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问题的提出 2
1.2.1 需要指导性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2
1.2.2 两型农业生产效率需要评价 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1 国外研究现状 4
1.3.2 国内研究现状 7
1.4 研究意义 13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15
第2章 两型农业和近似的两型农业形态 16
2.1 两型农业的有关理论 16
2.1.1 两型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16
2.1.2 两型农业的基本特征 17
2.2 近似两型农业的表现形态 18
2.2.1 循环农业 18
2.2.2 生态农业 19
2.2.3 集约农业和精准农业 21
2.2.4 有机农业 24
2.2.5 我国的两型农业 26
本章小结 29
第3章 两型农业发展状况评价的指导性指标体系 31
3.1 两型农业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复杂性 31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背景 33
3.2.1 国外背景 33
3.2.2 国内背景 33
3.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目的与原则 35
3.3.1 意义 35
3.3.2 目的 36
3.3.3 基本原则 36
3.4 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37
3.4.1 指导性评价指标的三个来源 37
3.4.2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子系统评价指标 41
3.4.3 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子系统评价指标 44
3.4.4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评价指标 46
本章小结 48
第4章 基于指导性评价指标的我国两型农业发展状况评价 49
4.1 对两型农业指导性评价指标的预处理 49
4.1.1 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52
4.1.2 根据不同类型的指标属性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方法 52
4.2 对我国31个省市两型农业发展状况的评价 53
4.2.1 熵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 53
4.2.2 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评价 58
4.2.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评价 60
4.3 结论分析 77
4.3.1 两型农业评价综合发展指数结论分析 77
4.3.2 两型农业评价体系各子系统发展指数结论分析 79
4.3.3 政策建议 81
本章小结 85
第5章 两型农业的生产效率评价:省、市、县、村四级区域的实例 86
5.1 DEA评价模型 87
5.1.1 DEA在农业生产效率评价中的应用情况 87
5.1.2 DEA一般模型的构建 88
5.1.3 按照农业生产效率评价而设计的DEA三阶段模型 90
5.2 省域两型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以我国31个省市为例 95
5.2.1 指标选取 95
5.2.2 实证结果及分析 97
5.2.3 政策建议 101
5.3 市域两型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例 103
5.3.1 问题的提出 103
5.3.2 指标选取 104
5.3.3 评价过程 107
5.3.4 建议与措施 111
5.4 县域两型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以衡阳县为例 112
5.4.1 县域县情与农情 112
5.4.2 评价指标的遴选 113
5.4.3 评价过程 116
5.4.4 结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127
5.5 村域两型农业发展状况的评价——以衡阳县高炉村为例 132
5.5.1 基于粮猪型村特点的两型农业发展状况评价体系的构建 133
5.5.2 衡阳县高炉村两型农业发展状况的评价 137
5.5.3 结论 139
本章小结 140
第6章 从传统农业转向两型农业——以湖南省为例 141
6.1 从现行的传统农业桥接到两型农业 141
6.2 两型农业跃迁机理 143
6.3 两型农业跃迁情势 144
6.3.1 社会期待并呼唤新型农业生产体系 145
6.3.2 资源禀赋条件成为跃迁重要载体 146
6.3.3 现代农业发展夯实跃迁基础 147
6.3.4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供难得政策契机 147
6.4 湖南两型农业生产的桥接擘划 148
6.4.1 战略目标 148
6.4.2 基本原则 148
6.4.3 总体布局 149
6.5 结论与政策建议 151
本章小结 152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153
7.1 研究结论及有关建议 153
7.1.1 理清了我国两型农业发展的方向性思路 153
7.1.2 建立了评价两型农业发展状况的指导性指标体系 154
7.1.3 评价了我国31个省市两型农业发展水平 154
7.1.4 评定了我国省、市、县、村四级区域的两型农业生产效率 154
7.1.5 对现行的传统农业与两型农业的桥接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155
7.2 主要创新点 155
7.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156
附录 157
参考文献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