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 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2
三、毛泽东、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9
四、“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 11
第二章 哲学基本问题 15
一、哲学基本问题两层关系及其意义 15
二、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上“两个对子”的关系 20
三、“实事求是”与哲学基本问题 24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 29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 29
二、物质本性是吸引与排斥的相互作用 39
三、科学物质观的方法论意义 41
第四章 物质存在方式 44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4
二、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形式 48
三、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科学运动观、时空观 52
第五章 联系、发展和规律 56
一、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56
二、规律是事物或过程内在的必然联系 63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 65
第六章 对立统一规律 71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71
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83
三、矛盾问题的精髓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6
第七章 质量互变规律 89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89
二、质量互变规律与现代化建设 96
第八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02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 102
二、唯物辩证否定观与当代社会发展 109
第九章 意识 116
一、意识是社会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产物 116
二、意识的本质、要素和状态 121
三、意识能动性与社会主义“创新精神” 127
第十章 实践与认识 132
一、实践的规定、特点和基础作用 132
二、认识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141
三、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147
第十一章 真理 151
一、真理及其两重性 151
二、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158
三、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 164
第十二章 思维方式 174
一、科学思维方式的共同性 174
二、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195
三、社会科学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202
第十三章 历史观基本问题 210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 210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要素的作用 215
三、社会意识诸形式及其特点 223
四、基本国情决定基本国策 232
第十四章 生产方式 237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 237
二、生产方式变化、运动的基本规律 248
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容及特点 252
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55
第十五章 社会形态 259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259
二、社会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 265
三、过渡性社会形态与“一国两制” 272
第十六章 社会变革 280
一、社会变革的实质、根源、条件、方式和成功的标志 280
二、我国的体制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285
三、改革者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 289
第十七章 社会主体 295
一、社会主体及其历史作用 295
二、现代化建设中个人与集体(社会)、群众与领袖的相互关系 302
三、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310
第十八章 社会文明 315
一、社会生产是社会文明的基础 315
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321
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辩证法依据 324
第十九章 科学的人学观 330
一、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330
二、人道主义和人权 338
三、人的全面发展 344
第二十章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347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起点 347
二、实现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条件 350
三、社会主义者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353
四、确立革命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工作态度 360
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