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创新学生审美心理新概念 605
第一章 美感概述 605
第一节 审美与反映 605
第二节 美感与鉴赏判断 613
第三节 美感与快感 624
第四节 审美态度与功利性 640
第二章 美感要素 649
第一节 审美感知与审美认识 649
第二节 审美心理中的情感 652
一、青少年情感一般概述 653
二、情感在青少年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654
三、青少年孤独感与审美心理 660
四、青少年体验性情感与审美心理 664
五、青少年反抗性情感与审美心理 666
六、青少年情绪与审美心理 669
第三节 审美注意 672
第四节 审美趣味 680
一、青少年审美心理指向 681
二、青少年审美趣味的自组织与审美心理修整 685
第五节 审美理解 689
一、什么是审美理解 689
二、审美理解的条件 690
三、审美理解的特征 692
第六节 审美中的想象力 695
一、青少年审美中的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 695
二、青少年审美想象活动的一般特点 701
第七节 学生审美心理中的联想 705
一、青少年审美联想活动的表现特点 705
二、青少年审美的“移情” 710
第八节 审美意象 714
一、审美意象的生成、发展 715
二、审美意象的特征 720
三、审美意象的中介功能 729
第九节 审美中的自我意识 733
一、青少年审美中的自我运动 735
二、青少年审美中的自我评价 738
第十节 审美中的人格倾向 743
第三章 鉴赏心理 751
第一节 鉴赏心理的特点 751
一、鉴赏心理的客观性 751
二、鉴赏心理的群体特征 752
三、鉴赏心理的个性特征 753
四、鉴赏心理的感性与理性因素 754
五、鉴赏心理的运动轨迹:心物一致 754
六、鉴赏心理的运动轨迹:时空一致 755
第二节 欣赏心理结构的元素系统 756
一、知觉映象元素 756
二、文化知识元素 757
三、价值观念元素 758
第三节 欣赏心理结构的能力系统 759
一、知觉分辨力和整体统摄力 760
二、情绪体验力和情感体验力 761
三、再造想像力的感触联想力 762
四、直觉理解力和悟兴创造力 763
第四节 欣赏心理结构的动力系统 765
一、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需要 765
二、压抑渲泄与性灵陶冶的需要 766
三、游戏娱乐和审美自由的需要 767
四、丰富精神和励志奋发的需要 768
第五节 审美鉴赏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770
第六节 审美标准 777
第四章 青少年美感的培养 788
第一节 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引导 788
一、审美理想追求和审美反应活动的过度强化 788
二、青少年审美教育的适度性原则及其作用 789
第二节 青少年审美心理结构的重建 790
一、促进审美感知能力的敏锐 791
二、促进想象力的发达 792
三、促进情感的培养 794
四、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796
五、促进自我意识的协调 798
第三节 审美修养与境界的提高 800
一、审美修养的实质 800
二、审美境界的含义 801
三、审美境界的形成因素 802
四、审美境界的类型 803
附录 806
美学园地 806
论审美心理过程及其特点 806
关于文艺心理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艺术形象、想象、艺术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研究 811
审美生理心理过程探索 820
论审美移情 826
论心理美学的价值追求和生态观念 833
审美幻象问题与心理学解释 838
试论审美社会心理的培养 845
攻击性对审美判断的影响之实验研究 850
万花筒 855
美丽的权利(外一篇) 855
不象个女人 857
“星”,可以追不 858
第五篇 创新学生美的创造新概念 863
第一章 美的创造论 863
第一节 美的创造的实质 863
一、美的创造的内涵与特征 863
二、美的创造与审美理想 865
三、美的创造的基本条件 867
四、人类自由创造是美的源泉 869
第二节 形象思维与美的创造 873
一、概念的提出 873
二、概念的深化 874
三、当代的理解 876
四、一般解释 878
第三节 创作灵感 880
一、古人论灵感 880
二、天才说 881
三、科学家的解释 883
四、灵感的作用 885
第四节 情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886
一、情感是推动文艺创作的动力 886
二、情感推动着想象的展开并为想象定向 888
三、情感能使表象变形 890
四、情感是文艺创作所表现的特定内容,是使作品获得生命和感染力的关键 892
第五节 情感的表现和控制 894
一、文艺创作中的情感表现 895
二、情感的控制 900
第六节 美的创造的历史发展 902
一、原始社会美的创造 902
二、私有制社会美的创造 903
三、共产主义社会美的创造 904
四、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美的创造 906
第二章 美的创造的心理结构 914
第一节 创作心理结构的元素系统 914
一、知觉映象元素 914
二、文化知识元素 915
三、价值观念元素 916
四、表现符号元素 917
第二节 创作心理结构的能力系统 919
一、知觉分辨力和观察发现力 919
二、情绪体验力和情感体验力 921
三、记忆联想力和变形想像力 922
四、直觉洞察力和形象推测力 923
五、统摄整合力和符号操作力 924
六、知解分析力和审美判断力 925
第三节 创作心理结构的动力系统 926
一、外倾性需要和内倾性需要 926
二、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928
三、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 930
四、需要与动机 931
五、始发性动机和继发性动机 931
六、外显性动机和潜隐性动机 932
第四节 创作心理结构的建构过程 933
一、创作心理结构的发生 933
二、创作心理结构的发展 935
三、创作心理结构的完善 937
四、创作心理结构的更新 939
第三章 学生对美的创造 942
第一节 学生创造美的心理特点 942
一、学生充满了创造美的信心 942
二、强烈的审美的惊奇感和求知欲 943
三、丰富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943
四、学生正处在创造美的最佳年龄的前期 944
第二节 掌握创造美的规律 945
一、创造与天赋 946
二、创造与模仿 946
三、创造与想象 947
四、创造与灵感 948
五、创造与信息 949
第三节 艺术品的创造 952
一、审美感受 952
二、艺术构思 954
三、艺术传达 961
第四节 现实美的创造 962
一、现实美创造的途径 962
二、现实美的创造与文明建设 965
三、现实美创造的原则 967
第六篇 创新学生造型艺术美感培养新概念 973
第一章 绘画美感培养 973
第一节 绘画美感培养途径——欣赏 973
一、美术欣赏概述 973
二、绘画欣赏 978
第二节 艺术瑰宝——中国画作品欣赏 986
一、中国古代绘画 986
二、中国近、现代绘画 997
第三节 异域风情——外国美术作品欣赏 1001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美术名作 1001
二、十七世纪的荷兰、佛兰德斯、西班牙美术名作 1004
三、十八世纪的法国、西班牙美术名作 1006
四、十九世纪的法国美术名作 1008
五、二十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派美术 1013
六、人体美术作品介绍与欣赏 1017
第四节 美的实践——中国画绘画技法与训练 1019
一、笔、墨、纸、砚及颜料 1019
二、用笔和用墨 1021
三、人物画的画法及步骤 1022
四、山水画的画法及步骤 1023
五、花鸟画的画法及步骤 1024
六、人像绘画基本技法 1027
第五节 素描基础知识与训练 1029
一、素描的基本要素 1029
二、素描的几种方法 1035
第六节 绘画色彩基础知识与训练 1039
一、色彩基本原理 1039
二、色彩基本知识 1041
三、色彩写生基本要则 1056
四、色彩写生画的基础练习 1056
第二章 书法美感培养 1058
第一节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 1058
一、书法艺术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 1059
二、书法艺术的成因 1060
三、书法欣赏的基本要素与内容 1061
第二节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1064
一、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1064
二、书法艺术的内容美 1067
第三节 欣赏书法的基本方法 1069
一、书法欣赏的基本方法 1069
二、欣赏书法的途径 1069
三、书法欣赏的品评标准 1070
第四节 书法创作技巧与训练 1071
一、书法创作基础——“文房四宝” 1071
二、书法基础训练知识 1074
三、常用字体技法训练 1078
四、硬 笔 书 法 1087
第五节 篆刻艺术的欣赏与实践技法 1088
一、篆刻鉴赏 1088
二、篆刻技法 1090
第三章 雕塑与工艺美术美感培养 1094
第一节 雕塑美感培养 1094
一、雕塑的种类和审美特征 1094
二、欣赏雕塑作品的方法 1095
三、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 1095
四、外国雕塑艺术鉴赏 1097
第二节 工艺美术美感培养 1100
一、工艺美术的种类和审美特征 1100
二、传统工艺美术欣赏 1100
三、现代工艺美术欣赏 1102
第四章 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美感培养 1104
第一节 建筑艺术欣赏 1104
一、建筑的种类和审美特征 1104
二、中国建筑艺术欣赏 1105
三、西方建筑艺术欣赏 1106
第二节 建筑美的形式与内容 1107
一、建筑形式美 1107
二、建筑造型美 1114
第三节 桥梁建筑审美 1118
一、桥梁建筑审美的直观性 1119
二、桥梁建筑审美的趋同性 1120
三、桥梁建筑审美的空间感 1121
四、桥梁建筑审美的力度感 1123
第四节 建筑审美指导 1125
一、欣赏的门道 1125
二、评价的要领 1137
第五节 园林艺术欣赏 1140
一、园林艺术的发展 1140
二、园林艺术特征及审美 1141
三、园林风景欣赏与基本方法 1143
第六节 中外园林艺术作品欣赏 1145
一、拙政园 1145
二、颐和园 1146
三、凡尔赛宫园林 1147
四、中央公园 1147
第五章 摄影艺术美感培养 1149
第一节 摄影艺术概要 1149
一、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 1149
二、摄影作品的题材 1151
第二节 摄影介绍 1151
一、风光摄影 1151
二、人像摄影 1152
三、新闻摄影 1152
四、生活摄影 1153
五、静物摄影 1155
六、动体摄影 1155
第三节 摄影作品的欣赏指导 1156
一、画面基本元素 1156
二、色彩对比 1156
三、色彩和谐 1157
四、形状的处理 1157
五、高调和低调 1158
六、照片的质感 1158
七、视点的选择 1158
第六章 工业产品美感培养 1159
第一节 产品的审美价值 1159
一、产品的功能美 1159
二、产品的艺术美 1163
三、产品的形式美 1166
第二节 产品的形式美法则 1169
一、整齐 1169
二、比例 1173
三、对比 1175
四、节奏和韵律 1177
五、和谐 1181
第三节 视错觉与形式美 1182
第四节 产品造型形态分类 1186
第五节 造型元素及其审美特征 1187
第六节 色彩在产品中的地位 1195
第七节 色彩构成和色彩调和 1196
第八节 色彩的心理效应 1200
一、色彩的生理效应 1200
二、色彩的情感效应 1200
三、色彩的象征性 1201
四、色彩的视错觉 1201
第九节 色彩和商品经营 1203
第十节 产品的肌理 1205
第七章 包装设计美感培养 1208
第一节 包装美的作用 1208
第二节 包装美的创造 1209
第三节 包装美的评价与鉴别 1212
第八章 广告设计美感培养 1214
第一节 广告传播性质的类型 1214
第二节 广告传播性质类型的选择 1216
第三节 强化审美性的刺激 1218
第四节 艺术的对比 1220
第五节 变化与动感 1222
第六节 标题的艺术独创性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