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生态生产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2
(一)对传统生产力发展模式的反思 2
(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3
(三)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入发展的要求 5
二、理论资源与研究现状 6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产力理论 7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 18
(三)我国学者对生态生产力问题的研究 24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与理论创新 27
第一章 传统生产力的发展困境及生态转向 31
一、传统生产力的发展困境 31
(一)技术的片面发展和使用所带来的生存困境 32
(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发展困境 40
(三)“自然资源无限论”所带来的生态困境 45
二、传统生产力的生态转向 48
(一)生产力的模式从单向度征服型转向双向度和谐型 50
(二)生产力的评价从关注量的增长的片面评价转向关注质与量统一的全面评价 53
(三)生产力的功能从满足物质需要的一元型转向满足生态、物质、精神需要的多元型 57
第二章 生态维度是考察生产力的新维度 61
一、生产力的水平维度 62
(一)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各要素的深刻变革 64
(二)科学技术集中体现并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65
(三)生产力的质变往往由科学技术的质变引发 67
二、生产力的价值维度 72
(一)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的价值体现 72
(二)人类需要的动态性与复杂性 75
(三)生产力发展的正向度与负向度 78
三、生产力的生态维度 84
(一)人类物质生产的概念中包含生态化生产的内涵 86
(二)遵循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88
(三)整体性、循环性和生态阈限规律是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集中体现 90
四、以生态维度考察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生态生产力——近代非生态生产力——当代生态生产力 95
(一)原始生态生产力发展阶段 96
(二)近代非生态生产力发展阶段 98
(三)当代生态生产力发展阶段 100
第三章 当代生态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103
一、当代生态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104
(一)当代生态生产力以高新科学技术为物质基础 105
(二)当代生态生产力以生态化为典型标志 108
(三)当代生态生产力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 117
二、当代生态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121
(一)生产力的科技属性与生态属性的统一 121
(二)生产力的动力功能与平衡功能的统一 128
(三)生产力发展趋势的持续性与关联性的统一 130
第四章 生态生产力与当代先进生产力系统 134
一、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系统结构 136
(一)信息生产力代表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度 136
(二)文化生产力表征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 144
(三)生态生产力标志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 151
二、生态生产力的发展需借助信息生产力搭建平台 154
(一)信息生产力的发展为发展生态生产力创造了条件 154
(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群在生态问题的解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59
三、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基础 160
四、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生态化”特征 162
(一)当代先进生产力“生态化”特征的理论基础 162
(二)当代先进生产力“生态化”特征的具体表现 164
第五章 当代生态生产力与中国模式 171
一、中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72
(一)发展生态生产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 172
(二)发展生态生产力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174
二、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 177
(一)生态系统观 178
(二)生态价值观 179
(三)生态生产观 179
(四)生态消费观 180
三、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181
四、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 183
(一)区域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186
(二)企业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187
(三)产品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188
五、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 189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 196
结束语 199
参考文献 203
后记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