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研究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辨识 2
第二节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9
第三节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17
第四节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29
第五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41
第二章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与困难 49
第一节 高校和谐校园的含义与构建必要性 49
第二节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困难之一——群体性事件的消极影响 55
第三节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困难之二——网络环境的严峻挑战 61
第四节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困难之三——大学生学习面临难题 67
第三章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与观念 76
第一节 提高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 76
第二节 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 80
第三节 转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观念 87
第四节 大学生观念转变的动力与方向 94
第五节 大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观的路径 99
第四章 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问题与对策 106
第一节 高校和谐班级的含义及构建的必要性 106
第二节 高校和谐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110
第三节 高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基本途径 113
第四节 案例分析 117
第五章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127
第一节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27
第二节 高校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 130
第三节 进一步推进高校专职辅导员专家化 133
第四节 案例分析 141
第六章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152
第一节 维护大学生权利与和谐校园建设 152
第二节 大学生权利保障的现状分析 158
第三节 阻碍大学生权利实现的根源探析 171
第四节 大学生权利的保障措施 178
第七章 加强高校德育课和校园和谐文化建设 199
第一节 充分发挥高校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199
第二节 高校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225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新型校园文化建设 233
第四节 打造和谐主题文化 共建和谐社会 238
第八章 加强高校党组织对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 245
第一节 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示范作用 245
第二节 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内涵与特征 250
第三节 发挥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当代意义 257
第四节 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262
第五节 发挥党组织在构建和谐院系方面的作用 269
参考文献 276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