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实验区建设和管理 3
第一章 缘起和发展历程 3
一 国际国内背景 3
二 建设历程 13
三 分布和类型 26
第二章 组织和管理 32
一 领导和组织体系 32
二 实验区管理 35
三 先进示范区管理 41
第三章 运行机制 45
一 政府主导 45
二 部门联动 47
三 专家指导 50
四 公众参与 54
五 科技引领 59
六 互动交流与国际合作 61
第四章 规划编制 66
一 意义和要求 66
二 规划的主要内容 71
三 程序与方法 76
四 成功的经验 77
第五章 未来展望 84
一 实验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84
二 重点目标与任务 87
三 新时期实验区建设的工作调整和推动举措 91
四 加大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 95
第二部分 实验区改革和创新 101
生态建设的“恭城模式” 101
安吉“生态经济模式” 103
铜陵循环经济发展 105
榆林“科技引领,创新转型” 107
都匀绿色农业 109
青海海南生态畜牧业 111
青海海西循环经济 113
宁夏中卫干旱区农业发展 115
海林生态经济 117
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 119
重庆“生态北碚” 121
肇东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123
山东长岛“负碳经济” 125
山东牟平农业循环经济 127
贵州省清镇市“石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 130
山东“黄河三角洲”区域联动推进实验区建设 132
山东日照循环经济 135
河北平泉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 137
沈阳“沈河模式” 140
武汉江岸“百步亭模式” 142
“塞上绿洲”山西省右玉县 144
“东海绿洲”福建省东山县 147
云南曲靖麒麟太阳能利用 150
林芝森林生态系统保育 152
贵州毕节“人口控制、生态建设、扶贫开发”模式 154
天津东丽“小城镇建设示范” 156
河南竹林“小城镇建设示范” 158
浙江温岭的民主建设 161
吉林临江生态建设 163
辽宁沈阳铁西区棚户区改造 165
辽宁本溪产业转型 167
内蒙古鄂尔多斯“生态移民” 169
内蒙古元宝山煤炭产业转型 171
山西长治“中部资源型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循环经济实验” 173
山西泽州循环经济 175
河北正定农业循环经济 177
新疆克拉玛依资源型城市转型 179
甘肃敦煌沙产业发展 181
四川成都金牛“城乡一体化” 183
四川广汉垃圾处理“广汉模式” 185
重庆万州“三峡移民” 187
广东东莞清溪镇“拒绝污染” 189
湖南资兴生态建设 191
湖南韶山红色旅游 193
湖北钟祥老年产业发展 195
北京西城社区建设 197
北京怀柔生态产业 199
河南鄢陵花卉产业 201
上海“崇明岛生态城建设” 203
江苏省大丰市“麋鹿保护” 205
江苏省常州市“以人为本” 207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低碳校园” 209
江西省婺源县“中国最美乡村” 211
江西省崇义县“竹产业可持续经营” 213
江西省贵溪市“产业集群发展” 215
江西省井冈山市“红色旅游与生态建设” 217
安徽省毛集实验区“移民建镇” 219
福建省龙岩市“城乡一体化建设”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