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卷 翻转课堂与微课》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彩凤主编;王春娇,苏经纬,胡明浩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8408120
  • 页数:2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专题一 解惑翻转课堂;专题二 翻转课堂实施:学会制作微课;专题三 翻转课堂实施:升级课上学习;专题四 翻转课堂评价:优化应用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五 翻转课堂实践课例精选。本书以“解惑答疑”为切入点,以“实践课例”为主干,突出“微课内容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两个创新点,呈现我们对微课制作及翻转课堂的实践经验和前瞻思考,真正帮助教师了解微课与翻转课堂,会应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本书为高中卷。

绪论 运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 3

专题一 解惑翻转课堂 3

一、翻转课堂来自何方 3

1.翻转课堂的源起和发展脉络 3

2.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和教学结构 3

3.国内翻转课堂应用实践 4

二、翻转课堂道理何在 5

1.掌握学习理论 5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

3.自组织学习理论 6

三、翻转课堂翻转什么 6

四、翻转课堂为我所用 7

专题二 翻转课堂实施:学会制作微课 9

一、怎样理解微课 9

1.微课的含义、类型、组成 9

2.微课的特点和优势 10

3.教育部微课征集活动及各地微课评优竞赛 12

二、如何设计微课 13

1.微课设计制作流程 13

2.微课的选题 13

3.微课的内容设计 13

4.微课录制形式设计 14

5.微课设计脚本模板 15

三、如何制作微课 16

1.微课制作流程 16

2.微课制作要求 16

3.制作软件 16

4.录制方法 17

5.微视频脚本撰写模板 19

四、微课用在哪里 20

1.课前,学生看微课和传统的“导学案”下预习的区别 20

2.课上,学生用微课和传统教学中的课件演示的教学效果的区别 20

3.课后,学生看微课和传统教学中的复习效果的区别 21

4.微课在教师教研、培训中的应用 21

专题三 翻转课堂实施:升级课上学习 22

一、用微课“启动”课堂升级 22

1.问题导学设计 23

2.通关检测及反馈 23

3.疑难问题提取 24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 24

1.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要素分析 25

2.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过程分析 27

3.翻转课堂学习活动模式分析 28

4.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组织要求 29

三、翻转课堂之课上学习活动展望 30

1.活动主体的主体凸显与多元声音的和谐共生 30

2.活动中介的多元化与作用的凸显 30

3.学习活动应以任务为导向且结构完整 31

4.学习活动过程的动态性、非线性和非预定性 31

5.活动个体与活动共同体的和谐融合 31

专题四 翻转课堂评价:优化应用练习 32

一、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瓶颈”问题 32

二、翻转课堂实效性的深入探究 33

三、翻转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 34

1.基于教育理想的学习评价标准 34

2.基于教育实践的学习评价标准 35

四、翻转课堂学习效果测评实例解读 37

1.课前独立学习效果测评设计 37

2.课上合作学习效果测评设计 38

专题五 翻转课堂实践课例精选 40

[课例1]高一语文 采薇 40

[课例2]高二语文 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46

[课例3]高一语文 诗词鉴赏之炼字 54

[课例4]高三语文 名词活用 63

[课例5]高二数学 利用点差法解决中点弦问题 69

[课例6]高一数学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77

[课例7]高三数学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复习 83

[课例8]高一英语 沿湄公河而下的旅程 93

[课例9]高二英语 构词法 100

[课例10]高三物理 水平传送带 107

[课例11]高三物理 多种背景下的等效法 112

[课例12]高一物理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连接体 117

[课例13]高一物理 电影《地心引力》的数理剖析 123

[课例14]高二化学 电解池 130

[课例15]高一化学 分散系及其分类 137

[课例16]高一化学 离子反应 143

[课例17]高二生物 特异性免疫 149

[课例18]高一生物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59

[课例19]高一生物 减数分裂 167

[课例20]高一思想 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72

[课例21]高一思想 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 181

[课例22]高一思想 政治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86

[课例23]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 192

[课例24]高一历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98

[课例25]高二历史 19世纪以来的音乐 205

[课例26]高一地理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11

[课例27]高一地理 农业地域的形成 215

[课例28]高二地理 荒漠化的防治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