愿对比 65
4.4 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价值 67
4.5 本章小结 67
第5章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 68
5.1 基本模型 68
5.2 海洋保护区不同海域单位面积价值 68
5.2.1 不同海域对海洋保护区的贡献率 69
5.2.2 不同海域单位面积价值 72
5.3 不同海域不同人类活动对海洋保护物种的损害程度 74
5.4 厦门海洋保护区生态损害补偿标准 75
5.5 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补偿标准:厦门案例 76
5.5.1 不同保护区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补偿标准 76
5.5.2 厦门海洋保护区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补偿标准 77
5.6 生态补偿支付方意愿分析 78
5.7 新建海洋保护区的建区生态补偿标准 78
5.8 本章小结 80
第6章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运作模式及保障体系 81
6.1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 81
6.1.1 公平性原则 81
6.1.2 效率性原则 82
6.1.3 可持续性原则 83
6.1.4 以生态系统服务为科学基础的原则 83
6.1.5 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受益原则 83
6.1.6 政府主导、社会和市场互补原则 83
6.2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客体 84
6.2.1 补偿主体 84
6.2.2 补偿客体 85
6.3 补偿对象 87
6.4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方式 88
6.4.1 按补偿手段划分 88
6.4.2 按补偿主体属性划分 88
6.5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运行程序 90
6.6 生态补偿的落实和监督 91
6.7 海洋生态补偿体系建设的实施保障 91
6.7.1 尽快保护区生态补偿立法 91
6.7.2 加强政府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构建高效的保护区管理机构 92
6.7.3 大力推进绿色GDP制度 92
6.7.4 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素质及其对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认知 92
6.7.5 海洋保护区责任赔偿机制 93
6.8 本章小结 93
第7章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纳入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区调整专题论证中的研究与实践 94
7.1 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94
7.1.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确立与发展 94
7.1.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 96
7.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特点 97
7.2.1 具有法律强制性 97
7.2.2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和规划编制程序 97
7.2.3 实行分类管理 97
7.2.4 开展公众参与 98
7.2.5 实行审批和审查制度 98
7.2.6 实行后评价和跟踪评价制度 98
7.2.7 具有较为健全的技术导则与规范体系和资质审查制度 98
7.3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纳入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区调整专题论证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98
7.3.1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完整性需要引入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 98
7.3.2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纳入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可行性 99
7.4 基于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100
7.5 案例研究:厦门某海洋工程对海洋保护区影响的生态损失与生态补偿 101
7.5.1 案例选择背景 101
7.5.2 该工程建设对海洋保护区影响的生态价值损失核算 102
7.5.3 该工程建设对海洋保护区影响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109
7.6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融入保护区调整专题论证问题 110
7.6.1 我国保护区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 110
7.6.2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纳入海洋保护区调整专题论证中的可行性以及基于建设项目海洋保护区调整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111
7.7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融入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区调整专题论证中的可行性结论 111
7.8 本章小结 112
第8章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部分案例研究 113
8.1 厦门公铁大桥工程对厦门中华白海豚影响生态补偿案例 113
8.1.1 厦门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概况 113
8.1.2 厦门公铁大桥工程概况 113
8.1.3 保护区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115
8.1.4 公铁大桥工程建设对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的生态价值损失核算 116
8.1.5 公铁大桥工程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116
8.1.6 分析与讨论 117
8.2 港珠澳大桥工程对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影响生态补偿案例 117
8.2.1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117
8.2.2 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 117
8.2.3 保护区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120
8.2.4 港珠澳大桥工程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生态价值损失核算 120
8.2.5 生态补偿资金的落实与管理 122
8.2.6 分析与讨论 122
8.3 大连长兴岛港航道和锚地工程对斑海豹影响生态补偿案例 123
8.3.1 项目背景 123
8.3.2 运作方式 124
8.3.3 分析与讨论 124
8.4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生态补偿案例 125
8.4.1 调整背景 125
8.4.2 调整范围与规模 126
8.4.3 生态保护及经济补偿措施 126
8.4.4 补偿经费的来源与使用 127
8.4.5 分析与讨论 127
8.5 山东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生态补偿案例 127
8.5.1 调整背景 127
8.5.2 调整范围与规模 128
8.5.3 生态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保障形式 128
8.5.4 分析与讨论 129
8.6 本章小结 129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130
9.1 主要结论 130
9.2 研究特点 132
9.3 研究展望 132
附件1 134
附件2 140
附件3 148
附件4 152
参考文献 157
后记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