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一种电影分工的“活性运动关系” 1
二、华语电影的“特殊组接方式” 2
三、实验的美学和生活态度 5
四、个人主义的作者意味 7
第二章 香港电影导演视域中的影像上海 12
第一节 概述 12
第二节 关于香港电影导演的“影像上海” 13
一、定义 13
1.关于“影像”的定义 13
2.关于“影像上海”的定义 14
二、香港电影中的“影像上海”体现 14
1.香港导演电影中“影像上海”的总体特征 14
2.与“影像上海”相关的几个香港导演的个人电影风格 14
三、上海在香港电影中的存在形式——“实体”与“符号” 15
1.影像中的“实体上海”定义 15
2.影像中的“符号上海”定义 16
四、香港导演的“影像上海”的符号化元素 17
1.语言 17
2.服装 21
3.音乐 23
4.场景 26
5.道具 33
第三节 香港导演视域中的影像上海与大陆导演视域中的影像上海的比较 36
一、两地导演不同的电影制作观念 36
1.想象空间 36
2.上海味道 37
二、两地导演不同的美学观念 37
第四节 香港导演的影像上海对现时上海的影响 39
一、物质形态 39
二、文化形态 39
三、服装形态 41
四、观看影像上海的观众群 42
第三章 台湾“新青春电影”的“救市”道路 45
第一节 概述 45
第二节 台湾电影的标志 46
一、“新青春电影”的发展简史 46
二、“新青春电影”的共同美学表征 50
1.题材的多样 50
2.叙事主题的“小”而“浅” 52
3.镜头语汇的个性化 52
4.地域特色的流失 54
第二节 台湾“新青春电影”产生的原因 58
一、政策与制片环境 58
二、人才培养机制 60
三、主要的导演群落 61
四、社会文化生态 65
第三节 台湾“新青春电影”的启示 68
一、大陆青春电影的发展轨迹及其特色 68
二、台湾“新青春电影”的“亲市”路线 70
1.类型片的开发 70
2.时尚文化的包装 72
3.非常规的宣传手段 73
三、“华语电影”的资源整合与发展 74
第四章 实验影像的美学及其群落文化 78
第一节 概述 78
第二节 中国实验影像的简介 80
一、实验的精神 80
二、实验影像产生的背景 82
三、发展历史的分界点 83
第三节 模糊的艺术家身份 91
一、选择还是漂流 91
二、职业还是自娱 94
三、平民还是精英 97
第四节 实验影像的实验等级 99
一、形合连接和意合连接 99
二、个性的标签 101
三、话语的游戏 102
1.解构“元话语”和“元叙事” 102
2.边缘的题材 105
3.西方视野中的中国牌 106
第五章 姜文电影与它的精神史 112
第一节 概述 112
第二节 “断裂”和“错接”的历史叙事 114
一、青春和成长的“乌托邦” 115
二、集体记忆的改写 118
三、充满激情的禁欲年代 122
第三节 小说的改编策略 126
一、重写 127
二、位移 129
三、颠覆 131
第四节 原始欲望的表达及其放大 133
一、性冲动、暴力冲动和反叛冲动 133
二、荒诞的生存故事 136
三、欲望和身体的话题 138
第六章 霍建起电影的叙事学分析 143
第一节 概述 143
第二节 霍建起在当代中国导演群落中的特殊位置 144
一、“五代半”的导演 144
二、生长的环境 145
三、个人的影像风格 146
第三节 霍建起电影的核心创作风格 148
一、电影叙事学简述 148
二、影片的“感觉”和人的“感受” 149
1.一些不经意的细节 149
2.冷峻的视角 150
3.深度表达的典型风格 151
第四节 影像叙事元素的功能性 151
一、叙事的时间性 152
1.闪回 153
2.慢动作 158
二、空间的能指 159
1.自然环境 161
2.气候和自然现象 162
3.空间层次 164
三、内视点的介入 164
1.第一人称和画外音 164
2.身份认同及其局限性 166
第五节 叙事的表意体系 167
一、诗化的品质 167
1.诗的意境 169
2.散文化的叙事状态 171
二、影像的符号及其生成 175
1.人物形象与中国人格 176
2.色彩造型的意义 178
3.电影道具的隐喻性 179
第七章 宁浩喜剧电影的叙事设计及其市场竞争策略 183
第一节 概述 183
第二节 大众文化消费语境下的“疯狂”喜剧 187
一、大众文化的生产与消费 187
1.大众文化消费与喜剧电影 187
2.“疯狂”喜剧的大众文化内涵 189
二、“疯狂”喜剧的文化美学特征 191
1.“重口味”的审丑 191
2.颠覆的姿势 194
第三节 叙事的策略 198
一、多线索并行交错的叙事结构 198
1.多线叙事 198
2.内部的叙事逻辑 200
二、小人物的叙事主体 201
三、黑色幽默的态度 203
第四节 “疯狂”喜剧的市场元素创意 206
一、新类型化的创作 206
1.类型电影的能量 207
2.类型的杂糅 208
二、消费热点的置入 209
三、方言的包装 211
第五节 市场竞争策略的启示 213
一、社会心理的选择 213
1.“隐含观众”的“期待视野” 213
2.“疯狂”喜剧的社会心理选择 215
二、商业与艺术的接通 217
后记 222
参考文献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