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运六气针灸法 2
一 五输穴针灸法 2
(一)刺井穴(井穴大接经针灸法) 20
(二)刺合穴 25
(三)刺荥输穴 26
二 五运六气针灸法 27
(一)《素问·刺法论》讲到了六气旋转升降 28
(二)运气针刺法 30
1.五行升法 30
2.调阴阳升降:木升土降法 32
3.调阴阳升降:火升水降法 33
4.三年化疫针刺法 36
5.三虚针刺法 38
6.全真针刺法 40
三 五运六气田氏三角针灸法 51
四 子午流注针灸法 63
(一)子午流注针法 63
1.纳甲法 67
(1)甲己同宗开穴法 79
(2)地支同宗(合日)开穴法 89
2.纳子法 106
(1)纳子法概念 106
(2)纳子法开穴方法 107
(二)人气日月流注针法 108
1.木形人 115
2.火形人 116
3.土形人 117
4.金形人 118
5.水形人 119
五 灵龟、飞腾流注八法针灸法 120
(一)木运年出生的人 132
(二)火运年出生的人 132
(三)土运年出生的人 133
(四)金运年出生的人 133
(五)水运年出生的人 133
六 任督流注法 139
第二章 太极针灸法 145
一 太极针灸法 145
(一)父母遗传之神 145
(二)自然遗传之神 155
(三)太极平衡、天地交泰疗法——缪刺法、巨刺法 161
1.缪刺法、巨刺法 166
(1)左右两侧手足同名经缪刺法、巨刺法 172
(2)上下同侧手足同名经缪刺法 172
(3)左右上下手足交叉同名经缪刺法 173
(4)同一肢体相表里的两经缪刺法 173
(5)不同肢体相表里两经缪刺法 173
(6)上下交叉肢体相表里两经缪刺法 173
(7)肩背部与胸肋部及少腹部相应 174
(8)腰骶部与少腹部及大腹部相应 174
(9)同位相应对应点 174
(10)前后阴阳对应刺 175
2.阴阳杠杆平衡点 181
3.背俞穴和募穴 182
(1)背俞穴 182
(2)募穴 183
(3)俞募配穴法 187
4.手针穴位与足针穴位 187
二 太极神阙疗法 190
(一)躯干部的经络分布与四肢部的经络分布不同 190
(二)太极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191
(三)太极神阙疗法 191
(四)太极命门疗法 222
(五)洛书针灸法 223
1.洛书针灸法 225
2.上下纪洛书针灸法 227
3.中脘洛书针灸法 231
4.关元洛书针灸法 231
5.河图五柱针灸法 232
6.洛书阳九宫针灸法 233
7.洛书阴九宫针灸法 233
(六)太极疗法 234
(七)足大趾疗法 234
(八)治神十三针 234
三 四关疗法 240
(一)《内经》四关说 240
(二)四关八虚疗法 246
(三)四关穴——合谷、太冲 247
(四)本经疗法 248
四 根结疗法 248
五 太极水火痞证针法 262
(一)《素问·刺热篇》 263
(二)《灵枢·热病》 269
(三)《素问·水热穴论》 274
(四)《灵枢·寒热病》 277
(五)《脾胃论》针灸法 277
1.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 277
2.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278
3.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 280
4.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280
5.三焦元气衰旺 281
六 任督二脉针灸法 288
(一)督脉 288
1.捏脊疗法 290
2.华佗夹脊疗法 290
3.督脉统帅阳仪太阳、少阳、厥阴三经 292
(二)任脉 294
1.任脉循行路线 294
2.任脉统帅阴仪阳明、太阴、少阴三经 295
第三章 两仪针灸法 296
一 阴阳两仪总针灸法 296
(一)阳仪针灸法 296
(二)阴仪针灸法 301
二 少阳针灸法 304
三 太阴针灸法 334
第四章 四象针灸法 337
一 两阳象针灸法 337
(一)太阳针灸法 337
(二)厥阴针灸法 338
二 两阴象针灸法 340
(一)阳明针灸法 340
(二)少阴针灸法 341
第五章 张仲景针灸法 343
一 针刺 343
二 火 349
三 温针 349
四 烧针 350
参考文献总览 353
学术成就 356
主要著作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