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伤寒论》方与循证医学 1
一、循证医学概念与发展 1
二、《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循证医学巨著 2
三、《伤寒论》方循证医学研究 5
第二节 《伤寒论》方循证医学研究方法 7
一、《伤寒论》方临床证据特点与实践方法 7
二、《伤寒论》方循证医学研究的意义 14
第二章 太阳病方 19
第一节 太阳病本证方 19
一、桂枝汤 19
二、麻黄汤 44
三、桂枝麻黄各半汤 53
四、桂枝二麻黄一汤 58
五、桂枝二越婢一汤 62
第二节 太阳病兼证方 66
一、桂枝加葛根汤 66
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73
三、桂枝加附子汤 78
四、桂枝去芍药汤 86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87
六、桂枝新加汤 88
七、葛根汤 95
八、葛根加半夏汤 107
九、大青龙汤 108
十、小青龙汤 116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方 129
一、桂枝甘草汤 129
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35
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142
四、桂枝加桂汤 143
五、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150
六、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152
七、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171
八、小建中汤 177
九、桂枝人参汤 187
十、干姜附子汤 193
十一、茯苓四逆汤 201
十二、甘草干姜汤 206
十三、芍药甘草汤 212
十四、芍药甘草附子汤 232
十五、炙甘草汤 237
十六、栀子豉汤 251
十七、栀子厚朴汤 259
十八、栀子生姜豉汤 260
十九、栀子甘草豉汤 261
二十、栀子干姜汤 262
二十一、麻杏石甘汤 263
二十二、葛根黄芩黄连汤 277
二十三、黄芩汤 291
二十四、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298
二十五、黄连汤 299
二十六、五苓散 308
二十七、茯苓甘草汤 329
二十八、桃核承气汤 331
二十九、抵当汤 352
三十、抵当丸 362
三十一、大陷胸汤 366
三十二、小陷胸汤 373
三十三、大陷胸丸 388
三十四、文蛤散 392
三十五、三物白散 393
三十六、大黄黄连泻心汤 398
三十七、附子泻心汤 405
三十八、半夏泻心汤 411
三十九、生姜泻心汤 432
四十、甘草泻心汤 438
四十一、赤石脂禹余粮汤 446
四十二、旋覆代赭汤 449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方 464
一、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464
二、瓜蒂散 465
三、十枣汤 470
四、甘草附子汤 481
五、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485
六、桂枝附子汤 486
第三章 阳明病方 493
第一节 阳明病本证方 493
一、白虎汤 493
二、白虎加人参汤 505
三、猪苓汤 513
四、调胃承气汤 523
五、小承气汤 533
六、大承气汤 545
七、蜜煎方 568
八、麻子仁丸 570
第二节 阳明病变证方 576
一、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576
二、栀子柏皮汤 584
三、茵陈蒿汤 587
第四章 少阳病方 600
第一节 少阳病本证方 600
一、小柴胡汤 600
二、大柴胡汤 631
第二节 少阳病兼证方 655
一、柴胡桂枝汤 655
二、柴胡加芒硝汤 668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 669
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678
第五章 太阴病方 696
一、桂枝加芍药汤 696
二、桂枝加大黄汤 702
第六章 少阴病方 705
第一节 少阴病本证方 705
一、四逆汤 705
二、通脉四逆汤 712
三、白通汤 715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 716
五、真武汤 718
六、附子汤 736
七、桃花汤 743
八、黄连阿胶汤 751
第二节 少阴病兼变证方 764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 764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 777
三、吴茱萸汤 778
四、四逆散 788
第三节 少阴病咽痛证方 805
一、猪肤汤 805
二、甘草汤 807
三、桔梗汤 808
四、苦酒汤 814
五、半夏散及汤 819
第七章 厥阴病方 823
第一节 厥阴病本证方 823
一、乌梅丸 823
二、当归四逆汤 838
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857
四、白头翁汤 864
第二节 厥阴病类证方 880
一、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880
二、麻黄升麻汤 886
第八章 辨霍乱病方 889
一、四逆加人参汤 889
二、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894
第九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方 895
一、枳实栀子豉汤 895
二、牡蛎泽泻散 896
三、理中丸 898
四、竹叶石膏汤 914
五、烧裈散 925
后记 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