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物流学家学术谱系 以几个分子学科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化凯,丁兆君,陈崇斌,汪志荣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313144881
  • 页数:4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之一,是中国科协调宣部课题成果,研究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和科学传统、科学文化在一代代物理学家和物理技术工作者之间的发展过程,客观反映了我国物理学领域的学术传承和优良学术传统。

第一章 物理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1

第一节 明清时期西方物理学知识的传入 2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 6

一、留学教育与物理学人才培养 7

二、开办大学物理学教育 9

三、建立物理学研究机构 16

四、成立物理学会和创办专业杂志 19

第三节 20世纪下半叶国家对物理学的重视及其取得的成就 20

第四节 物理学发展与学术传统 26

第二章 当代中国应用光学、激光约束核聚变及非线性光学家学术谱系 34

第一节 王大珩应用光学学术谱系 35

一、中国应用光学的发展历程 36

二、王大珩应用光学学术谱系的人员构成 43

三、王大珩应用光学学术谱系的学术传统 50

四、王大珩应用光学学术谱系的形成原因 59

五、王大珩谱系代表人物学术小传 63

第二节 王淦昌激光约束核聚变学术谱系 77

一、中国激光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发展历程 77

二、王淦昌激光约束核聚变学术谱系结构 82

三、王淦昌激光约束核聚变学术谱系的学术传统 87

四、中国激光约束核聚变物理学家学术小传 96

第三节 陈创天非线性光学材料学术谱系 101

一、中国非线性光学发展的历程 102

二、陈创天组织“中国牌”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制 106

三、陈创天非线性光学材料学术谱系的结构及学术风格 115

四、中国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取得成功的原因 122

五、陈创天非线性光学材料学术谱系代表人物学术小传 129

第三章 当代中国半导体物理学家学术谱系 131

第一节 中国半导体物理的发展历程 131

一、初步奠基(1950—1956) 132

二、规划发展(1956—1966) 134

三、遭受挫折(1966—1976) 140

四、改革前进(1977—2010) 142

五、中国半导体物理发展的特点 145

第二节 中国半导体物理学家学术谱系表与代际分析 149

一、半导体理论物理学家学术谱系表及其代际关系 149

二、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及电子学家学术谱系表及其代际关系 159

三、半导体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的代际传承方式 167

第三节 当代中国半导体物理学家的学术传统 170

一、黄昆半导体物理学术研究传统 171

二、谢希德半导体物理学术研究传统 182

第四节 中国半导体物理学家学术小传 188

第四章 当代中国高能实验物理学家学术谱系 210

第一节 中国高能实验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210

一、萌芽与奠基 211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学科、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 214

三、研究设备建设 219

四、实验研究进展 227

五、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特点 232

第二节 中国高能实验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结构 234

一、高能实验(加速器、宇宙线)物理学家学术谱系表 234

二、中国高能实验物理学家的学术谱系结构与代际关系浅析 243

第三节 中国高能实验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的历史发展 245

一、谱系之源 246

二、群贤毕集的科研队伍与人才培养机制 249

三、高能实验学术谱系的早期发展 255

四、国际交流对高能实验学术谱系的冲击与影响 257

五、中国高能物理学家群体的现状与分布 259

第四节 中国高能实验物理学术传统浅析 268

一、中国高能实验物理学家的研究传统——以赵忠尧谱系为例 268

二、中国高能物理学家的精神传统 273

三、中英学术传统的简单比较与讨论 278

第五节 中国高能实验物理学家学术小传 284

一、高能实验物理学家 284

二、加速器物理学家 297

三、宇宙线物理学家 306

第六节 附录 310

一、高能(粒子)物理获奖成果及其主要完成人 310

二、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历届理事会 313

三、中国物理学会粒子加速器分会历届委员会 314

第五章 当代中国理论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 315

第一节 中国理论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315

一、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的基本粒子理论研究 315

二、新中国成立后本土粒子物理研究团队的形成与粒子理论的普及 316

三、杜布纳的粒子理论研究 318

四、“文革”前粒子理论研究的高峰:“层子模型”研究 320

五、“文革”中的硕果:规范场研究 322

六、粒子理论研究的复苏与对外交流大门的打开 324

七、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成立及新时期中国理论粒子物理研究 327

第二节 中国理论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结构 329

一、中国理论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表 329

二、中国理论粒子物理学家的学术谱系结构与代际关系浅析 341

第三节 中国理论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的历史发展 342

一、谱系之源 342

二、中国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345

三、改革开放前后理论粒子学术谱系发展所受的不同影响与变化 347

四、中国粒子物理学家群体的现状与分布 349

第四节 中国理论粒子物理学术传统浅析 350

一、中国理论粒子物理学家的研究传统 350

二、中国粒子物理学家的精神传统 373

三、中日学术传统的简单比较与讨论 383

第五节 中国理论粒子物理学家学术小传 389

第六章 当代中国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的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417

第一节 谱系的特点 417

一、谱系的源头具有国外“移植”特征 417

二、物理技术研究类谱系的第一与第二代成员之间多无师生关系 418

三、谱系的链式结构与网状结构并存 419

四、谱系的精神传统明显而学术传统淡薄 420

第二节 影响谱系发展的因素 423

一、物理学家自身因素 423

二、社会因素 431

参考文献 440

索引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