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陋居集 3
题记&莫友芝 3
自序 4
何陋居集 己亥年 7
出塞送春归 7
中后所城楼 7
吴平西故宅 7
吴将军战场歌 7
保障台 8
三山 8
塔山杏山 9
松山 10
募僧收枯骨 10
广宁城头 10
温泉 10
大凌河 11
松山之二 11
沈阳望辽阳 11
晤剩和尚四首 11
晤赤和尚 12
答陈心简 12
生日 13
午日渡年马河 13
阻雨 13
河边获大木,舆人斲而为薪 13
五月十三日雨 14
晓行长岭,见山腰皆白如水涌,因忆黄山云海仿佛似之 14
马上摘黄花 14
雨驴 15
立秋 15
混同江怀古 15
尝王瓜 15
俘妾行 16
野幕鸡声 16
卖牛行 17
老牛别 17
桦树行 18
宁古塔杂诗 18
木几成,作歌书其面 38
古城行 39
吴汉槎见过 40
风幕 40
寄广公、赤公 41
霁 42
补幕 42
枕上溪声 43
饭后步阶下 43
幕务 43
过彭太白饭,同窜后先诸子毕集 43
野老相过 44
乌 44
鹊 44
蝇 45
白蛉 45
八月廿四日雪 46
儿亨雪中遣小童持《史记》,向吴汉槎易《汉书》 46
雪晴 46
只道 47
晚食 47
偶然作 47
阴 48
春声 49
有赋得“一轮明月当三五”者,亦赋之 49
熊肉为鼠所食慨而作此 50
饮孙汝贤夜归 50
过张、吴诸子晚归失道 51
饲鸡豕 51
朝春得米 51
鸡声 52
牛自归 52
九日 53
移居 53
移门对山 54
补篱 54
将葺书屋,借得张升季闲窗二扇赋谢 55
老妻种葱盂中,笑而作此 55
风昼 55
夕照 56
陈敬尹四十初度即席赋 56
小构 56
尝都门寄到新茶 57
雪 57
叩门 57
得友人书感赋三章 58
忆书 58
立冬晴 59
小室粗就躬自扫除 59
早起 60
雪夜得炭 60
有贻貂鼠腊者赋之 60
雪晴扫径 61
茶香 61
闻江南寇信 61
感怀四首 63
寄怀陈素庵 64
喜《通鉴纲目》到 64
对书 65
晚 65
逐客 65
数米 65
夜灯 66
晴出 66
月 66
十七夜月 66
十九夜月 67
晚出 67
读史 67
夜禁歌 68
女入市歌 68
同汉槎谈黄山胜分赋 68
雪 69
取苏子榨灯油 69
汉槎以《黄山》诗来惮夜遄归 69
读《通鉴》有慨而作 70
糠灯 70
儿玄小病过问之 71
汉槎索墨赠之 71
雪 71
译使之高丽国 71
客集 72
扫径 72
懒老婆 72
饭邻家 73
崇宁钱 73
寒晚 73
雨木冰 73
力田行 74
饭牛歌 74
补衣 75
长至 75
河之熊 75
补屦 76
人之高丽 76
人木歌 77
题姚琢之斗室 77
寿吴实宰 78
寿吴汉槎 78
再题琢之斗室 78
杖雪有声,戏得起句成之 78
逐巷 79
夜话 79
张升季木火盆 79
角声 79
邻家酿酒 80
月皎 80
苏子油 80
三更 81
玄成以读书几请,作歌书其面 81
几日不出 82
扒犁 82
竹火垆 82
章钺自石河归话田家 83
食粥加一匕 83
月起 83
双燕雏 83
偶出 84
吴会吟 84
终朝 85
长干行 86
闻夜鹤 87
糠灯焰 87
与汉槎及儿辈论诗 88
夜 88
调御贻新酒 88
砚冻 89
怨歌 89
薪米 89
听野人歌 90
列子 90
思归乐 90
偶过诸家 91
腊月八日忆长干塔 91
豆腐 92
虎皮行 92
晓出 93
冰井行 93
蔬食 94
城东晚眺 94
月夜对酒 94
月晕 94
辑今年所作诗 95
夜雪 95
雪户 96
壁间供佛 96
春至 96
春雪 97
王昭君 97
儿亨云此题当无剩义,再戏为之 98
班婕好 98
边马有归心 98
树中草 99
空城雀 99
梅花落 99
秦女卷衣 99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100
蜀道难 100
行路难 100
妾薄命 100
将进酒 101
幽涧泉 101
于阗采花 101
山人劝酒 101
折杨柳 102
刘生 102
铜雀妓 102
沐浴子 102
东武吟 103
夜坐吟 103
君子有所思 103
结客少年场 104
战城南 104
远别离 104
陌上桑 104
君马黄 105
乌夜啼 105
采莲曲 105
公无渡河 105
中山孺子妾 106
乌栖曲 106
春日行 106
枯鱼过河泣 106
登高丘而望远海 107
古朗月吟 107
前有樽酒行 107
登高丘之二 108
野田黄雀行 108
千里思 108
关山月 108
粱父吟 109
长干行 109
白头吟 109
黄葛篇 110
苦寒行 110
门有车马客 110
车遥遥 110
吴会吟 111
双燕别 111
玉阶怨 111
思归乐 112
怨歌 112
夕行闻鹤 112
晨征听晓鸿 112
岁暮悯衰草 113
霜来悲落桐 113
玄圃临春风 113
碧池望秋月 113
解佩去朝市 114
被褐守山东 114
弃妇词 114
北风行 114
行行且游猎 115
侠客行 115
巫山高 115
芳树 116
明月篇 116
捣衣曲 116
临高台 116
游仙曲 117
上之回 117
估客行 117
陇头水 117
鞠歌行 118
独漉篇 118
结袜子 118
猛虎行 119
浮萍篇 119
子夜四时歌 119
紫骝马 120
雉子斑 120
君道曲 121
高句丽 121
鼓吹还朝曲 121
洛阳陌 121
白马篇 122
秦女休行 122
幽州胡马客 122
鸣雁行 122
白苎词 123
塞上曲 123
塞下曲 123
日出入 124
龟虽寿 124
相逢行 124
偶作 124
何陋居集 庚子年 129
元日 129
风 130
饮庄、张诸子 130
新月 131
人日 131
莲灯歌 131
偶作 132
早春杂兴 132
戏书走马灯上 135
啜茶 135
河冰行 136
客从长安来 136
买牛 136
春自 137
春昼 137
诗成 137
刘重显卜居沙岭 138
为农 138
得家书 141
分田 142
得江南消息 143
风 143
木槵子 143
春半 144
塞阅 144
挽广和尚 144
晚出 145
历日 145
寄怀赤公 146
题张升季新居 146
杂感五首 147
将植柳 148
户静 148
卜隐 148
清明 149
试扇 150
奇楠香扇坠 150
昼闲 150
作书寄沈阳人,属其转寄关内 151
给官粮种子至 151
谷辰 151
高坐 152
褉日 152
风昼 152
将辟菜畦筑短墙障之 153
谷雨后大雪,兼忆吴汉槎 153
忽雪 153
种蔬 154
三月十六,月上仅半轮,久而知其食 154
诏至 154
饭蔬 155
扫径 155
圃成 155
煮茶 156
柳茁 156
燕子来 156
晚步 157
读孙旂家报,谢顾松交 157
蔬茁 157
送春 158
偶得野花种盆中,适调御贻我新酒,酌而酬之 158
立夏日步河滨 159
闻雷 159
生日自寿 159
溪上 160
闻孙云昙已娶妇喜寄示 161
邻家野花树 161
摘蔬 161
移郊外野花树植窗前 162
三月三出郊 162
雨凉 163
古山咏怀,兼寄沈阳诸子一百韵 163
鸡雏 167
书亨咸读书几上 167
务简 168
过儿标屋 168
郊行 169
摘花入瓶 171
游东京先一日柬汉槎 171
放马行 171
游东京旧址 172
五日 173
移得野芍药,花开盈砌 173
偶成 174
雨 174
雨余巡圃 174
锄瓜 175
朝圃 175
儿亨、章随同学诸子斋心礼斗,喜而赋之 176
偶简得旧帐子,上有甲午五月八日长安记,儿亨作画,老夫题以诗,慨而作此 177
问农 177
儿育、儿膏至 178
寄张婿浚之 179
得水厓四兄手书 180
凿井 181
食新麦 182
煮豆 182
剥菱 183
野草能花 183
育盛买得读书几请诗 183
书膏茂读书几上 184
过沙岭看莲花 185
鱼梁词 186
驴背 186
采菱歌 186
煮麦 187
秋暄 187
寒 187
夜阑 188
霜色 188
页子行 188
八哀诗 189
闻李吉津宫詹奉诏入关 199
闻季天中给谏奉诏归骨 199
闻刘宪石相国就廷尉 199
闻周栎园少农议辟 199
九月 200
九月十三夜月明,儿辈就许、姚诸子酤饮吹箫赋诗,诘朝向老夫称说,亦为勃然 200
月夜过吴调御随喜施食 201
八咏 201
雪夜 203
降乩行 203
?糜 204
敝裘 204
海上凯歌 205
枕上 206
月食歌 206
梦 207
乩言 207
琉璃 208
久矣 208
妇孺 208
过吴调御 208
夜酌 209
悼古 209
窗曝 210
砚冻 210
时清 211
夜深 211
梦上便殿命赋《双燕诗》,五言近体,枕上宛然可诵也,晨起只记得末二句,因成之 211
至日 211
猎骑 212
偶出 212
梦游庐山,僧伸纸索诗,走笔有“水面微波吹绣縠,小孤月已照南昌”之句 212
经声 213
佛课 213
食肉 214
出户 214
得北寺故人书 215
别感 215
何陋居集 辛丑年 219
元日 219
新月 220
人日 220
出饮 220
春月 221
元夕月明歌 221
事佛 222
补窗 222
换盐行 222
京使来有所按问 223
感时 223
同诸君子坐河边冰畔 224
春昼 224
连过诸家不值 224
春燠 224
闻刘宪石奉命归旗 225
久坐 226
简较移居 226
闻张坦公将至 227
见燕 228
移窗前梨花 229
柳絮 229
野望 229
过新葺小茅屋 230
晚立 230
棋子 230
移花盛开 231
得周栎园书 231
偶闻却忆 232
哭张樵明同年 233
送程宾梧父子南归 233
寒 234
昼永 234
树下 235
乞吴调御菜 235
偶读《崆峒集》慨而有作 235
偶读唐人《白鹭》诗戏而为之 236
出郭移芍药 236
问汉槎病 237
儿亨辈构小屋以居,兼奉北斗,颜曰斗室,诗以落之 238
移居 238
雨余坦公见过 239
别旧庐 240
别旧庐燕子 240
悬片木窗前以庋书 241
疏畦植篱门 241
伍谋公见贻沉水香谢之 242
和吴调御《种树》诗 242
柴门 243
茅斋即事 243
种蔬 243
和坦公惠《移居》五首 244
移居雨后月将圆 245
巢燕行 245
灌花谣 246
读钱德惟诗喜而答之 246
小亟初起,出问调御病,途中遇坦公特过敝止,即事赋谢 246
梁燕词 247
蔬茁 248
晚灌 249
剪纸护畦戏题其上 249
驱雀词 249
问调御病 250
新芍药一花 250
儿标窗前芍药、玫瑰盛开 251
牧牛 252
昼浴 252
敝几 252
再出郭移花 253
茅屋雨 254
掩柴门 254
昼长 254
看花即事 255
高丽瓦瓮注花作供戏题其面 255
花前酌张升季 255
坦公适至,留偕升季小饮 256
偕诸君子出郭看花 256
雨歇 257
葺茅屋歌 257
砌石子作径 258
再出郭看花 258
早起 259
忆昔 259
儿章钺摘菌子、黄芽菜供晚食 260
摘蔬 260
畜鸡食卵 261
晓起 261
客来 261
热 262
晚凉 262
手摘黄芽短苋作朝食 262
撇兰日熯欲枯,朝露复起,喜而作此 262
坦公招食玫瑰花膏子 263
雨过走笔柬敬尹 263
一雨 264
白水煮黄芽菜供客 264
调御和予柬敬尹诗漫答 264
偶偕坦公谈苏门孙微君 264
为栏 265
家邮寄到岕茶 265
坦公饮我家酿,不觉大醉 266
闻汉槎小恙昼卧招之 266
盼雨 266
月净 267
牛皂枯橛,忽生梯数枝 267
昼卧 267
即事 268
晓色 268
偶步溪边 268
摘菜花入瓶作供 268
摘菜口号 269
贡夷曲 269
烹岕茶 270
换貂行 271
章钺生子喜示 271
晴 272
披葛 272
摘菜 272
窗日 272
采菱歌 273
儿标蔬圃中蜀葵才一花 273
种秋菜 273
童子樵归,盛言麦熟 274
鬼妾叹 274
清溪 275
中元步虚词 275
秋热 277
收麦 277
过姚琢之看葵花 277
偕诸子溪上 277
窗秋 278
陈敬尹以诗贻园茄赋答 278
秋静 278
爱闰 278
不愁 279
偕诸君子饭调御,罢不遽别,随步栅外溪边,遂及敝止篱根即事 279
溪上 280
章京贻我高丽椅子戏题 280
晓坐 280
野花作瓶供 280
和坦公韵 281
买鱼 281
溪上见新月 281
莲子饭 282
菜花 282
偶出问彭、胡二君病,因留坦公、调御竟日 282
食坦公园中葫芦,余其一携归 282
葫芦甚苦,戏题解嘲 283
晚步溪上 283
秋兴八首 283
秋怀八首 285
刘重显自沙岭贻豆一篮、莲房五十茎,赋谢 287
田近 288
雨静 288
雨晴课扫除 289
秋慨 289
汉槎从调御之沙岭值雨,怀之 291
儿亨为老妻画花蝶扇,戏题 291
再怀汉槎 292
偶简得旧玉系扇头,宠以歌 292
园瓜有并蒂者,贶之以诗 293
坦公惠生鳖,更贶以诗 293
坦公游沙岭怀之 293
汉槎示予《金刚经》,乃予乙酉春手录,寄林子可任不克,壬辰复检识,畀儿章持诵者,慨而作此 294
始霜 295
初寒衣新补旧袍殊适 295
东京叹 296
掩窗 297
再霜 297
霜朝 297
筑城词 298
心到 298
拭梅根杖上尘 299
塞俗 299
僵李叹 299
偶得生雉畜之 300
?雉 300
放雉 300
忆雉 301
闭户 301
博雉行 301
负暄 302
九月四日偕诸君子登宁古台,更临前溪,凡十有八人,觞咏竟日 302
赋得“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303
九日 304
偕诸君子步溪上,调御携新酒酌予 304
寿坦公 304
窗暖 304
新来编户有僧饭之 305
暄甚偶挥扇 305
先大夫诗后集后序一&方孝标 306
甦庵集 311
题记&冒广生 311
自序 312
甦庵集 辛丑年 315
十月十八日得召还信 315
留别汉槎 316
留别坦公 317
留别同难诸年家子 317
留别陈敬尹 318
书茅屋壁 318
忆昔 318
坦公赠我米元章《龙井碑帖》赋谢 319
辛丑长至 319
收所供佛像入行笥 320
宁古别 320
道上别诸子 321
别之二日为孙汝贤初度怀之 322
途中即事 322
盘道岭侧 323
株龙多洪 323
阿木娑逻 324
张毛道中 324
阿稽林子忆及汉槎、德惟 325
度岭 325
阿稽松树歌 325
路遇李澹生、冯炳文 326
多洪道中 327
海郎溪石壁 327
灰扒国旧址 328
过杳深必刺 328
入鹦哥关 328
闻前途虎警 329
年马道中 329
铁背山 329
将至抚顺怀孙、查、刘诸子 329
将至沈阳 329
至沈阳逢立春日 332
沈阳晤诸君子别后感赋 332
别张稚恭 333
别赤厓和尚 333
小河山 334
登北镇山 334
宁远温泉 335
中后所遇长孙云旂迎到 335
欢喜岭 336
甦庵集 壬寅年 341
元日登澄海楼 341
饮余占一 341
抚宁道中 342
人日 342
怀宁古诸君子 342
过永平怀宋荔裳 343
发永平谢李梅谷广文 343
玉田晤张翠华 344
将至都门 344
得吴函三书 345
至都门 346
书顾见山补画帙子 347
感寄周栎园 348
哭赵友沂 348
过汪吉旋园亭 349
陌上 350
寒食 350
陈心简寄新诗八章赋答 350
再过汪园 351
仲侄畿自桐城就晤长安喜赋 352
再过汪园 353
哭刘中轩 353
过放生新社 354
仆禄请诗 354
坐汪吉旋西偏书屋 354
旧鹤 355
吉旋斋头睹老夫旧诗感赋 355
游西山 356
慈寿山 356
止洪光寺,晚过香山寺 357
商游 357
弘光松径 357
来青轩 357
碧云寺 358
广慧庵 358
水尽头 359
宫人斜 359
水尽头忆顾见山 359
法海寺 360
胜水庵一带 360
之大觉寺,过卧佛寺后山顶 360
大觉寺 360
山顶泉 361
马上 361
摘桃花插帽上 361
杖折复续 361
送仲侄归桐 362
张灯行 362
杨犹龙见过赋谢 363
得冯玉九书 364
作杖囊 365
送春 365
樱桃尝新 366
啜新茶 366
戏题渔家乐 366
出都别汪吉旋 366
又题渔家乐 367
画屏歌为吉旋作 368
书丁酉旧诗于儿亨画帧上,更系以诗 368
出都 368
入舟 369
遇吴江诸年家妻子 369
问家 369
初度自寿 370
吉旋特过津门赠纱袍为余寿,赋谢 371
得水厓四兄书 371
仲婿张浚之遣使相迓 372
寄张稚恭 373
寄陈二如 373
忆宁古诸子 374
蒲团 374
怀苗炼师 375
答姚明两 376
茉莉花点茶 376
津门五日 377
荷花作瓶供 377
老去 378
答龚升璐 378
望海寺 379
前途 379
茉莉盛开 379
发津门 380
来帆 380
摘岸花作瓶供 380
静海县 381
闻蝉 381
独鹤 381
归旗行 381
舟迟 382
晚棹 382
与济道中 382
荡桨买邻船茉莉 383
舟静 383
遇柳敬亭 383
枣市 384
草帽歌 384
舟望 385
晚泊 385
雨泊 385
忆旧德州 386
水底灯光 386
河涨 386
苇席 387
询德州故交大半凋落 387
故城县有百岁翁询之已死 387
雨窗为友人作字 388
济上喜晤使君侄兆及 388
泊夜 389
怀刺 389
粮艘敝不堪载,弃复不忍,羸长年孤纤,缘荒岸与诸艇相先后,慨而作此 389
凉泊 390
朝晴 390
龙现 391
望山 391
隐计 391
丞相园亭 392
邻船笼畜鸜鹆 392
分水源头 392
济宁官舍喜晤凝斋兄 393
月集南池 393
南池席上示使君侄 394
买得鹦鹉 394
登太白楼 395
走笔赠陆别驾 395
铁塔 396
画眉鸟 396
哭仲婿张浚之 396
续香匙歌 398
羽扇 399
喜晤刘嵎旸 399
过水边庵 399
庵僧为旧中贵,云曾同余甲申南渡者 400
骤雨阶溢,瓶莲瓣落,命童子拾置水面 400
立秋 400
秋晓 401
调鹦鹉忆二侄畿 401
饲鹦鹉 402
浣笔泉 402
雨静 402
甥明两归舟适至济上,喜赋 403
杨圣喻伯季招集因园 403
人生 404
换船行 405
七月六日热 406
七夕 406
七月八日雨 406
骤寒 406
旧垆 407
客留 407
秋海棠 408
滋阳喜晤刘孔植 408
恭谒孔林 409
孔子手植桧歌 410
子贡手植楷 410
颜子庙 411
周公庙 411
少昊陵 411
少陵台 412
独坐 412
喜晤纪伯紫 413
借书 413
秋昼 414
偕凝斋兄过铁塔寺登准提阁 414
旧瓢光可鉴 414
戏簪花楷杖头 414
南阳舟中 415
中秋 415
渔家曲 415
湖帆 416
老妻病新愈 417
舟闲 417
雨 417
淹雨 418
济水 418
寄怀吴澹庵 418
雨阻夏镇,适凝斋舟到,信宿乃别 419
雨湖 419
寄答陈伯玑 420
复阴 421
走笔答凝斋兄 421
静泊 421
野泊 422
湖泛 423
入闸 424
出闸 425
泊宿迁,陆汝七贻惠泉烹啜,聊志欣慨 425
向寺僧乞得菊花一本 426
及淮安 426
重九后一日喜晤退谷弟于清江浦 427
抵淮安寓黄兰厓止园侧 427
淮阴钓台歌 428
偶步止园石上,适马图求来就予,共寻水石胜处 429
漂母祠 429
课?孙读 430
芟竹 431
移菊 431
过三元道院 431
读顾与治诗刻 432
初寒 432
步止园 433
污鹤行 433
退谷弟自清江来顾问老夫 434
端居 434
答靳茶坡 435
柬骆叔夜 435
诸妇诸孙各遣人省问 435
冬暄 436
偶然作 437
偶出 437
一笑 438
雨静 438
儿标携旅、施两孙自毗陵至 438
为阎在彭题眷西堂 439
儿标述李子子发近状,兼读其新诗,偶怀之 440
马西樵为我书文文山集杜句胡笳拍跋之 440
孙骥、?自白门来,喜赋 441
平河道中 442
寄谢赵自西 442
息浪庵遇老僧止休 443
渡江取道之云台 443
过润州 443
雪路 443
竹枝铺道中 444
晓晴 444
秣陵关道中怀胡大吉父、李子研斋 444
广陵雪中,陈伯玑顾老夫于李书云斋头,因留听歌酌酒竟夜 445
寒涉 445
寒店 446
田间雁 446
晤程穆倩 446
拜云台先墓 447
卧墓侧 448
永怀 448
喜晤胡大吉父 448
喜晤李研斋 449
走笔似密勿僧 449
叶寓涛追晤老夫于秣陵关之西庵 450
离先墓 450
舆中见日出 451
丹阳晤虚舟堂头 451
抵毗陵晤静山 451
毗陵喜晤二侄 452
外孙士璧到,得长女手字 452
仲侄述余澹心称诗,因忆黄东厓 452
偶读袁海叟《白燕诗》,戏步其韵 453
饮刘依思园亭 453
再见宣德炉 454
题画 455
有言黄蔷薇,诗戏为之 455
润州怀古 455
登金山喜遇旧识僧用彰 456
广陵晤周栎园 457
海陵邸中见蜡梅花 458
触目 458
张中丞招饮春雨草堂 458
胡安定讲院 459
十九头鸟歌 459
遇戴葭湄欣为老夫写照 460
海陵咏古 460
仲侄别我归桐 461
广陵客舍夜集 462
移寓石塔寺 462
喜晤余饮虹 463
从广陵还淮上 463
先大夫诗后集后序二&方孝标 464
附录一 方氏辑佚诗 466
雨中偶思饮酒,适藏酝殊佳,偕儿辈尽醉 466
听家童述长安诸老慰问殷至感赠 467
写怀 468
题于翔九所藏老夫庚辰年字 468
喜陈子二如至广陵特晤 469
得仲几平阳书 469
亨咸为其孙世黼乞书扇 470
祇舍庵老僧过江问病 471
荒田行 471
逻卒叹 472
敝觚行 472
偶简旧西洋眼镜戏题 474
偶为张伯頫歌 474
龙舟行 475
《四壬子图》为尔止弟题 475
罗汉佛珠歌 475
醵金行 476
六月六日,儿辈集张、郭、王、唐、朱、席诸君,琵琶箜篌,说事度曲竟日,以解老夫病,乃为之歌 476
程穆倩为老夫刻“龙眠方某一号甦庵”图书 477
才买得茉莉盆 478
偶出 478
过道院逢浴竹 478
客至 478
雨夜箫声 479
老妻六十五初度二首 479
外甥孙齐子升如特自桐顾老夫于广陵 480
柬杜于皇 480
谢稚恭惠鲟鱼盘二首 480
朔日于皇见过留小饮,适野人、舟次来共集 481
别陈二如 481
晤林茂之,时年八十五矣 481
再游桃花坞 482
忽忆 482
因仲侄归,简陈二如,问其注杜成未 482
萤火 482
研斋自毗陵来 483
为宣炉谢辟疆 483
喜晤吴见末论诗 483
喜晤施愚山 483
立春日买得兰花 484
吴野人见过阙展待 484
鹦鹉归二首 484
瓶莲 485
于皇从如皋来见过 485
题亨咸为奕箴画《家山读书图》 486
移居后谢杨砚莲 486
答程端伯 486
朝眠甚适 486
同儿膏小饮 487
瘦 487
五日开家酝小饮 487
忽得同年解拙存书 487
宿迁有西楚项王庙吊之 488
檐鹊 488
寄铁公 488
新月 489
寄长儿孝标 489
春寒 489
作敬亭友人书二首 490
上巳日外甥姚彦昭自桐入都,道过淮上,同步止园 490
绣山弟自白门见过 490
蕃禧观 491
儿育之青州,简周栎园二首 491
落梅 492
寄陈二如 492
儿孙辈齐作字 492
广陵城怀古 493
吴野人自海甸来 493
寄五儿章钺长安二首 493
春归日雨 494
事事 494
雨后雪 494
秋阶二首 495
雪望二首 495
闲中即事四首 496
即事二首 496
京口竹枝词二首 497
惠山竹枝词三首 497
戏为三绝句 498
漫兴 498
附录二 绝域纪略&方拱乾 500
附录三 宁古塔志&方拱乾 507
附录四 与田雪龛书&方拱乾 513
附录五 方拱乾生平大事简表&李兴盛 514