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枕碧家主 3
第一章 家世和青少年时代 3
一 宦迹不显的诗书世家 3
(一)湖州城编吉巷 3
(二)家世 4
二 北京——童年和少年 6
(一)师承 6
(二)读书 7
三 遭时多故,辗转湘黔 8
(一)父亲外放 8
(二)滞留京师 9
(三)漫漫湘黔路 11
(四)往返铜仁、长沙间 12
(五)连天烽火逼贵阳 14
第二章 前尘似漆渺难知——三十年的刑曹和科举生涯 16
一 乡试中举 16
二 索米长安感岁华 18
(一)会试落榜 18
(二)破书生涯 18
(三)以律鸣于时 23
(四)磨驴陈迹踏年年 26
第三章 外官任上 29
一 外放天津 29
(一)强持手版趋跄拙 29
(二)治尚宽大 30
(三)由来师克在人和 33
二 保定任上 35
(一)穷则变,变则通 35
(二)北关教案 37
(三)《刑案汇览三编》 43
(四)留得余生供读律 45
第四章 执掌刑部,奉命修律 55
一 此人端为救时来——西行漫思 55
(一)痛定应思痛,须寻国手医 55
(二)哭奠赵舒翘 56
二 当家刑部 58
(一)身列朝班 59
(二)当家堂官 59
(三)整理部务 62
三 奉命修律 62
第五章 改重为轻,化死为生——翻译西法,改造旧法 66
一 改律例馆为修订法律馆 67
二 翻译各国法律 68
三 改造旧律 71
(一)删削《大清律例》中的部分条款 71
(二)废除重法 71
(三)禁止刑讯 72
(四)削减死罪条目 73
(五)改革行刑旧制 74
(六)删除奴婢律例 74
(七)统一满汉法律 75
(八)改革秋审制度 76
(九)增纂新章 76
第六章 大理院正卿、修订法律大臣 78
一 预备立宪与官制改革 78
二 大理院正卿 80
(一)筹设大理院 80
(二)部院司法权限之争 81
三 修订法律馆的重新组建 86
(一)张仁黼:法律馆改为修订法律院 87
(二)沈家本:辞去修订法律差事 87
(三)戴鸿慈:特开修订法律馆 89
(四)奕劻:修订法律馆仍归独立 90
(五)修订法律馆的筹办 91
四 出国考察,聘用外籍专家和国内调查 93
(一)考察日本法制 93
(二)聘请日本专家 94
(三)调查民商事习惯 98
第七章 折冲樽俎,摹效列强——新法律草案的编制 103
一 商律 103
二 《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105
三 《法院编制法》 106
四 《违警律》 107
五 《大清新刑律》 107
六 国籍法 109
七 《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110
八 《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 112
九 《大清民律草案》 113
十 《大清现行刑律》之编定 114
第八章 尾声:退出政坛,斗室蠖居 115
下编 律法新知 119
第九章 沈家本“会通中西”的法律观 119
一 沈家本法律思想研究的出发点 119
二 沈家本的中西法律观 123
(一)究其真是,何旧何新 123
(二)中西法律,同异参半 127
(三)取长补短,齐一法制 130
三 “仁政”的内涵 135
四 “法理”的意义 140
第十章 礼法论争 146
一 张之洞: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148
二 学部:因伦制礼,准礼制刑 151
三 旧义与新理:劳沈之辩 154
(一)劳乃宣:本旧律之义,用新律之体 155
(二)沈家本:劳说不合旧义,亦悖新理 159
(三)编制局:法律保护人之权利,尊长不能倚法专横 162
四 规范各异,道德与法律应否分离——“无夫奸”与“子孙违犯教令” 165
(一)“无夫奸”应否入律定罪 165
(二)“子孙违犯教令”如何制裁 170
五 杀死奸夫:旧律不合法理,无益政治、风俗和民生 172
六 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新旧法律的原理原则 175
(一)杨度的国家主义理论 175
(二)劳乃宣的三种生计法律说 178
(三)董康的新律本旧典参新事 180
(四)吴廷燮的旧法律不合中国今日国情 182
(五)崔云松的新律法理源于近世科学说 184
(六)编制局的国家主义保护人权论 186
七 劳乃宣的《新刑律修正案》及与资政院议员的辩论 187
(一)劳乃宣的《新刑律修正案》 187
(二)子孙对尊长能否适用正当防卫的辩论 190
(三)“无夫奸”应否定罪科刑的辩论 191
(四)新刑律的颁布与刘廷琛的弹劾 193
第十一章 近代法学与法学教育的奠基 196
一 《法学盛衰说》 197
二 兴学明法,政平讼理 200
三 沟通新旧,融会中西 203
四 创建、主持京师法律学堂 205
五 襄助北京法学会、《法学会杂志》 208
六 翻译、整理中外法律和法学著作 210
第十二章 沈家本的人格平等观 216
一 平等:一个让沈家本回避的问题 216
二 形式平等:善恶与贫富之议 221
(一)以“善恶”论刑 221
(二)“赎法”之于贫富 224
三 人格:西方的?抑或中国的? 226
(一)人格的基础涵义 226
(二)沈家本所理解的“人格” 228
四 结语:曲折的解释 233
第十三章 沈家本的刑法思想 237
一 从仁到刑罚人道主义 237
(一)中西标准:仁与人道主义 237
(二)沈家本“仁”的法律观和反对重刑的思想 238
(三)人格:仁与刑罚人道主义的媒介 242
(四)沈家本“托古改制”的特点 243
二 传统“罪刑法定”的近代转化 245
(一)中国古代法中的相关条款 245
(二)《大清现行刑律》的相关条款 248
(三)罪刑法定与《大清新刑律》 250
(四)比附援引与罪刑法定 255
(五)沈家本眼中的比附之弊:必要的与充分的 258
三 传统“罪刑相当”的近代转化 267
(一)沈家本关于罪刑相当的法理表达 268
(二)沈家本对传统法中罪与罚关系的调整 269
(三)沈家本的罪刑相当观 272
第十四章 沈家本的司法审判独立思想 277
一 撤废领事裁判权与沈家本倡议改良司法 277
(一)领事裁判权与清王朝司法主权之关系 277
(二)为撤废领事裁判权而改革司法 286
二 司法审判独立——沈家本改良司法的核心范畴 287
(一)中西古今之置换——沈家本对司法独立思想的把握 287
(二)对传统司法体制的批评和变通 291
(三)重视对司法人才的培育 294
(四)沈氏司法审判独立思想的发展 295
三 结论 302
第十五章 结语:反映论?进化论?会通中西论? 305
一 劳乃宣的“反映论” 305
二 杨度的“进化论” 307
三 沈家本的“会通论” 310
四 结束语 313
增补版后记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